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家庭教育支持的学校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25-09-16 06:08

解决孩子厌学问题的家庭策略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专家咨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C-b/2021/02/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才竞争越发激烈,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期望也不断提高。而初中阶段是个体人生发展的突飞猛进时期,也是个体各种矛盾的初步整合期,在如此重要的阶段,身处“疾风骤雨”变化中的初中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精神分析理论关于“童年经验和个人关系”的观点认为,个体的童年经验和个人关系对其内心世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神分析理论强调通过分析个体的童年经验和个人关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在此理论的心理咨询中,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可以追随到童年、家庭教育上,一时间,原生家庭“有罪论”冲击着教育界。诚然,一个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有必然的关系,但是这种观点解决不了问题。家长们或因文化程度不高,或疲于生计,或自身还有难题没有解决,无法安心、无负担地培养下一代,但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有的,只是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或自我反省的能力,需要外界予以支持,因此,家长也需要支持与帮助。作为学校,应看到家长的教育需要,理解家长的教育困惑,在家庭教育支持上做足功课,摒弃“指导”家长的高姿态,从情感与策略上支持家长,这样才能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筛查机制与支持原则
    1.闭环心理筛查五步曲
    重点关注学生是每个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主要来源,因此精准而有效的筛查重点关注学生是开展初中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支持的基础。经过大量的实践,我校总结出“闭环心理筛查五步曲”。采取“数盲”的方式,即参与其中的所有人都不知晓其他人所上报的名单,均以独立的途径将名单与具体情况汇总给专职心理教师。结合心理测试结果、各种途径上报名单的重合性,再从行为、情绪、负性事件等方面进行评估,心理教师初定重点关注名单。在学校心理工作小组的研判后,确定学期初的重点关注学生名单。在闭环管理反馈、班主任反馈、任课教师反馈、班级心理委员反馈及平时突发事件处理的基础上,定期更新名单。依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将名单分为三类,第一类:确诊心理疾病或有自伤、自杀经历或自杀想法的学生,第二类:行为或情绪明显异常且有突发事件经历的学生,第三类情绪或认知有异常但暂时没有行为异常的学生。筛查重点关注学生步骤(如图1),其他没有进入重点关注范畴的学生,一并划入第三类,作为全员关注对象。        


                                                                    图1 心理筛查五步曲
    2.明确家庭教育支持原则
    学校作为承担学生教育的主要场所,有着自己的育人理念与风格,这些育人理念与风格会延续到家庭教育工作中。在家庭教育支持工作中,还应秉承以下原则:
(1)目标协商性与责任有限性相结合
受生源地限制,我校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更多的困惑,而有些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或者是家庭结构不良带来的问题。在对这部分家长进行支持时,需要与家长协商具体的目标,对于那些不在学校能力或责任范围内的目标,在协商的基础上,将其化解成具体的、现实、可执行的目标。
(2)地位平等性与方式多样性相结合
学校和家庭在家庭教育支持活动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学校在进行支持项目时,应秉承地位平等性原则,站在家长的角度,给予家长情感、策略等方面的支持。为使家庭教育支持策略的有效性,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建立有形的帮扶机制
   对于无法改变的家庭结构问题,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学校采用有形的帮扶机制:1.对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在核实情况的基础上,学校帮助申请助学金或与社区联系,请求社区的其他帮扶方法,实现家-校-社的联合共育。2.对于因客观原因没有时间照看孩子的家庭,学校主动提供延时、晚自习、周末、寒暑假托管服务,并有专门老师看管。    3.对于筛查出来的危重点学生,启动“N+1护松”项目,为每一名危重点学生分配N名教师温馨帮扶,由教师在保密的原则下实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帮扶。
    三、“治未病”式家庭教育支持策略
    “治未病”是一种传统中医理念,最早来源于 《黄帝内经》 。其中“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它与传统的医学治疗不同,更偏向于“未雨绸缪”,即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如积极调节身心状态、调整生活方式等来维持个体的身体健康,避免潜在疾病的发生或防止已发生的疾病朝着严重方向发展,同时关注疾病的“愈后防复”,具有“防微杜渐”的内涵价值。[7]初中阶段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体逐渐地在实现与家庭之间的独立与分离。将“治未病”思想引入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可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防止初有端倪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
    1.编写《智光映青松》家庭教育支持手册,以供家庭教育参阅
在经验总结、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学校总结了我校家庭教育中常遇到的八大类问题:亲子互动类、生活适应类、自我认同危机类、青春期问题类、学习压力类、家长学习渠道类、家庭问题类、人际困扰类。学校将归类后的问题整理成册,编写成《智光映青松》家庭教育支持手册,从心理解析、教育策略两方面予以解答。学校将手册发放给全体家长,供广大家长们阅读,以期家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有所参考。
    2.开展线上家庭教育先进理念的宣传,以供碎片化学习
    学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校家等平台,开展线上家庭教育先进理念的宣传,多种方式联合使用,更加灵活多变,切实做到系统、快捷、有效。信息技术的发展、保障房片区家长的生存压力,使得系统化学习育儿知识成为一项重要挑战,碎片化学习则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我校结合家长实际,系统化家庭教育知识,使用微校家平台,零碎化每周实施,“青松小语”即时上线。“青松小语”以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专业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日常在校情况,在每周五以短信的形式与家长见面,为家长送去贴心的帮助与建议,帮助家长更加从容的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形成了“青松小语”(全两册)集。(“青松小语”部分发送记录见图2)


                                                                图2 “青松小语”部分发送记录
    3.多样化开展家庭教育支持系列课程,以供系统化学习
    紧扣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学校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家长课程,利用家长会、家长专题讲座、学校开放日、主题班会等重要时刻,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发展阶段,开展普遍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课程,具体内容如表1

课程类型课程对象课程名称课程简介公共课程全体家长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相关理念健康生活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与心育帮助家长看到体育对心育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向家长普及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常识

分级课程

七年级适应初中生活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初中生活节奏青春期孩子的变化普及青春期的特点与表现如何看待孩子的“叛逆”为家长解读孩子的“叛逆”行为家长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帮助家长稳定住情绪八年级亲子沟通技巧帮助家长分析暴力沟通与理性沟通的效果、单向与双向沟通的差异自我同一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初中三年面对的自我发展难题如何引导早恋帮助家长学会应对孩子早恋的态度与方法如何看待亲子之间的“冲突”帮助家长看到“冲突”背后孩子成长与独立的需要九年级生涯辅导帮助家长辅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升学路径规划帮助家长理性看待升学路径如何帮助孩子解压帮助家长理性看待压力、辅助孩子解压

                                           表1 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家庭教育支持系列课程示例
    四、“缓解”式家庭教育支持策略
    近年来,各媒体频频爆出的未成年人自杀、自残等负性生命事件,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事件也确实令人担忧和痛惜。分析之下,发现这类事件的导火索之一为亲子冲突。在我校,有些家庭或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或因为沟通方法不够科学等等,已经处于“剑拔弩张”或轻微的亲子冲突状态。如果不加以缓解,可能就会造成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主阵地,在缓解亲子冲突方面有不可推卸的中介作用。在大量处理亲子冲突案例的基础上,学校总结了一套缓解亲子冲突的谈话流程。(流程图见图3)
    在与家长的实际谈话中,家长或主动求助,或被动来访,家长倾诉都占用大量时间。在聆听家长倾诉的过程中,教师也感受到家长的不容易,也真实体会到支持家长的重要性:只有家长有了力量,家庭教育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比如,一例母子互殴事件的母亲主动寻求支持中,母亲前40分钟都在倾诉养育超敏感儿子的辛苦付出:体质敏感的儿子洗澡水都需要用特殊药材煮沸,幼儿期常驻医院......教师理解了母亲对于儿子还手打自己的失望。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平时您不打儿子的情况下儿子打您吗”、“儿子的还手在表达什么”,最后母亲自己得出结论:儿子是在用还手来告诉妈妈“不要再打我了”、“我长大了”。在以上建立的基础上,教师与母亲共商措施,一切都变得很顺畅,后期效果也很显著。

                                                              图3 “缓解”式家庭教育支持谈话流程 
    五、“医教协同”式家庭教育支持策略
    《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 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 17.2%, 重度抑郁检出率为 7.4%。可见,青少年患心理疾病的检出率很高。在我校,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也很多。心理危机或重点学生的家长,面对的难题与困惑更多,也更专业化,更需要学校的教育支持。针对这部分家庭,我校施行了“医教协同”式家庭教育支持策略,即通过搭建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心理工作桥梁,给予家长疾病科普、就医指导、转介跟踪等,以达到支持这部分家庭教育的效果。(流程图见图4)如,一初二女生家长因孩子长期失眠求助心理老师,经过心理老师与孩子的初步访谈,了解到孩子其睡眠、饮食、情绪都出现了异常,还会忍不住自伤(家长不知道)。初步评估该生有抑郁症的可能,建议医学转介。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只是“不高兴而已”,想让老师给予咨询就可以了。经过心理老师的医学治疗科普,家长才认识到就医的作用远远大于咨询。老师主动跟踪其就医情况,得知孩子服药后产生了很大的身体反应,家长就认为服药没用。在老师的再次药物科普后,家长才知道需要频繁到医院去调换药品与药量。在几次药物调整之后,该生情况日趋平稳。


                                                      图4 “医教协同”式家庭教育支持流程图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不能僵化地将家庭教育支持固定在哪一类,需要灵活使用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做好学校初中生心理问题家长教育支持工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爱方有教育,有爱才愿意学习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治未病-缓解-医教协同”这是一个系统,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的家庭教育悄悄发生了变化:家长主动求助变多了,家庭教育观念改善了,家长简单粗暴打骂孩子频率减少了,学生们课堂上情绪平和了。
    立足于支持家庭教育的角度,学校从情感支持、机制建设、具体策略上支持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更强调学校教师与家长地位的平等性,更能看到家长对孩子爱的沉重,更能换位思考家长教育的不易。学校本着“防患于未然”的视角,开展家庭教育支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整体的家庭教育状况,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莹.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学校解决方案——以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为例[J].现代教学,2024(Z2):25-29.
[2]宝音图.“上医治未病”之内涵解析[J].医学与哲学,2022(22):65-68.
[3]陆雪.“治未病”思想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学教学参考,2023(27):81-83.
[4]位东涛.从发展角度看待儿童青少年抑郁与抑郁症[J].今日教育,2022(06):14-16.

作者:潘秀丽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级中学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华银路25号
邮编:210028
电话:18751962703
邮箱:547209338@qq.com

网址:基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家庭教育支持的学校解决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2902

相关内容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环境变化下亲子冲突问题的解决策略
浅谈新时期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生成机制及调适策略——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活化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法制教育 对策 中职 学校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支持策略与实践.docx
初中物理课堂中校园节水节电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策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