“教联体”建设:家园社协同推进幼儿情绪自控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丨罗圆圆 张书维

发布时间:2025-09-16 06:08

幼教中对幼儿情绪管理的策略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幼教行业资讯#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围绕“AI与教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身心健康”“跨界学习与育人”四大主题发起征稿。四川天府新区第八幼儿园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筑学生成长桥梁”主题,围绕幼儿情绪自控管理能力,通过家园社三方紧密合作,以游戏和故事为载体创新教学策略 ,有效提升了幼儿情绪管理能力。

幼儿园用实际行动构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坚实桥梁,展现了协同育人的显著成果与温暖力量。

家园社协同推进幼儿情绪自控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文丨罗圆圆 张书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情绪困扰作为幼儿阶段普遍存在的心理挑战,却常常被家长、教师、社会人群所忽视。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家园社合作的模式,旨在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帮助幼儿应对情绪困扰。

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社会人群,对幼儿的情绪感受及表现的关注都远远不够,导致很多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情绪的理解及把控能力不足,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及社会生活态度,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培养调节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非常重要,它是孩子在未来遇到挫折时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能力的基础。为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好了情绪行为问题是教育好幼儿的基础。

幼儿情绪自控管理能力的现状

家庭教育作为人出生后便开启的教育旅程,家长作为孩子的首位教育者,其言行对幼儿成长有着深刻且长远的烙印。与此同时,幼儿身处集体环境中,周边的环境、人物与事物都在其情绪发展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察觉到家长以及社区在助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发展这一方面,尚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情绪自控力不足问题

通过家园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们了解到总有部分幼儿的情绪仿佛处于随时爆发的“燃点”,爆发时来势汹汹且难以自制,情绪状态极度不稳定。家长们常常无奈地将这类孩子称作不讲理、爱发脾气的“难弄儿”,还时常向老师讨要应对的妙招。这反映出在幼儿情绪管理的初期,家庭引导可能存在缺失,未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基本的情绪自控能力,而幼儿园在与家庭对接后,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引导责任,帮助幼儿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步提升情绪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幼儿借情绪寻求关注问题

部分幼儿存在利用情绪来吸引他人注意从而实现某种目的的情况。有些幼儿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内心深处往往会滋生较强的自卑感,导致他们难以与他人正常沟通、交流,更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长此以往,情绪不断积压,最终引发诸多情绪行为。他们试图通过这些行为引起他人的关心,借此释放内心压力或达成特定目的。例如果果,日常表现良好,无论是生活自理还是教学活动都能听从老师安排,老师的当众表扬让他备受同伴羡慕。但当有一天老师未因他的出色表现给予表扬,他感觉被老师和同伴忽视后,为重新获取关注,便开始不听话、打同伴,甚至在被老师批评时还咯咯笑。这一现象表明,家庭和幼儿园在给予幼儿关注的方式和持续性上需要反思和改进,应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稳定且足够的关心与重视,让他们无需通过不良情绪行为来获取关注,而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促进其情绪表达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因环境受限引发情绪问题

经调查发现,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幼儿会因环境变化难以适应而产生情绪问题。这主要源于陌生环境和陌生面孔带来的限制感,或者新事物、新环境对其原有情绪行为模式的冲击。例如一些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行为不受约束,但进入幼儿园后,面对新的规则和集体生活,便大吵大闹,拒绝与同伴玩耍,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回家后却又恢复原状。这体现出家庭和幼儿园在环境过渡阶段对幼儿情绪引导的不足,家庭需要提前为孩子做好适应新环境的准备,幼儿园则应在入园初期给予更多的安抚和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平稳度过环境适应期,减少因环境变化引发的强烈情绪波动和不良行为,逐步提升幼儿在不同环境中的情绪适应能力,促进家园社协同下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综合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四)在幼儿情绪自控管理能力方面,社区所发挥的作用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一方面,社区内针对幼儿情绪自控管理能力的专业资源较为匮乏,缺乏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师或情绪辅导志愿者定期为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培训。这使得家长在面对幼儿情绪问题时,往往只能凭借自身有限的经验去应对,无法获得来自社区的专业建议,难以从根源上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社区组织的适合幼儿参与的活动较少考虑到情绪管理教育的融入。这导致幼儿在社区活动中,仅仅获得了表面的快乐,却错失了在实践中学习情绪管理技巧的宝贵机会。此外,社区与幼儿园、家庭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

情绪自控管理能力的策略实施

(一)以游戏为载体,帮助幼儿感受情绪

亲子互动游戏化,促进情绪认知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往往能反映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因此,父母可以通过有趣的亲子互动游戏来培养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游戏中设计一些表达情感的环节至关重要,这能让孩子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亲身体验各种情感,逐渐学会辨别和理解多种情绪。同时,父母要在游戏情境中巧妙地引导孩子释放自己的情感,鼓励他们用言语或行动表达内心的想法,帮助孩子建立合适的情绪表达模式。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情绪转盘”游戏。准备一个转盘,上面标注“愉快”“悲伤”“愤怒”等多种情绪词汇。父母和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时,幼儿要根据指针所指的情绪词汇,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或口头语言来表现相应的情绪。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讨论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应对该情绪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不仅能加深对情绪的理解,还能学会表达和管理多种情绪的方法。

游戏化情绪训练,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培养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游戏环境中,幼儿能够更加轻松自在地展现自我,这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家长可以通过有趣的情绪调节训练,引导幼儿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游戏化的情绪控制训练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还能让他们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的策略。比如,家长可以设计一款“情绪消消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就像在消除游戏中消除方块一样。通过反复练习和挑战,幼儿会逐渐学会在不同情境下恰当地控制情绪,既不过度宣泄,也不过分压抑。此外,家长还可以在游戏互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幼儿积极应对情绪挑战。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各种情境等方式,让孩子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各种情绪,并学习调整自己情绪的策略。例如,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家长要鼓励他们保持冷静,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陷入消极情绪中。

社区环境适应活动

在幼儿园开学前或幼儿进入新环境之前,社区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社区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让幼儿提前熟悉不同的环境和社交场景,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和限制感。同时,开展模拟集体生活的社区活动,如社区儿童小组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帮助幼儿提前适应新环境中的规则和人际交往模式,提升他们的情绪自控适应能力。

社区与幼儿园合作

社区与幼儿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幼儿入园初期,社区志愿者可以协助幼儿园教师安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例如,社区志愿者可以参与幼儿园的迎新活动,陪伴幼儿度过最初的适应阶段,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温暖、支持的过渡环境,缓解因环境变化带来的情绪问题,促进家园社协同下幼儿情绪自控管理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幼儿表达和调节情绪

讲述情绪故事,激发情感共鸣

故事具有连贯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家长可以精心挑选一些有关情绪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引发孩子内心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加深对自己情绪的理解,培养表达能力。在幼儿情感教育中,选择富有情绪教育价值的故事书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选择《我的情绪小怪兽》《大卫上学去》《菲菲生气了》等绘本,这些绘本通过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刻画,展现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焦虑、愤怒、悲伤等多种情绪挑战。在共读时,家长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孩子观察故事人物的情绪变化,培养他们辨别和理解多种情绪的能力。

在讲述故事情节时,家长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引导者。他们可以通过提问、对话等方式,让孩子深入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情绪问题。以《菲菲生气了》为例,家长可以问孩子:“菲菲为什么生气呀?她是怎么表现自己的情绪的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让他们从故事中学习到情绪的表达和管理方法。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讲述自己的类似经历,引发情感共鸣。当孩子发现自己和故事角色有相同的情绪体验时,会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比如,孩子可能会说:“我也像菲菲一样生过气。”这时,家长可以顺势引导孩子详细讲述自己是如何应对这种情绪的,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故事情境模拟,培养情绪控制能力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策略,对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显著效果。这种方法通过引导幼儿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借助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从而在贴近现实的情感体验中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情境模拟在幼儿教育中的魅力在于它能促进情感共鸣。

以《菲菲生气了》为例,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走进菲菲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亲身体验菲菲的愤怒情绪。通过模仿菲菲的行为和情绪,孩子能更深刻地理解愤怒情绪的本质,并学会在类似情境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这也为家长提供了机会,家长可以适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

故事内容分享,促进情绪交流

除了情境模拟,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借此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要认真倾听,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看法,激发孩子的思维潜能,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

社区亲子活动支持

可以在社区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如亲子故事比赛、亲子手工制作、亲子运动会等,设置专门的情绪管理互动环节。在活动中,社区引导家长关注幼儿情绪变化,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控制情绪,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为幼儿情绪自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

(三) 以语言为媒介, 引导幼儿自我调节

积极倾听,理解孩子的情绪

语言在人类情感的传递与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家长应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引导幼儿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首先,家长要学会积极倾听,当孩子表达情绪时,给予充分的专注,不要轻易打断或急于评判,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和理解。这不仅能加深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家长精准把握孩子的情绪状态,以便提供恰当的支持与引导。

在幼儿园情境中,教师也可运用类似方法助力幼儿调控情绪。比如通过讲述情绪管理相关的故事和开展互动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同时,组织情绪表达分享会,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与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教授情绪控制技巧,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除倾听理解外,家长还可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增强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像深呼吸练习、数数倒数、换位思考等方法,都能帮助幼儿在情绪激动时冷静下来。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方式,让孩子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些技巧。

同样,在幼儿园里,教授情绪管理技巧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讲解、实例演示、互动游戏等途径,向幼儿传授这些实用技能。例如,当幼儿感到紧张焦虑时,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深呼吸放松身体;组织团队合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情绪,从而提升同情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鼓励孩子表达情绪,促进情绪交流

鼓励幼儿表达情绪是实现情绪有效管理的基础。家长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当孩子表达情绪时,家长要给予积极回应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理解。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采用绘画、写日记等方式,将抽象的情绪具象化,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社区宣传与教育活动

社区可以组织幼儿情绪管理的专题讲座和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向家长传授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情绪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帮助幼儿识别情绪、采用适当的奖惩机制引导幼儿控制情绪等,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从而弥补家庭在早期引导上的缺失。同时,讲座和培训也面向幼儿园教师开放,促进家园教育方法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另外,还可以设立社区心理咨询室,为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于幼儿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引导幼儿用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避免通过不良情绪行为来吸引注意。

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来鼓励幼儿表达情绪。如设置“我的情绪小角落”,为幼儿提供一个私密空间,让他们在需要时能够倾诉和展现自己的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集体的情绪交流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与共鸣,从而促进幼儿情绪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助力其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里,游戏与故事成为孩子们最钟情的活动形式,它们为幼儿提供了理解与表达情感的有力途径。我们借助游戏与故事活动,助力幼儿明晰各类情绪的根源与特质,运用游戏训练其情绪表达能力,引导孩子认知并接纳自身情绪,掌握恰当的情绪调节方法,使其能以更为健康、积极的姿态迎接生活挑战。

情绪自控管理能力的培养非幼儿园一方之力可为,还需与家长、社区携手共进。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影响深远,应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情绪,给予积极引导,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延续孩子在园所学的情绪管理技巧,巩固教育成果。而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大环境,可组织各类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为孩子提供更多实践与体验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三方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筑牢根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



罗圆圆

四川天府新区第八幼儿园教师

张书维

四川天府新区第八幼儿园教师



教师心语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欢迎继续投稿,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

投稿邮箱:cdtxzyjh@163.com

学陶之路,你我同行,

未来满是光明!

审核 | 李清

编辑 |吴茜(实习)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450次推送

网址:“教联体”建设:家园社协同推进幼儿情绪自控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丨罗圆圆 张书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2901

相关内容

幼儿情绪管理教育策略研究与实践.docx
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情绪育人的优化策略研究
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pdf
幼儿园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中的沟通与合作策略研究
和情绪“小怪兽”说再见——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情绪管理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
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ocx
幼儿社会情感学习在幼儿情绪管理的自我监督能力培养中有哪些训练策略?
利用区域游戏提升幼儿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