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自我管理笔记——使用满月总结

发布时间:2025-09-20 14:07

使用Evernote做笔记和自我学习管理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自我学习平台#

9月份开始关注自我管理与笔记法研究方面的东西。大概翻阅了七八本书。自己排版打印了一套A4纸。然后开始记录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内容,根据个人体会总结如下。 1。Yearly checklist/project plan

红绿分别是学习和工作,五角星是deadline。这个内页可以规划全年的学习/工作任务,也可以做打卡表检查完成度。因为是活页,既可以放在年计划部分,也可以放在月计划部分,也根据任务量连续使用多页。 2。Monthly plan

所有手帐通配型内页。红绿蓝黑分别代表学习,工作,杂务、自我。10月份是均衡与自我管理的一个月,也是沮丧与忐忑的一个月。 3。Daily plan

觉得还是用横向的,这样可以和年表月表书写方向保持一致。第一天单项任务时间太短,经常被打断,且各种类型任务交错跳跃,完成度差。第二天单项任务时间太长,对于电脑工作者非常累。第三天调整到自己舒服的三小时,也利用到了一天效率最高的三个时间段。结论是:单项任务保持3小时,而不是传说中的2小时(这时根据个人任务类型和工作方式得出的:2小时对于深入的框架性思考太短,4小时对于电脑工作方式太累)。 4。cornell note

现在和07年笔记对比的照片。07年的笔记当时和现在都看不懂记的啥,12年知道自己记的啥了,增加了小节标注,便于以后也看得懂。令本人是大字王,写字也不喜欢受约束,所以使用空白的三栏cornell note。 5。Weekly checklist

这是我自己打卡一周的战痘记录。完成率是70/91,一些比较简单行为迅速就达成了,比如吃Vb片,喝够1升水,不喝可乐,不吃油炸食品之类。比较难的是早睡早起和运动,一次都没完成。另外,经个人检验:喝水/绿泥/kiehls金盏花是战痘利器,一周效果显著,锐利到有依赖性。BF芦荟胶、Cliniq的水则完全没作用。推论是一周没效果的东西,以后可以不买了。 6。Free note 直接使用空白页,这个用的也很多,比如对思路的梳理调整,画画草图之类的。必备。 (各位TX,不要再发豆油了。请直接大图另存——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42407988/) 二.总结—— 1。如上6种内页是必备的(个人必备)。 2。dailyplan内页不是每天使用。因为形成工作时间设置的规律之后,没有必要在记录每个时间段做什么(因为是重复的),每天的工作可以直接反映在cornell note和free note的记录中。 3。weekly checklist是特别好用的自我管理方法。 4。坚持使用活页,排序方便。 5。一只四色多功能笔是必须的。 6。A4的,马上投入使用的,才是王道。 (本来想设计一个美到爆的笔记本用起来很带感。后来考虑到要当下使用,就先设计了一套A4的简陋版随打随用。结论是,工具神马的不要太讲究,5分钟能投入使用的才是王道,图中的weekly checklist和cornell note都是手画的。由于用起来了,所以看那些自我管理的书特别快,因为使用过程中大部分规律都自觉的觉察到了。回头看那些书,60%的内容都是重复的。笔记使用管理的精髓说来说去就是那些啦。) ok,just do it。 —————————————————————————————————————— 三.关于工具的事 1。笔,我刚拿到手。目测是高仿,暂不推荐链接,只做示意。(话说这高仿的也挺好用的)。

上组是经典色系,下组略小清新。 2。闹钟 这个没什么讲究,我就用手机设定的。我有8个闹钟,这个不怕多,反正没人知道你是不是在接电话。有一个闹钟是提醒喷爽肤水,一个是提醒吃水果喝水之类的。反正根据个人情况酌情。我最多时候设过20个。。。。BT啊。。。 3。计时器 有人觉得番茄工作法好用,那搞个计时器是必须的。我的就是宜家那种不锈钢的,手感好,扭着爽,我只是用这个催促自己不要长时间上网或者一小时之后去干嘛干嘛之类的。特别好用。有人觉得滴答声很烦,我倒是喜欢这个声音。

4。活页夹 因为最开始用了A4纸,所以跟着入手一批文件夹,黑白透明/价廉物美的产品我把TB翻了快朝天了吧。神马?这么丑?TX们,秘诀在于搭配而不是单品,所有本子控只买不用的问题都是各种不匹配,笔不好夹,包放不进,纸不好翻,各种问题。活页夹太out,但是所有人都对衣橱那件黑色开衫,白色单鞋,背烂的包包情有独钟。为神马涅,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的百搭单品。所有笔记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木有规划,只是封面控。

四.内页设计与版式—— 01.兼容性 兼容性很重要,一种内页经过整理,至少可以满足两三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比如二.01),可以做甘特图,可以当打卡表,也可以画折线图,也可以记录收入支出之类的。我看到很多人收集很多种内页,变幻无穷,被各种图标吸引(金字塔表,四项限表,各种图表,甚至有一本书专门收集手帐图表,有个上千种吧)最后堕入收集控去了。保持兼容性的最佳方式是:除了必要的时间轴(必要性这个话题好像又可以单独展开了。。),去掉其他所有年月日时间的一切数字,随用随填写,没写字的那天纸也不会浪费。

以这个年表为例,开始我参考了各种内页的设计,设置了时间条打卡率什么的,但是为了与project plan兼容,需要去掉月份纵轴。其他类型的内页也是如此,最后的结果都是做减法减法减法。为什么很多手帐本都把时间标的那么清楚呢,那是因为——明年这个本就用不上,你得掏钱买新的呀!!!当然现在很多良心企业都知道留下给使用者自主的余地,看一个好的手帐本是不是有设计含量,就是看是否考虑了使用者的感受。这也是接下来要说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要义所在。 02.简约而不简单 内页设计尽量简约,以突出记录内容为主,而不是用各种花边色彩喧宾夺主,表括那种没什么用的天气/表情/萌画之类的。(学生另说,工作了的话,随身带一本这样的手帐略有不专业之嫌)。一切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留白的功夫,中国人也讲究这个,这就是为神马muji的产品,留白留到大部分产品都是全白。包括本子这种东西,只有最普通的白页、点阵、条纹。本子的底是背景,如何让简单的背景承载丰富的内容才是重要性,给使用者留下最丰富的余地,而不是先入为主的设置太多条条框框乃真意也。

举例说明——比较失败的上面这个,基本就是看画用,怎么写也没有辨识度,放到哪里都显得各种乱(这种类型的本子总会手贱买上一些,其实就没用过),写着写着一翻篇,又,该贴照片啦,贴你妹啊贴!。同是记日记,下面(小图看不清,其实是有点阵的)的已经足够用了,画,写,贴,本子是让我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去使用,而不是看画看到眼麻脑残。 03.规划与规律性 你在这一天的这一秒开始使用一个本子(很多人看到一个心动的本子就出手了),然而经过美一天的每一秒,你买过无数身材各异,风格不同的本(本人以前也这样啊,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一种收集屁)。结果是缺乏长远的打算,所以日程管理还ok,说到人生规划就歇菜了。假设你一年用1个手帐(我认为一个手帐类似一个信号终端,其实可以对应无数端口,每个端口都是一个人生片段。。,一个人大概必须的就是工作、学习、自我、家庭四大端口,这个好像也需要展开说。。。),于是假设你还剩60年好活,就是60个终端对应60X4=240个端口,每个端口又链接若干硬盘(存储设备,就算1个端口对应四个存储器),假设这些存储器都是纸质的吧。那总共是60+240+240X4=1260个本。假设你又一个书架,60年后,你的一生就在这个书架里,一目了然吧。你不规划以下,怎么能迅速了解自己呢。我自己的打算是,达到在这个书架上瞄一眼,就知道自己那年狗屎那天风光,怎么失败怎么成长(这么玩有意思吗,这个因人而异吧,也许有人就是喜欢随遇而安,每天都是新鲜。)。那个写围城的叫什么来着,不是好称两脚书架么。一个人要像一个队伍,一个人就是一个图书馆。我关注自我管理以后才知道图书馆也是专业,而且很牛笔,以前我以为跟超市收银一样,就是扫条码的货(对不起,收银员同志们)。

佐藤的办公室,也许有人说真BT啊。sorry,我关乎的是其中安详的禅意。没有人会把家里搞成这样,我知道,但是——我们先不说不想搞的问题,咱先说不会搞的事情。看了半天个人管理的书,这个建议那个建议,从不上图,在那些建议下我能脑补出的场面就是这样而已。。。

我的书架现在是这样了。。。 五。关于推荐书的问题。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68599/?start=100&post=ok#last 01。女王那三本 02。实现一生梦想的笔记本 03。番茄工作法 04。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05。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06。GTD 07。超级整理术 六。关于线上工具的问题 线上工具的实用性得考虑至少以下几个变量:网络环境(我朝的情况大家懂得)、线上产品(好的被封的差不多了)、工具载体(这个权当无折损)、续航情况(除非是太阳能的)。 这样想一想,上面每道变量打个对折,到最后0.5X0.5X1X0.5=0.125,有效性一定时期内仍然低于纸媒,而且对于纸媒的传统触感的依赖型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所以建议日程管理可以线上处理(尤其月历表),大多数管理软件都支持打印,工作时很有效,因为大多数人都要自觉(或被迫)记录自己workload,填各种timesheet(除非自己是老板吧),经常要打表的人,线上线下都自觉统一了。 所以单说一款evernote吧。我最近也刚开始使用,原因是这家公司有进中国,所以不用担心兼容性和被封的问题。(想想以前我是用过多少家blog,到现在无一幸免导致我再也不写线上的玩意。。。)如果稳定性好的话,跟google doc也差不多了,在线编辑和浏览器支持都很好,尤其是共享功能。比如一些生活琐事,或者碎片化的信息就很方便整理,也不用纠结留下还是扔,记录还是不记录,我能想到的如外卖电话、擦鞋修拉链这种半垃圾信息,以及突然看到的网页美文佳句,生活常识或者突然想到一个什么idea之类的。每个人有不同的用法。而且不用担心丢失或者费工夫整理什么的。而且我也相信国外公司不会突然之间就使出流氓作风对线上储量收费。。。 七。关于信息整理的问题 01。信息的收集 02。信息的分类 03。信息的管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68599/?start=100&post=ok#last 八。关于思维整理的问题 01。三个模型 我暂且粗糙的将思维活动分为三大类型:1。解析一项事务/事物。2。催生一种概念。3。建立一种流程。(不知道是否已经穷尽,有待评估) 举例说明: (1)。解析一项事务/事物。最浅显的就是旅游攻略,比如我就要去泰国旅游,而这地方完全没去过。我就得尽可能穷尽的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所谓穷尽就是关于泰国没有任何信息是不需要的。从起心动念去泰国的那一刻起,到到达曼谷机场之前的全部思考活动我把它归类为解析性思维。 (2)。催生一种概念。举个直白的例子,就是设计师天天揪头发想的各种idea,好吧,用比较忽悠的词汇,就是所谓“灵感”。灵感这种东西玄乎的说叫做可遇而不可求,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设计学院可以关门了,开几个职专教教PS、美图秀秀之类然后等着各种灵感从天而将就行了。所以说灵感是有踪迹可循的,这个踪迹尽管高度“抽象”但仍然可循,用合适的训练方法达到进入日常生产范畴的地步。比较相似的还有作家,作家虽有高产低产之分,但是像JK罗林之类的畅销书作家,是不可能天天等灵感砸向自己的。 (3)。建立一种流程。最最直白的例子就是流水线生产模式和劳动分工。这个太深入人心了,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流程颠覆了整个人类的发展(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大跃进)。福特汽车最早的生产模式是,一个工人包揽了全部工作,从头到尾组装好一辆汽车。后来的模式是把组装的流程拆解,每个部分由特定的工人完成。这样把一个复杂的工作拆解成简单到几乎不需要培训的地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ok,这就是颠覆全人类的工作方式。 我想说的是,几乎所有的思维大概都能套进如上三种类型中。后面我会分别说说每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的整理方法,当然是和笔记法结合的。 02流程式思维模型 不觉又翻页了,末日前再贡献点干货。关于三种思维模型,我想先说说第三种流程式。举最直接的例子GTD工作法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730208877/ 之所以先从流程式模型讲起,是因为它和笔记本管理的方法有交互。 先稍微解释一下 我用颜色标记以示区分:红色是待整理的各项事务,可以包括实体的比如书,衣物也包括虚拟的如一个项目计划,一个复杂任务等)。中间的各项是具体的工作步骤,而黄色则是外部工具,这里表示为各种工作夹,或者工作表。稍微了解点编程就非常容易理解,每一步引出的各种思维判断,Y走那条路径,N走哪条路径,S(suspended)走哪条路径。 在这个流程中,可以看到对于GTDer来说,作为外部工具的表单或文件夹是一个个的单独工具(电子的或实体的都有)。GTD的核心步骤是收集全部信息——归纳整理信息——分类处理信息,每个步骤都配合实体工具和虚拟工具的使用。实际上一次性的完成GTD如书中所言非常的耗时。在这其中的每个步骤出现的任何不当都会导致最后系统运行不畅,而且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独立的完成GTD的系统建设无疑是非常痛苦的。 流程是思维模型的特点:思辨/行动 GTD这个图示作为一个思维模型是具有代表性的,它非常清楚的表达了一个复杂任务的整体面貌。其推导过程是思辨的,包含了选择和判断的全部过程,因为和编程的情况很像,所以逻辑也是绝对严密的。泛泛的说,所有的事务都可以用流程法推导,比如把大象放进冰箱里方法是:1,打开冰箱2。放进去3。关上门。(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感谢各位的关注,鞠躬。

网址:A4自我管理笔记——使用满月总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7734

相关内容

勤得利 2024年工作小秘书A5行事日历本每日周月计划表自律打卡本A4日程本时间管理记事新款笔记本子定制logo效率手册 5.8元
连续7年使用印象笔记,我总结了这套人生整理术
用了四个月时间,我把 GTD 日程管理搬进了印象笔记
透明塑面活页本A4大笔记本 可拆卸思维导图笔记本 9.9元
糖尿病自我管理总结(通用22篇)
新手指南:如何高效使用笔记本提升学习与工作效率
我用8年的记账经验,总结了6条理财秘籍
维修工自我总结
护理个人自我总结
推荐12款优秀的Ai笔记总结工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