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当我谈及生活的时候,我谈了些什么
确定谈判目标:明确你希望从供应商那里得到什么 #生活技巧# #谈判技巧# #供应商谈判技巧#
克里希那穆提:当我谈及生活的时候,我谈了些什么
两天时间,六本书,我只关注一个话题,查找一个字眼,生活,在克里希那穆提的言说里,挑选之后,还是找到了一万多字来表述他对生活的了解,而我从未见过任何别的人,对生活如此持续和广阔的了解。我不知道多少人会去认真看,好好领悟,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好的生活?如何才能过一种好的生活?这亦是我思考的基点。 我亦听闻了克氏的性丑闻,与朋友妻孕有一女的传闻,且不论事实与否吧,即便为真,我们也不能谈灵性的全然破产,就像欧洲两次世界大战,也不能说明理性的破产一样,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生活,行为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的理性,灵性,欲望,需求,他人的影响,环境的限制,如此等等,也再次说明了,人无完人。然而,尽量去关心和理解一个人真正说了什么,希望什么,又达到什么样可思议的或者不可思议的境界吧,那比将所有人拉低在一个低水平上,更有利于学习和生活。无论如何,克氏,让我看见了一位非比寻常的思想者,教育者,他会比我们更少混乱,焦虑,更多安宁,自由,以及生活的智慧。而且大部分言说,即便从我个人而言,我也认同,但是否爱就能挽救一切呢?基本观点上,他说生活是关系,生活是行动,与我说生活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生活是人在世界之中的活动,极为一致的,他以生活是关系起论的话,最美好完善的关系,自然是爱,只是我更强调关系的丰富和简单。我是以 人.生活.世界 为师的,那么人里面,小王子,村上,克氏,马克思恩格斯,给了我最多的启发。题目改用了村上的随笔或者雷蒙德的小说名,安。
编者:林郎
一、《爱与寂寞》 罗若蘋 译
1、人际关系里没有秩序时,就像目前的生活,不仅会引起矛盾,也会引起悲伤、忧虑、混乱和冲突。
2、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人际关系的状态下活着。你的心灵可以与人隔绝,或处在孤独的状态中,而即使如此,你仍是与别人有关联的。生命是一种关系,生活也是一种关系。
3、人际关系包含责任,就如同自由一般。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关联就是生活。那就是生命,就是存在。而如果人际关系脱序,我们的社会、文化便会瓦解,就如同现在所发生的事一样。
4、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旦不存在,一定会产生脱序。
5、我们活在人际关系中。这不是抽象的,而是生活,每天存在的事实。
6、心灵了解到脱序产生的整个过程,便会达到一种秩序,那就是美德,因此这便是爱。它是你的生活,不是我的。如果你不照这种方式生活,你就会很不快乐,你会陷于社会的混乱中,而且永远沉溺于其中。只有知道爱是什么,秩序是什么的人,才跨得出这股洪流。
7、。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念只是一种避风港和逃避;观念变成了信仰,自然避免了完整的生活、完整的行动和正确的想法。要正确地思考、自由、智慧地生活,只有在自我认识变得更深沉、更宽广的时候才有可能。
8、生活不是肤浅的,它要求的是完整的。我们生活在肤浅里,而我们满足地、肤浅地与所有问题活在一起。
9、关系并不是只存在人与人之间,而存在于我们和自然、我们和财产、我们和观念之间。而只要不完全了解关系,就一定有恐惧。生活是种种的关系。活着就要有关联,而没有关系就没有生活。没有任何事物能孤立存在,而只要心灵寻求孤立,就一定会有恐惧。所以,恐惧不是抽象的事物,它只有在和某事有关联时
才存在。
10、。一个人要如何才能了解这种寂寞、这种完全孤独的感觉?要了解它,就必须审视自己的生活。
11、冲突是腐化,是浪费精力,是我们生活的战争,从出生直到我们死去为止都有。我们有可能片刻没有冲突吗?要做到这点,为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观察我们所有的作为。当观察者不存在而只有观察的时候,就会产生真正的观察。
12、“艺术”这个字的意思是指把每件事放在适当的地方。如果你了解这字的意义,真正的艺术不在油画,而是把你的生活放在适当的位置,就是要和谐地过活。当你将每件事都放在适当的位置的时候,你就自由了。把每件事放在适当的位置是一种智慧。
13、你必须有热情去创造——不是去创造婴孩——才会带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类,改变你所生活的社会。没有强烈的热情,人会变得平凡、软弱、不清醒、不完整。
14、我希望你与说话者在一同进行。别只是听。没有人能告诉你该做什么。这不是益智游戏,这是我们的生活,每日的生活。你爱的人可能会离开,你就会有嫉妒、焦虑、憎恨的情感产生。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而我们承受着痛苦。
15、大多数的人害怕孤独,他们害怕独立思考,害怕有深刻的感觉,害怕去探险并发现生活的意义。因此他们说他们爱上帝,并依赖他们所宣称的上帝;但是那不是上帝,不是那不可知的,它是思想创造出来的。
16、你会发现快乐和它的价值是我们生活追求的主要目标。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是快乐的一种形式;而当快乐受到阻挠、阻绝,就会有恐惧,而由恐惧,就会产生侵略。
17、这是你的生活,这是你每天的生活。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在浪费“生命”。我们已经活了四十或六十年,每天去办公室,从事社会活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逃避,结果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一无所有,所有的仅是空虚、无聊和愚蠢的生活,浪费的生命。
18当全部过程被了解的时候,能力就在那里。有了那种能力,我能处理所有的问题。生活中总是有各种问题,总是发生一些事,有各种反应,这就是生活。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所以我就去找别人帮忙,向他们请教处理问题的方法。但是当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能有这种能力了吗?这时候,就已经是信心的开始,不是“我”的信心,自己的信心,不是借着累积产生的信心,而是每天反省自身的信心,不是通过任何的特别经验或任何事情,而是经过了解,通过自由,所以心才能发现什么是真
实的。
18、在学校有人告诉你一定要得甲、得到比较高的分数;有人告诉你,你表现得没有你的叔叔好,或你表现得不像你祖母那样聪明,那就是开始。由于比较,你受到愈来愈残酷的待遇,不只是在外表上,而是在内心的深处。如果你不消除那些伤害,终其一生你会想要伤害别人,或变得暴力,从生活中退缩,远离人群,为了不再受到伤害。
19、生活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生活就是在关系里的行动。
20、我们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只与我的生活相关。因此我必须对全体有回应、答复,而不是我个人想要依附你的欲望与想要克服痛苦和嫉妒的焦虑。因为我们关心的是找出爱的本质,这种本质只有当我们的心关心的是全体、而不是某个特别个体时才会出现。当我们关心的是所有的人,就会有爱,然后在全体中才能有个人的空间。
21、你每天的生活就是逃离自己,所以那些逃避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你在逃避之间挣扎,是去喝酒,还是去崇拜上帝。逃避是重点,虽然你可能有各种不同逃避的方法。你可能借着你所尊重的逃避方法,对你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而我则借着世俗的逃避,伤害了我社会的层面;但是为了了解寂寞,所有的逃避必须终结,不是靠实际去做,或是强迫,而是经由看到逃避的错误,然后你会直接面对“实然”,那些真正的问题才开始出现。
22、心灵是思想的结果,而思想只是一个通道,达到目的的方法。当生活只是成为某事的通道时候,如何能有爱?当心灵自然地安静的时候,爱就会产生。不是别人要它安静,而是当它看到错就是错、真就是真的时候,它就会自然安静。当心灵安静的时候,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是爱的行动,不是知识的行动。知识只是经验,而经验不是爱。经验不能了解爱。当我们了解自我的整个过程,才会产生爱,而自我的了解是智慧的开端。
二、《般若之旅》 胡因梦 译
1、我的心理现状是不健全,不圆满的;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行为都不圆满。
2、我虽然过着非常肤浅的生活,但是我向往那种美好而深刻的生活。于是我问自己要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境界?
3、生活的本身就是独立行动。我看清楚众人的生活中都有冲突,冲突意味着模仿、臣服、依循一种模式以便安全,然后就形成了机械化的生活方式。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其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模仿、臣服和压抑?首先我们应该去除“找寻”这两个字。不是找寻,而是此时此刻就活在这种状态中。
4、除非你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脱离了自我中心,否则那种无限的能量是有可能降临的。
5、我们全都生活在矛盾、冲突和痛苦之中,因此我想知道有没有方法可以停止痛苦,全人类的痛苦,然后才能发现同体大悲的真谛。
6、圆满意味着非常健全的身心,清晰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有神圣的意思;这些全都包含在“圆满”这个字眼里。然而我的问题仍是:有没有一种能量是永不耗损的?如果不圆满,就有耗损。圆满的生活方式就是没有耗损的生活方式。。在圆满的生活中没有能量的耗损。在不圆满的生活中,能量一定耗损。圆满中没有自我感。“自我”就是思想的活动,包括过去的一切经验。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充满着这些活动,其中全都是奖赏和永无止境的欲望追求。
三、《谋生之道》 廖世德 译
1、热爱工作的人,事实上是囚禁在工作里面,他深陷其中,已经是一种沉溺。他热爱工作,其实是逃避生活。另外一种人抗拒工作,一心想着别的事情,他抗拒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在冲突。
2、生活不就是关联、接触、交流吗?你也许可以脱离一种关系而获得另一种快乐,但是,脱离一切的接触绝对不可能快乐。就算你完全孤立好了,你还是要和自己、和自己的念头接触。自杀就是一种完全的孤立。
3、生活有没有别的方式?只要我们了解冲突的整个过程和意义,生活就有别的方式。
4、谋生的意思就是赚取我们所需——食、衣、住。不是吗?但是因为我们利用生活所需——食、衣、住——来作为精神侵略的手段,所以谋生才产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我们利用生活所需来作自我扩张的手段,所以谋生才发生问题。我们的社会根本不是建立在生活必需品的供需上面,而是建立在扩张上面,利用生活必需品作为自我扩张的手段。
5、有了生活所需就满足,与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满足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解脱权力欲。我们必须寻找内心那不可毁的宝藏,你们所说的上帝、真理,或其他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满足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你要是能够发现自己内心不可毁的财富,你不需要多少东西都会满足,这些少数的东西轻易就可以供应。
6、他们有时间,可是他们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所谓上帝这种抽象的东西。不过这种关心于实际无补。然而他们关心的那个抽象的东西,其实也不是上帝,而是一种逃避。凡是用各种活动填满生活的人,都无法脱身。关于种种生命的问题,他们没有时间寻找答案。所以,凡是关心这些事情的人,凡是想借了解自己来彻底改变世界的人,其实只能怀抱希望。
7、发现真实的人,发现新的生活之道的人,并不是那些志得意满的人,而是那些爱冒险的、喜欢拿生活来实验、拿生存来实验的人。
8、生活就是关系,凡事都不可能独自存在,所以也不能从生活退缩。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关系——我们和妻子、子女、社会、自然的关系,和一天的美好、水上的阳光、飞鸟的关系,了解自己和自己拥有的东西之关系,了解自己和控制自己的理想之关系。要了解这一切,不需要从这一切退缩。退缩和孤立找不到真理。孤立,不论有意无意,只会有黑暗和死亡。
9、我们往往忽略这大片田地,却一直注意琐碎之处——自己或别人的琐碎之处。技艺必须完全“清醒”,因此使整个生活都行动得法,这就是美。
10、你不是生活的艺术家。爱和美就是“我”在生活中缺席,这时生活自有其法门。在生命的大片田地中生活得法,这就是最伟大的艺术。
11、我们的生活全部建立在分别心上面。如果我们不是用区别、用划分去发现,而是发现生活的过程。我们一发现生活的过程,也许就可以将野心,将分别心放开,发现一种生命的展现。生命的展现就是生活之道,就是真正的行动。
12、伟大是不求闻达。不求闻达是最伟大的事情。伟大的教堂、
伟大的生活事物、伟大的雕刻一定都作者不详。
13、幸好大部分人都不是整天忙,有时候也有时间想想自己,有时间做觉察。我认为,这种时刻比忙碌的时刻有意义多了。只要我们愿意,这种时刻就会开始塑造、掌控我们自己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14、生活就是关系,生活就是关系里进行的活动。
15、你只要想引导生活,塑造生活,你能依据的就只能是过去。如若不然,因为无法塑造生活,所以只好随波逐流。然而,如果能够了解生活的全部,这“了解”自己就会有反应,既不随波逐流,也不落入什么模式。这了解是从生活的每一刻来了解。过去种种已经逝去。
16、了解生活的整体就是了解自己。因为生活的整体、生活的宝藏都在你的心里面。
17、要悠闲,才能够学习生活的艺术。
18、教育的作用就是弄清楚怎样在考试及格、通过学位、资格之外,另外过一种生活。教育帮助你用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明智的眼光面对世界,知道自己必须谋生,知道自己所有的责任,知道其中所有的辛酸。
19、我需要衣食住行,这是生活必需品,要获得这些生活必需品,我必须依赖社会,不管这社会是共产主义的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我都要依赖。
20、学习“自己”就是了解整个生活的过程。
21、生活就是行为、运动、谈话、获取知识,也是关系,不论深浅。
22、我们可以有一种没有冲突的生活方式。没有冲突就有智慧,智慧就会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活方式。
23、我们漫不经心的生活,等到生命快结束,才来怀疑心为什么败坏,才来想怎样掌握这个过程。当然,要紧的是我们每天怎么生活。这不只是年轻时要紧,中年、老年都要紧。正确的生
活,比任何一种职业都更要求我们明智。要生活正确,就必须思考正确。思考正确和意念正确差别当然很大。正确的思考是时时都觉察。正确的意念只是符合社会模式,或对社会模式反动。
24、追求实然之外的东西,其实是陷于幻觉。我们必须了解
日常生活,连带了解日常生活的野心、嫉妒等等。
25、要彻底地变革我们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加强觉察,使我们的感受深刻。这种感受就是爱。有爱,凡事都有可能。
四、《爱的觉醒》 胡因梦译
1、然而现代的教育却使我们盲目,我们愈来愈懂得彼此竞争。正确的教育是找出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道,使我们的心从局限中解放。只有如此,爱才会出现,从爱出发的行动一定能带来真
诚的人际关系。
2、如果它是逃避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指的是非凡的关系
的互动——那么这所谓的证悟、解脱或其他称呼便成了幻觉和虚伪。任何一
件事如果否定了爱以及对人生的了解,必定制造极大的伤害。它会扭曲我们的心智,于是生活就变成了一件恐怖的事。如果我们把这个视为显而易见的
道理,那么也许我们可以继续探讨解脱是否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毕竟生活
比任何概念、理想的目标或原则都要重要得多。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生活,
才会发明这些可以让我们逃避的不实概念。
3、宗教不是和生活分开的;相反的,宗教就是生活。因为宗教和生活分开了,你所说的那些不幸才产生。
4、否定这些便是否定自我,自我就是那个不断追求有限良善的受制的生命。对大部分人而言,否定是一种空洞的状态,因为我们只认识制约、恐惧与不幸。我们透过这些来看否定,便自然把它想成了恐怖的空洞与断灭。如果一个人已经否定了社会、宗教和文化的主张,而仍然臣服于社会,那么他还是一个痛苦的人。如果一个人真的摆脱了过去,那么否定就是解脱的状态。它会在这个人所有的活动中运作。需要否定的其实是过去的传统与权威。否定即是自由,一个自由的人才懂得生活、爱与生死的真谛。
5、这就好比在此岸的痛苦中问彼岸的事。一旦真的处在彼岸,你是一切,同时也什么都不是,而且绝不会问这类的问题。这类的问题都是属于此岸的,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开始真的生活,你不必问任何问题,也不必追寻或恐惧,便自然处在彼岸了。
6、我们生活中的分歧就是思想的结构,也是那个认为自己是分开的观察者的活动。他进一步把自己想成了有别于思想的思想者。但没有思想哪来的思想者,因此两者是一体的。他就是经验者,然后他又把他和经验分开。观察者、思想者、经验者无别于所观之物、思想和经验的本身。这并不是一个口头上的结论。如果是一个结论,它就会把这个结论及继之而起的活动分开。当你看到了这个真相,界分就不存在了。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重点。观察者和所观之物之间的战争,就是心中的冲突。这才是最需要了解的事。只有在当下,我们才能回答我们的问题;只有在当下,我们才能超越时间和记忆的牢墙,因为只有在当下,思想才停止,只有当下,思想才不助长分歧。还有另一种思想是可以沟通、可以活动、可以工作的,它不会造成关系中的分歧。正道就是活在没有观察者的行动中。
6、创造出一个良善的社会,曾经是古印度、古希腊和埃及的梦,然而只有当人类变得善良时,才会出现优质的社会。人的善意往往能带来良性的关系互动,好的品性,幸福的生活。
7、这个在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不断进行的争战,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种失序的生活方式。要一个陷入这种状态的心去静坐冥想,根本是幼稚而毫无意义的事。冥想就是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中找到秩序;不是透过努力而达成的,因为每一份努力都会扭曲心智。若想见到实相,心必须彻底清明,没有任何扭曲,没有任何冲动,没有特定的方向。
8、冥想乃是了悟人生的一种过程,也就是要为生活带来秩序。
9、一旦在生活里建立起秩序,你就自在了。只有一颗失序的心才会去追求解脱。生活如果有了彻底的秩序,那份秩序的本身便是解脱。
10、我们必须为生活和关系带来秩序,因为生活便是在关系中的行动,生活就是关系的互动。
五、《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叶文可 译
1、当你真的在学习时,你是通过你的生活在学的,生活本身就是你的老师,你是处在不停歇的学习状态中的。
2、新世界的希望存在于那些看出错误并且去革新的人身上,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真正的行动。这就是你必须接受教育的原因,只有当你生活在自由中,你才能创造出不是建立在传统上、不被某些哲学家或理想主义者的特殊习性所左右的新世界。如果你只想变成某某人物或是模仿某个神圣的榜样,你是不可能得到自由的。
3、你必须接触你不太了解的事物。你愈加仔细思考那些不容易懂的事,你就愈有能力过真正富足的生活。
4、我们虽然默默无闻,但是我们都住在地球上,我们必须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穷人和富人的世界,是有学问的人及文盲的世界,它是“我们”的世界。我认为感受到这点,并且爱这个世界,是很重要的,不只是在平静的早晨有这种感受,而是在任何时刻都有这种感受。我们只有了解了什么是自由以后,才能感受这是我们的世界,并且爱它。
5、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只是帮助你不去限制自己,同时也是去了解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然后你就可以在自由中成长并创造新世界,一个必须和现今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6、你的老师只能帮你准备参加考试,他们从不和你谈生命的问题,而生命的问题却是最重要的。他们不谈,因为很少人知道如何生活。大部分的人只是苟且偷生,因此生活才变成一件可怕的事,真正的生活需要极大的爱,需要对寂静有很深的感受,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却又保有赤子之心。它需要能够清楚思考的心智,不被偏见、迷信、期望或恐惧所捆绑。这一切都是生活,如果你没有被教会如何去生活,那么教育根本是没有意义的。
7、如果你想了解创造力这个不平凡的东西,你就必须从这种生活小事开始做起,只有当你心中存有很深的不满时,你才会采取主动,从主动中再产生创造的才能。
8、你必须独立地、清楚地、没有偏见地思考,因为真理不在生活之外,它就在你每天生活的每个行动之中。
9、“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有个小男孩提出了这个问题。玩游戏、吃好吃的东西、奔跑、跳跃、推挤,这些就是他真正的生活。你知道的,我们总把生活分成真的与假的。真正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做你喜爱的事,没有任何矛盾,不必在你所做的事及你必须做的事之间交战。因此生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其中有极大的喜悦。但是你必须在心理上不依靠任何人、任何环境,你的内心必须完全不争执,你才可能真的爱你所做的事,也才可能有真正的生活。
10、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单独生活,因此他们需要伴侣。单独生活需要极大的智慧,而你必须独处才能发现神或真理。我们习惯了这种生存方式,一旦想到必须独处,就变成一件可怕的事。我们大部分的人只把我们的信心放在一件事情上面,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离开了我们的伴侣,生活就不再丰富,离开了家庭,我们就失去了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是丰富的,我不是指在金钱、知识上的丰富,因为那是人人都可以获得的,我指的是无始无终处在真理的活动中的丰富,那么伴侣关系就变成次要的事了。
11、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它极为丰富,它不停地变化,如果我们不了解这永恒的活动,我们的生命就是没有意义的。
12、生活的本身就是教育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
13、正确教育的功用之一,就是帮助你弄清楚内在的美究竟是什么,没有了它,外在的形式和活动的意义就很小了。对美的深入欣赏,是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14、大部分的人结婚或寻求其他种类的社会关系,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单独去活。这并不是说人一定要单独生活。极少数的人超越了这种对于孤独的巨大恐惧,但是人必须要超越它,因为超越它之后就能发现至宝。
15、我相信有一种生活方式,其中没有这种因改革而带来更大不幸的情况,我们或许可称之为精神的改革方式。一个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人,是不在意改革这件事的,他对于只是改变社会制度
没有兴趣,他真正要追寻的是真理或真相,而这份追寻的本身就会带来社会的蜕变。因此教育最应该着重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真理或神,而不仅只是帮助他去适应既有的社会模式。
16、你愈加仔细思考那些不容易懂的事,你就愈有能力过真正富足的生活。
17、真正的生活需要极大的爱,需要对寂静有很深的感受,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却又保有赤子之心。
18、缺少了内心的善意,这一切美的外在附属品就只能带来肤浅的、世故的生活,是一种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
19、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奋斗以及冲突所带来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快乐地生活。
20、当你年轻时,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人在年纪渐长时,都变得有所恐惧。
六、《一生的学习》 张南星 译
1、惟有当一种经验来临时,我们面对它,而不避开它所带来的骚扰,如此我们才能使智慧保持高度的觉醒;而高度觉醒的智慧就是直觉,它是生活中惟一的向导。
2、我们无法抽象地或根据理论来了解生活。了解生活,就是了解我们自己。而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在于此。
3、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是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
4、,懂得念书写字、学习土木工程或其他某种职业,是必需的,然而技术能给予我们了解生活的能力吗?技术,无疑地,是次要的;如果技术是我们惟一奋力以求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摒弃了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了。
5、技艺上的进步,在某种层面上,确实为某些人解决了某些问题,然而,它也带来了更深更广的问题。生活在某种层面里,而忽略了生活的整体过程,必然会招致不幸与毁灭。每一个人最大的需求和最迫切的问题,乃是对生活要有整体的了解,这才足以使他面临生活上日益增加、错综复杂的问题。
6、教育的最大任务在于产生一个完整的人,能将生活加以整体地处理。理论家就像专家一样,对整体豪不关心,他只关心某一部分。
7、要了解生活的意义,以及生活上的冲突和痛苦,我们必须摆脱权威——包括有组织的宗教权威——而独立思考。然而,如果我们为了帮助孩子而在他面前设下具有权威性的榜样,那么,我们只助长了恐惧、模仿,以及各种形式的迷信。
8、教条、奇迹和仪式,这些都无助于精神生活。真正的宗教教育,鼓励孩子了解他自己和他人、事物、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才会存在;而没有自我认识,一切的关系——和一个人或和多数人的关系——都会造成冲突与悲哀。
9、真正的宗教教育,是帮助孩子获得明智的觉察力,能明辨瞬息即逝与真实的事物,能无私心地面对生活。
10、这种消遣麻木了心智和情感,使人缺乏洞察力,因此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和恐惧所牵制。对生活的重新了解,来自热烈燃烧的探询欲望,而非来自对于大多数人的轻易模仿。
11、教育一个孩子:是帮助他了解何谓自由和完整。要自由,则必须要有秩序——这只有德行才能办到;而完整性之所以产生,
则必须要 有极单纯的心。我们必须由无尽的复杂迈向单纯,我们必须在内心的生活和外在需求中变得单纯。
12、自由,只产生于一个人在其每日生活中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说,在他和人们、事物、观念、大自然的关系中的自我认识。如果教育者帮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那么对于任何一个生活上的特殊状况,便不会狂热而无理地强调了。了解生活的整体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了自我认识,制造迷惘的力量才会消失 ,而惟有此时,真实或上帝才有存在的可能。
13、在完整化的过程中,爱却是不可或缺的。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则必须由恐惧中解脱。无所恐惧的心,带来了一种免于残暴、不轻视他人的独立性,而此种独立性是生活上最重要的因素。没有爱,知识的获取只助长了混乱,导致自我毁灭。一个完整的人会借着体验而获取技术,因为创造的动力创造出它自己的技术——这便是最崇高的艺术。如果一个孩子有绘画的创造动力,他便着手绘画,不会被技巧的问题所烦累。同样,那些体验着人生,因而从事于教育的人们,乃是惟一真正的教师,而他们也会制造出自己的教育方法来。
14、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养一种完整的生活,惟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然而,要实施这种新的教育,我们必须由一个完全不同的基础重新出发。
15、有人也许会问:“个人能够做出什么,足以改变历史呢?他能借着他的生活方式而有所作为吗?”当然可以的。你和我显然无法阻止迫在眉睫的战争,或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制造即时的了解,然而,至少在我们日常生活有所关联的世界中,我们能带来一种基本上的改变,这改变将会产生它应有的效果。
16、从我们幼年起,舆论和传统便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直接而瞬时的种种影响和印象产生了一种强力且持续的效果,在我们的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整个生活中留下了痕迹。在孩童时期,由于教育和社会的压力,顺从附和的行为便开始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在表面的层次里,而且在深入的层次里,模仿的欲望是个强而有力的因素。我们几乎难得有任何独立的思维和情感。一旦有这种独立的思维和情感产生,它们也只是一种反作用而已,因此无法从既存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因为在反作用中,绝对没有自由。
17、生活,意指存在于关系之中。不论我们是否属于某种有组织的宗教,是否生活在俗世,或陷于理想的追求,我们的痛苦要获得解决,惟有借着了解存在于关系中的我们自己。惟有自我认识,才可以为人带来宁静与快乐,因为自我认识是智慧与人格完整的开端。智慧,并非是指从事于表面上的适应,不是心智的培养或知识的获取,而是对生活方式的了解能力,对正确价值的知觉力。
18、为了了解生活的整体过程,则心智与情感必须在行动中完整一致。智慧与爱,是不可分的。
19、智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占了最重要的地位。智慧远比智力重要,因为,智慧是理智与爱的结合。然而,惟有认识自我,对自己的整体过程有深入的了解,智慧才会产生。不论年轻人或年老人,重要的是充分而圆满地生活,因此,主要的问题是在培育那使人完整一致的智慧。过分强调我们整个结构的任何一部分,会造成一种残缺不全的,也就是歪曲的生活观,而这项歪曲便制造出我们大部分的问题。我们整个人格任何一部分的残缺发展,必然为我们自己和社会带来不幸。因此,以一种完整的生活观来面对我们的人生问题,非常重要。
20、如果要改变我们的生存条件,首先,就必须改变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觉察到自己的种种行为、思维和情感。
21、我们让事情照旧继续下去,只做一些表面的改革,因此,无可避免地,有权势的人、狡诈的人便统治了我们的生活。
22、真正的教育者所关心的,只是正确的生活、正确的教育,
以及正确的谋生方式。
23、真正的革命,在于培养完整而有智慧的人,这些人借着他们自己的生活,逐渐使社会产生根本的改变。
24、正确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不仅去发展他的能力,还要了解他自己的最主要兴趣。处于一个被战争、毁灭和不幸所摧残的世界中,一个人必须有能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造就一种不同的
生活方式。
25、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也就是说,我们身兼学生和老师,我们必须教育我们自己。
如果要建造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则那些只为谋生而从事教育的人显然是不能当教师的。将教育视为一种谋生的工具,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剥削孩子。在一个开明的社会里,教师不必关心他
自身的利益,他的生活所需均由当地社会供给。
26、正确的教育始自教育者,他必须了解他自己,并且从定型的
思想模式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本身是什么,他传授的便是什么。如果他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那么除了他所接受的同样机械化的知识之外,还能教什么呢?因此,问题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和教师;问题在于对教育者加以教育。
27、对教育者加以教育——就是使他了解自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在某种教育思想体系或某种行动模式中僵化了,我们已将自己纳入某种意识形态、某种宗教,或某种
特殊的行为标准中。因此,我们教给孩子的,是想“什么”,而不是“如何”想。
28、并未获得学位的人常常是最好的教师,因为他们乐于实验;由于他们并非专家,所以他们乐于学习,乐于了解生活。对于真正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他的生活方式;就像一
个伟大的艺术家一样,他宁愿挨饿也不放弃他的创造性工作。除非一个人具有这种从事教育的热望,否则他不该做一个教师。一个人务必亲自去发现他是否具有这项天赋,而不要把教育仅仅视
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草率从事。
29、如果我们致力于成为正确的教育者,那我们便不会在
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之间造成隔阂,因为我们处处关心的是自由
与完整。
30、创造的生活是生活于自由之中,也就是说无所恐惧,而惟有心灵不陷于欲望以及欲望的满足中,创造的状态才能存在。
31、除非一个人觉悟出生活的意义,否则他的能力或天赋便会用来强调自我及其欲望,如此便促使一个人孤立,以自我为中心。
网址:克里希那穆提:当我谈及生活的时候,我谈了些什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8730
相关内容
克里希那穆提的生与死=Thelifeanddeathof.PDF当我们谈论“生活美学”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真理不在山洞里:克里希那穆提的“生活即道场”哲学
克里希那穆提:不建立起深刻宁静的生活,所有的事都是徒劳无益的
《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克里希那穆提
当我们谈论育儿时,我们在谈论自己
当我们用一本书谈论烹饪时,要谈些什么? — 新京报
当谈论生命意义感时,我们谈论些什么?
滑板人与滑板日:当我们谈滑板时,我们谈些什么?
当谈论化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