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琳问全红婵:上大学每月生活费要多少?她的回答尽显高情商
大学课堂上,老师提问:为什么月亮总跟着你走?一同学回答:因为我妈说了,晚上不许出门,所以我就带着她。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校园趣事大全#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坐拥百万粉丝、代言接到手软的奥运冠军,一个月的生活费居然只靠1500块?
这不是段子,也不是营销人设。这是全红婵在暨南大学报到第三天,亲口告诉教练陈若琳的话。

那一刻,电话那头的陈若琳愣了一下。她带过的运动员不少,但像全红婵这样,明明已经站在聚光灯最亮处,却还能把日子过得像普通大学生一样的,真不多见。更让人意外的是,她不是在“装穷”,而是真的算了一笔账:食堂一荤一素加米饭7块钱,一天三餐30出头,一个月不到1000就够吃;宿舍四人间温馨整洁,便利店水果饮料价格亲民,连奶茶都只要15块一杯——“够用,我妈给1500,我还能存点。”
这话说出来,听着像是校园生活指南,而不是顶流运动员的日常。可偏偏,它出自那个在东京奥运会跳台上如流星划过的14岁女孩之口。如今她18岁,进了大学,背起双肩包,拉着室友林珊逛食堂、看菜单、挑水喝,动作自然得就像任何一个刚入学的大一新生。
而就在同一天,她在开学典礼上被苏炳添亲自别上校徽。灯光打下来,台下掌声雷动,她低着头,脸红得像颗熟透的苹果。有人拍下了那一幕:奥运领奖台上的冷静王者,此刻却紧张得手指微微蜷起。这种反差让网友直呼“破防”——原来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怯场,而是明明可以高调,却选择低头走路。

我们总以为成名之后的生活,就该是豪车名表、热搜不断、消费自由。可全红婵偏不。她没晒奖金,不提代言收入,也不拿“冠军”当免死金牌去要求特殊待遇。相反,她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愿意为一顿7块钱的饭认真记账,低到会因为一句“教练问生活费”就掏出心里的小本本如实汇报。
这不是作秀。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这通电话会被公开。
这也不是“穷怕了”的节俭。而是从小练跳水、家里条件一般的她,早已学会用最朴素的方式衡量价值:值不值?需不需要?能不能省?

有人说,她的情商高就高在这儿——面对镜头不张扬,面对生活不浮夸。但我觉得,这根本不是情商,是本真。是在无数个清晨五点跳台训练后的冷风里,在一次次压体重数字时的克制中,长出来的性格底色。
相比之下,多少年轻人刚进大学就开始刷信用卡买奢侈品,写小红书晒“月花两万精致生活”?而这个刚刚拿下奥运金牌的女孩,正蹲在便利店货架前,比较哪瓶水性价比更高。她甚至悄悄计划:等陈若琳来广州,要请她喝一杯加珍珠的奶茶,“十五块,挺划算的”。

这话后来被媒体翻出来,成了热搜话题。新京报发图,广东妇联转发,新华网标题写着“全红婵入学,苏炳添亲自指导”。大家关注她的学业、她的未来、她的成长路径。但我看到的,是一个女孩在巨大光环下,依然守住自己生活坐标的能力。
这年头,我们太容易被流量定义生活方式。仿佛赚得多就得花得多,红了就得“阔起来”。可全红婵用一次再平常不过的通话提醒我们:一个人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活。

她现在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一员,也是中国体坛少有的“学生型冠军”。未来四年,她要在训练与课业之间奔波,要面对更多公众目光下的私人时刻。问题是:当整个社会都在期待她“发光发热”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个不想当网红、只想好好吃饭读书的全红婵?
或许,真正的成熟,不是学会享受荣耀,而是懂得在喧嚣中保持安静。

就像她在食堂端着托盘的样子——饭菜摆放整齐,脚步平稳,眼神专注前方,不快也不慢。
网址:陈若琳问全红婵:上大学每月生活费要多少?她的回答尽显高情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5134
相关内容
全红婵拒绝陈若琳邀约,幽默理由引网友热议陈若琳晒出全红婵的奥运房间 简陋环境引热议
国际泳联官宣,陈若琳传来好消息,多年坚持获最好回报
17岁已成赢家!60岁后每月6000,奥运三金王全红婵享终身福利
全红婵9月开启大学生活,暨南大学为其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
全红婵晒跳水队宿舍生活,小空间也能温馨如家
女大十八变,美貌惊艳全场,退赛后全红婵焕然一新
她23岁,工资4500,妈妈让她每月给弟弟3000,她拒绝后独自生活
全红婵谈减重:运动员如何科学控制体重?
正式退出!全红婵做出新选择,中国跳水队同意,陈芋汐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