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读书汇”讨论新话题:AI时代还要背古文练写作吗?
参与读书会或讨论文学话题,增进阅读乐趣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文学阅读的乐趣#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人工智能+”将给现代学习方式带来怎样的变化?怎样用好AI大模型助力教与学?怎样避免因AI工具的使用而造成无效学习?作为教师、家长和终身学习者,有哪些AI“神器”可以用?哪些“坑”要避开?“市民读书汇”第六期活动日前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举行,对谈AI时代教师视角的教与学,家校社协同升级终身学习新范式。
本次活动由上海开放大学、上海书城主办。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教授认为,以往教师为寻找合适教学素材需耗费大量精力,如今借助智能搜索引擎与教育资源平台,丰富多样的课件、案例、视频等能瞬间呈现。如在线课程平台利用AI算法,精准推送契合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水平的课程资料,极大提高备课效率。
活动现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特聘教师王行认为,新手班主任可以虚拟操练家访的过程和与不同风格的家长沟通的多元情境,进一步提升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上海开放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雅婕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提出了人工智能对文科的挑战与机遇。比如,AI可以瞬间生成一篇结构完整、论据清晰的文章,总结一份文献综述,翻译一首古诗并给出赏析。学生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的查找、记忆、归纳、写作等任务,AI能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学生还要背古文、练写作吗?”“文科的价值在哪里?”王雅婕认为,文科的核心还应该是思辨、批判以及共情。AI不是文科的“掘墓人”,而是将文科教育从“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推向其他可能性的重要工具。在大量运用AI的时代,教学重心需要革命性转移。从教学上来看,教师的评价重点不再是最终那篇“完美”的作文,而是学生与AI协作的过程:你的提示词是否精准?你如何甄别和筛选AI生成信息中的事实错误和逻辑漏洞?你如何将AI的初稿打磨成融入自己独特思考和文风的作品,这本身就成了另外一种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的高阶训练。
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过度依赖AI存在弱化学生自主思考与创新能力的风险。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开放大学宝山分校副教授杜鹃认为,当学生习惯借助AI完成作业、解答难题时,可能会逐渐丧失主动探索与深度思考的动力。例如,写作时过度使用智能写作辅助工具,虽能快速生成文本,但学生难以锤炼自身文字表达与逻辑构建能力,导致无效学习。
上海开放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传远表示,教师中一部分烦琐重复的劳动被人工智能取代了。随之而来的,教师的工作重点可能会发生转移,但教师的核心优势不会被替代。AI可以告诉你“什么是善”,但无法用自身的生命体验去诠释“为何要行善”。而教师是“人”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对知识的好奇心、对真理的坚持、对学生的负责态度,本身就是在为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和价值观。
上海开放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林晓英认为,“教育家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教学细节、贯穿育人全过程的价值追求。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傅蕾副研究员提出,家长要巧用AI的海量知识库,让它成为孩子打开世界的助手,要陪同孩子共同经历“建构”的过程,在陪伴的过程中增进家庭情感。
原标题:《“市民读书汇”讨论新话题:AI时代还要背古文练写作吗?》
栏目编辑:陆梓华 图片来源:谈乐达 摄影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王蔚
网址:“市民读书汇”讨论新话题:AI时代还要背古文练写作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5423
相关内容
AI时代怎么教?怎么学? “市民读书汇”给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思路AI写作助手:智能创作新时代
文化周刊·长镜头|AI时代的全民阅读和思考
AI时代的全民阅读和思考
张江艳: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有效写作
描写生活需要和谐的话题作文范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生活艺术化》
读书与思考议论文800字6篇(全文)
旧书话题作文(通用21篇)
古诗词里藏宝藏!戴建业对话学而思总裁,揭秘AI时代教育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