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AI说丨警惕U盘里的“不速之客”

发布时间:2025-09-20 15:57

警惕‘假客服’的网络诈骗 #生活知识# #实用技巧# #网络安全防范#

网络安全AI说丨警惕U盘里的“不速之客”

2025年09月19日 13:20   来源:光明网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U盘作为

便携高速的

数据存储设备

已广泛应用于

我们的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然而

这也使得U盘成为

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可能导致电脑文件丢失

系统瘫痪

泄露敏感数据等问题

对此

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果不幸中招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

有哪些防护措施?

一起来看!

U盘插入的第一时间

应用杀毒软件进行

全盘扫描

在发现病毒时

及时处理

使用U盘时

不随意打开U盘中

未知来源的

文件或文件夹

尤其是带有

可疑扩展名的文件

U盘病毒感染电脑时

应立刻切断

电脑与互联网的连接

并拔掉病毒U盘

防止病毒与外部服务器通信

或进一步传播

之后

运行杀毒软件

按照指示隔离或删除病毒

遇到无法彻底清理的病毒时

可通过重装系统

彻底清除残留病毒

完成自救操作后

若有必要

应第一时间向专业人员

或警方求助

平时也应注意

定期备份电脑中的重要数据

即使电脑被

U盘中的病毒感染

也可以从备份中恢复数据

视频、图片由AI生成

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数字化频道&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出品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制作:赵鹏超、张锐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网络安全AI说丨警惕U盘里的“不速之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8016

相关内容

警惕!这100个网络安全小知识,你绝对不能错过!
警惕网络安全威胁的基本常识.docx
国家安全机关发布提示:警惕新型网络威胁
警惕弱密码:网络安全的隐形杀手!
警惕!这五个网络安全隐患你必须知道!
网络安全周丨这些网络安全知识,你知道吗?
国家安全部:AI融入生活,这些细节要警惕!
国家安全部警示AI融入生活风险:这些细节要警惕
局网络安全保卫部门提示:警惕网络诈骗,及时报案
网络安全警惕网购4类陷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