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分赴拉萨和尼玛县:让AI之潮在西藏高原奔流
西藏拉萨朝圣之旅,感受高原纯净信仰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休闲度假胜地#
2024年9月23日至24日,中国自动化学会(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拉萨行的专家来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给拉萨市实验小学和拉萨中学的师生送去人工智能启蒙课。本次来到拉萨的CAA科普百人团的两位专家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委员侯增广。
2024年9月10日,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已率先前往西藏那曲市尼玛县送去人工智能科普讲座,由CAA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希未,拉萨市实验小学的援藏信息科技教师王军授课。
2024年4月,中国自动化学会开启2024年“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系列活动,旨在通过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科普讲座,为乡村地区中小学的师生提供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带来先进的科技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推动科技教育向乡村普及。
在教育事业上双向奔赴
在“科技教育拉萨行”活动上,西藏自治区电化教育馆馆长普珍、拉萨市实验小学校长刘全华和拉萨中学校长黄庆辉致欢迎辞。普珍表示,“随着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百人团专家的到来,我们的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更前沿、更生动的科技知识,从而开阔眼界和思维,为他们的求知旅程带来新的灵感和契机。我们相信,在全国各界的支持下,西藏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的孩子,也将在科技的世界中茁壮成长,成为推动西藏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王飞跃:未来“平行教育”将相伴终生
在拉萨市实验小学,王飞跃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K21教育:智慧社会的平行学校与平行师生》的演讲。他表示,随着大模型的应用,传统的知识体系正在改变,过去学习的内容逐渐被视为常识,未来的重点将放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飞跃在演讲中重点讨论了STEM扩展后的iSTREAMS时代化新型教育。他介绍了科学、技术、科研、工程、艺术和管理以及激励创新国际化与安全可持续智慧发展等理念的整合式学习方法。他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应用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王飞跃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技术和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系统。他认为,未来的学习将更加依赖人工智能,学生的数字化同伴和数字老师将伴随终身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未来的学校将更加注重“平行教育”,即学生的数字化身份将在虚拟世界中继续学习和进步。
“未来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实践、创新和全球视野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能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环境下的终身学习能力。”王飞跃说。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人工智能是怎么工作的?”“人工智能还可以做什么?”“为什么要创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带来的都是好处吗?”“人工智能会有自主意识吗?”“如何确保我们自己不是一个人工智能?”王飞跃逐一回答。问答环节完成后,王飞跃为同学们签名赠书。
侯增广:从机械手系鞋带到机器人做手术
在拉萨市实验小学和拉萨中学,侯增广作了以“智能机器人”为主题的两场讲座。他围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介绍了“图灵测试”“触觉和感知智能”。他还结合健康需求,介绍了医疗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功能特点和应用前景,为师生们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专业领域的赋能空间和巨大价值,同时也对脑机接口以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侯增广介绍,教育大模型、医疗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数据和知识的系统性集成,比人类每个个体所掌握的知识要全面,因而能够辅助我们做许多工作;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快速发展。侯增广从“图灵测试”讲到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飞机,进而引入到医疗机器人。他表示,机器人做手术将更加精准,且能够大幅度减少手术创伤,住院和康复时间也大幅缩短。智能假肢能够通过脑机接口与人的大脑相联结,实现许多人类所想做的动作,包括跳芭蕾和系鞋带等精细动作。同学们纷纷体验了智能假肢手,切实感受智能机械手的灵活性。
“什么是幸福?”面对侯增广的提问,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知足是一种幸福”“幸福是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父母健健康康是幸福”……侯增广表示,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他引导同学们思考拥有感知能力是人类感受痛苦和幸福的基础,并表示未来机器人也将具有感知能力,并能将这种感知能力运用到各项工作中,从而将安全性、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讲座后,有同学提问“主治医生操作失误的话该怎么挽回?”对此,侯增广表示,这就是智能医疗机器人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它能够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从而避免手术失误。“机器人能替代人类吗?”侯增广回答:“机器人能替代人类劳动,但不能替代人类。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更加幸福,但幸福的生活是需要人去感受的。”
刘希未:人工智能就是工具智能
2024年9月10日下午,刘希未来到尼玛县初级中学,给师生带来题为《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发展与启示》的讲座。刘希未从“工具”这个话题开始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从而引出人类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而梳理了工具的进化历程。工具的进化史也就是工具不断智能化的历史,融合了人工智能算法变得越来越智慧的机器人,就是工具进化的最新成果。刘希未带领着同学们推导出结论:人工智能就是工具智能,也就是机器智能。
随后,刘希未带着同学们认识了更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如音乐识别、语音助手、人脸识别、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丰富的案例展示和生动地讲解,让台下的学生们眼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对于刘老师抛出的每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响应。
王军:以“海淀高度”投身雪域高原
2024年9月10日上午,来自拉萨市实验小学的援藏信息科技教师王军为尼玛县第一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一堂充满趣味的人工智能启蒙课。王军是北京市第十批“组团式”教育援藏的一员,也是其中唯一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师。课堂上,他用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引导孩子们理解“人工智能”这个词,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语音助手、自动驾驶和人脸识别等。他为同学们解释了AI如何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和经验,模仿人类的思考与决策过程。
王军还介绍了一些有趣的AI技术,比如机器人和智能家居,展示AI如何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王老师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因为未来的世界将更加依赖于技术,他鼓励孩子们通过学习和探索,成为改变未来的AI创新者。
“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具体举措。此系列公益活动致力于提升乡村青少年的科技素养,激发了他们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领域的浓厚兴趣,从而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培育更广泛的人才基础。(来源:中国自动化协会)
网址: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分赴拉萨和尼玛县:让AI之潮在西藏高原奔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1909
相关内容
“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公益活动举办,点亮乡村科技教育之光数字技术普惠乡村科技教育
西藏体育设施大升级家门口的运动热潮来袭
高风险区调整为269个!拉萨发布最新公告!
大学生在行动┃“心系石泉,低碳生活”科普小分队赴陕西石泉开展环保科普活动
大学生在行动——“心系石泉,低碳生活”科普小分队赴陕西石泉开展环保科普活动
来一次“有高度”的旅行——在西藏,感受心灵与文化的触碰
联想“梦想未来”公益项目落地甘肃漳县 科技与爱心共筑乡村教育新基石
拉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告(第28号)
大学生行动“低碳生活”科普小队赴陕西石泉开展环保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