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网融合”与电子联单,番禺城管打造建筑废弃物的处置管理新模式
智慧城市:物联网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创新趋势分析#
装饰装修废弃物刚运走,社区临时堆放点很快恢复了整洁;十几公里外,这些废料正被“变废为宝”,“重生”成为新的建筑材料。这已成为广州市番禺区建筑废弃物处理的日常景象。近年来,面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建筑废弃物处置压力,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创新治理模式,通过前端“三网融合”破解堆放难题,中端“电子联单”实现智慧监管,末端“循环利用”打通产业链,成功探索出一条将建筑废弃物从“无处安放”转变为“城市资源”的绿色新路。
“过去,装饰装修废弃物临时堆放在哪儿,是个大难题。”番禺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收集点面临选址、建设和管理“三难”。为此,番禺区打破常规,将环卫设施资源进行整合。 番禺创新性地提出“三网融合”模式,即将居民生活垃圾收运网、大件(绿化)垃圾收运网与新建的装饰装修废弃物临时收运网相结合。通过升级改造现有环卫中转站,实现设施共享,有效解决了选址难题。位于市桥街的德兴资源收集中心便是典范,这个占地约170平方米的中心站,将三类垃圾分区堆放,既方便了居民,也改善了社区环境。 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0处此类融合收集点的升级改造,并在15个镇(街)设立了装饰装修废弃物临时收集点。同时,通过线上预约平台和线下宣传引导,居民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垃圾规范投放。
图为建筑废弃物收运小程序码,已录入超20万条联单数据。垃圾去哪儿了?一张“电子联单”说得明明白白。番禺区全面推行建筑废弃物电子联单系统,从居民小程序下单、清运车运输到最终处置,形成了一个可追溯的全链条闭环。电子联单实现全程追溯,形成中端“智慧监管”。
“每一车垃圾的来源、去向都一目了然,杜绝了乱倾倒的可能。”清运企业负责人介绍。自今年3月全市系统启用以来,截至9月17日,番禺区已录入超20万条联单数据,数据量位居全市前列。这背后,是全区41辆新能源清运车的智能调度和高效运转。相较传统燃油车,每辆新能源车还能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吨,降低燃料成本72%,车辆噪音下降至65分贝以下,让垃圾清运更绿色、更安静。
建筑废弃物的最终出路是资源化。在番禺的循环利用企业内,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废弃的砖瓦、水泥块被破碎、筛选后,制成再生骨料、透水砖等新型建材,重新投入市政建设;废旧金属、木材等也被分类回收,实现价值最大化。 “我们把这些废弃物看作‘待开发的资源金矿’。”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林万兴介绍,其公司的两条生产线年处理能力达60万方,相当于每年为地球多种下15万棵树。 为保障全链条有效运行,番禺区城管、交通、交警等多部门还组建了联合执法小组,常态化开展路面巡查,严厉打击违法倾倒行为,为建筑废弃物的规范处置保驾护航。 从前端的便捷回收到末端的循环利用,番禺区构建的建筑废弃物治理闭环模式,不仅解决了“垃圾围城”的现实困境,更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通讯员:成广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乔军伟
网址:创新“三网融合”与电子联单,番禺城管打造建筑废弃物的处置管理新模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2616
相关内容
从“城市负担”到“城市资源”,番禺破解建筑废弃物治理难题推进资源化利用 !广州城管打造建筑废弃物治理新格局
废弃建筑的更新与激活
2021二建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建筑废弃物环境管理与处理处置试题
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专业交流论坛
建筑废弃物持续增长,广州计划新增建筑废弃物应急备用消纳能力
数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助力变废为宝,实现建筑废弃物处置全过程智能化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与管理对策(全文)
来运数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助力变废为宝,实现建筑废弃物处置全过程智能化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