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看甘肃(21)|兰州红古:河湟文化浸润刺绣艺术 党仁芳一双巧手绣出美好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5-09-21 19:44

学习刺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手工艺文化#

关注

图片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雪浪起峡谷,湟水绕平塬,百里红古川,却似小江南。”位于兰州西南部的小城红古,孕育了璀璨的河湟文化。这方水土为刺绣艺术发展提供了丰富养分,也让红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刺绣技艺。 

  红古刺绣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党仁芳居家劳作时,凭借用一双巧手绣出好看的工艺品,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党仁芳说,她从小就爱针线活,长大一些,家人总是给她说,姑娘一定要心灵手巧,到结婚的时候比的都是嫁妆,谁家绣品好,谁家更有面子,也就是摆嫁妆的环节,体现着一家人的涵养。

  枕头、被套、遮盖布,鞋垫都是考验刺绣功夫的时候,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这些活更是得心应手,也更能将家里布置得整洁有序。

图片

  从民俗出发,到热爱追随。党仁芳用自己的巧手绣出了美丽花朵,也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绣娘。

  而她的家乡红古,也是非常热爱刺绣的地方。

  明末清初,红古刺绣就已经是地方民间传统工艺了。解放初期乃至上世纪末,红古刺绣一直是红古婚庆礼仪方面相当关键的一项。民间摆嫁妆,主要就是显示姑娘家的刺绣手艺。

图片

  红古刺绣是甘肃省公布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主要面料为绸、锻、绢、纱等。工艺讲究、施针严谨、掺色柔和、片线光亮、虚实得体。绣者依据世代相传的审美意向、表现手法,把具有指向性意义的自然景物进行艺术加工,并赋予特定的内涵。

图片

  在表现形式上,红古刺绣追求和谐对称,注重守恒中的变化,丝绒色彩搭配和谐,以素净为基调。绣品底子以白、蓝、青等素净的绸布为主,针法质朴、细腻。绣品的种类分欣赏品和日用品等几大类。

图片

  党仁芳说,其实红古绣品很多兰州人的家里有用过,特别是以前盖电视的布,桌布等就是特别典型的红古刺绣,绣品底色白静一尘不染,花色样式素雅,放在家里遮挡尘土,更显房间清爽。

图片

  “绣花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西北人家都朴实无华,就像我们的绣品一样简简单单,却寓意美好,我特别喜欢干这个活。”党仁芳解释自己爱刺绣的原因是爱生活。

  事实上,刺绣还与很多艺术相通,在一针一线中历练了巧手,遇到其他艺术门类中也能游刃有余。如今党仁芳不仅做刺绣,还制作玩偶、绢花,用一双巧手美化了生活。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非遗文化看甘肃(21)|兰州红古:河湟文化浸润刺绣艺术 党仁芳一双巧手绣出美好新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1706

相关内容

一双绣花鞋“爆单”五万双!非遗刺绣被他成功玩出圈?
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多重文化遗产价值
中国刺绣:古老手艺这样创新“绣”出年轻生命力
湟源丹噶尔皮绣 绣出一个未来
【最美的她】指尖技艺巧传承 巾帼巧手建新功——记舟曲传统手工艺最美“绣娘”
非遗工坊:老手艺绽放新魅力
非遗文化融入烟火生活
遇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刺绣
一位裕固族绣娘的非遗破圈之旅
【壮族刺绣】“天才妈妈”携手喜来登启动“非遗手作之美 大小喜事之聚”主题文化艺术展 马山壮绣代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