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觉得玩具是有生命的?
段子:为什么猫咪总爱玩线团?因为它们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有趣的“玩具”.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幽默段子合集#
高效亲子沟通:孩子的“泛灵心理”,你了解吗?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幼儿心目中,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万物有灵论”),即认为世间所有事物都有情绪、有生命和有感情。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TA 不能理解什么是“活的”、哪些东西有“运动能力”。
因此,孩子常常说“玩具车不高兴了”“洋娃娃快吃饭”“臭粑粑你走开” “你踩在小草身上了,它会疼得哭”……
这样的泛灵心理一般存在于儿童2-7岁之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2-7岁之间,儿童的认知是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儿童心理表征活动急剧增加。
这种心理特征活动变化的典型例子就是,此时的孩子总是热衷于"过家家"等此类的扮演游戏。
比如小朋友总是会拿着几个布娃娃按排排坐的方式摆在地上,然后一个一个命名,再拉着自己的小伙伴说:"你看,假装我是他们的爸爸,那你是他们的妈妈。"
很多家长以为这样的行为只是孩子们热衷的一个普通无奇的游戏。
但这其实是孩子们通过自己正确利用这“教育法宝”!
1、你撕碎的不是玩具,而是TA的世界。
当孩子面破坏、撕碎、丢弃孩子的玩具,对孩子有多大影响?
请不要想当然的以为“不就是个玩具有什么大不了”“这值几个钱,再买个新的就好了”。
很多父母认为小孩子不用认真的对待,随便骗,随便吓,反正年龄小,以后不记得的。
你的行为对以后的TA来说,或许这不算什么,但对于当时的TA而言,这就是TA的全部。
玩具在孩子的眼睛里,没有贵贱之分,只有爱与不爱的区别。
对一个心思敏感的小朋友来说,你在TA面前撕掉TA画的乱七八糟的一张画,都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因为每个玩具在孩子的心中都是有生命的。
2、避免用"泛灵心理"吓唬孩子
"再不吃饭,就让大灰狼把你吃了!""在不好好写作业,光头强就过来把你抓到森林里了!"……
在生活中,这些熟悉的话语,你是否也对孩子讲过?
其实这样的做法十分不妥!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泛灵心理的影响,他们很容易混淆现实和虚构,认为现实中真的存在所谓的妖魔鬼怪"大灰狼""大怪兽"。
因此孩子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上的恐惧和压力,甚至会在夜晚产生梦魇,这非常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应该慎用恐吓的话语,或者让孩子看含有血腥暴力或是有恐怖情节的电影和书籍。
父母应该用正面的、健康的话语来引导孩子,帮助其树立客观的、真实的看世界的眼光。
3、用"拟人"的方式来回答孩子提出的"棘手问题"
了解了孩子的这个心理特征,我们需要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否定孩子。
1)"妈妈,为什么不给布偶吃饭?"
"或许是因为布偶害羞,想等我们都走开的时候再独享美食呀。"
这样的回答比起"因为布偶不是人,它不需要吃饭"要有情趣且更能满足儿童的求知欲。
2)"为什么月亮总是跟着我走?"
"大概是因为月亮在那么多孩子里好不容易才看到你,喜欢你才跟你走。
这比起"你还小,啥也不懂",更能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
4、运用“泛灵心理”停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当孩子随手摘花、敲打桌子、摔东西……,我们可以运用“泛灵心理”来阻止TA。
“你把小花摘下来,它就没有妈妈了”...
“你敲桌子,桌子会疼的”...
“你把玩具摔在地上,它会受伤的”...
这样的语言引导,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共鸣,比空洞的说教要更有效。
父母们,多了解点心理学知识吧!
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孩子的行为,避免“粗暴式干预”!
又可以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这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才有真切的帮助,也能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网址:为什么孩子觉得玩具是有生命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4218
相关内容
陪孩子玩,你能得到什么?大孩子的玩具
大家觉得有什么玩具、教具适合亲子互动呢?特别是3
古代孩子玩什么玩具
孩子玩玩具喜新厌旧怎么办
孩子是如何理解”整理“玩具?
支招家长:孩子总是对玩具喜新厌旧怎么办
孩子玩玩具怎么引导 孩子玩玩具如何引导
玩具,早就不再是孩子的专属!大人也要玩玩具!
孩子的旧玩具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