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复元过程中,照顾者该如何参与? | 社工课

发布时间:2025-09-23 10:58

心理康复是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后的精神困扰 #生活知识# #健康生活# #疾病康复#

作者 | 邓社琴

来源 |广州市心康社会服务中心

广州市心康社会服务中心于2019年1月通过投标的方式承接广州市增城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运营及管理。社工进驻中心后,在增城区残联的支持下,在各镇街残联、村居委的协助下,通过逐一上门走访康复者家庭的方式。

对增城区超过400名精神康复者(以下简称“康复者”)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很多康复者家庭的照顾者对精神疾病都有一定误解,关注点基本都在于“病”,认为康复者患上精神病便“没有前途”了,甚至觉得康复者“没救了”,只求康复者不发病、不闹事,保证康复者的三餐温饱,极少参与康复者的复元过程中。

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家庭是康复者进行社区精神康复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家人是康复者最主要的照顾者和支持者,家人的了解、接纳和生活上各方面的支持对康复者的复元过程非常重要。

项目团队经过多番讨论,将“促进照顾者参与康复者复元计划”作为中心家属层面的愿景,服务过程中致力促进照顾者建立家庭和社区支援网络,积极参与到康复者的复元计划当中,发挥家属作为支援力量的作用。笔者尝试总结中心服务经验,从社工的角度,分享几点照顾者如何参与康复者复元过程的建议。

先关爱自己,关注自身精神健康

中心对照顾者的需求调查显示,照顾者平均年龄55岁,平均照顾年限16年,“压力疏导”是家属认为最需要的服务之一。很多照顾者长期承担照顾康复者的责任,面临照顾压力、家庭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三重压力,常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间接影响照顾者各个生活范畴,亦影响康复者的康复。

照顾者首先需意识到,关爱自己和关爱家人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康复者及其他家人。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等是心理健康的标准,这些标准,也是关爱自己、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好方法。

“给心灵一些空间”家属减压小组

照顾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亦可加入一些照顾者互助组织,建立个人支援网络,加强与朋辈的交流,寻求朋辈的支持。

了解相关知识,接纳患病事实

受传统观念、社会偏见及个人认知的影响,加上精神疾病本身较为反复、康复者各方面社会功能在病发后严重倒退等原因,很多照顾者对精神疾病存有一定的偏见,有较大的“病耻感”,反映照顾者对精神疾病没有科学的认识,容易出现偏差观念,进而影响康复者复元的信心及参与康复者复元的动力。

照顾者需了解康复者所患精神疾病的种类、病因、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护理方法、复发的早期表现、精神康复的概念及复元概念等,加深对精神康复知识的认识,了解家属参与对于康复者的促进作用,从心理接纳康复者患病的事实,尊重康复者,减轻病耻感,为进一步参与康复者复元进程打下基础。

“每天多爱我一D”精神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为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社工服务过程中观察发现,很多康复者病发或复发,是由不良好家庭氛围或家庭关系导致的,而很多家属亦反映,照顾康复者长期影响其自身情绪和家庭关系,部分家属甚至已习惯在家庭中“高情绪”表达。良好的家庭氛围无论对康复者的康复,还是对家属的健康和家庭关系,都非常重要。

照顾者需了解良好家庭氛围的积极影响,学习“爱”表达,如:“肯定的话语”、“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五种“爱的语言”,并运用到日常家庭生活的氛围营造当中,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康复者,让康复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尊重和关心;还可学习“合理表达情感”、“与康复者沟通”、“安抚康复者情绪”、“处理康复者异常行为”、“病发预防和处理”等知识与技巧,理解康复者,用康复者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康复者进行沟通交流,为康复者提供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及充足的支持。

提供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在康复者日常照顾方面,家属往往会偏向于“包揽”康复者起居饮食各个方面,认为康复者“有病”不能自理,过渡溺爱和保护康复者,缺少甚至几乎没有训练康复者基本生活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意识,令康复者动力越来越低,社会功能得不到恢复和重建。

康复者生活技巧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对康复者康复及融入社区是非常重要的。照顾者需明白,家人参与并非等同于家人主导,可以帮助康复者,但不能替代康复者。帮助要适度。需鼓励、训练康复者煮饭、洗藻、穿衣、扫地、拖地等生活技能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物、使用智能电话、参与社交活动等社会适应能力,让康复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康复者提高自我效能感,为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促进康复进程

目前,残联、综治办、精防、街道、村居委、医疗团队、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等均发挥不同功能,支援康复者的社区康复,照顾者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相关部门、单位或组织的作用,促进康复者的康复进程。

一方面,积极与康复者、社工一起,讨论和订立康复者的复元目标和计划,主动保持与社工沟通,定期向社工反馈康复者近期的康复情况,向社工了解康复者的跟进情况,包括:康复者的点滴改变、康复者所作出的努力、康复者的优势以及需要支援的地方等,以充分了解、掌握、推动康复者的康复进程。

另一方面,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按医嘱定期带康复者复诊,主动向康复者的主诊医生反馈康复者近期的康复情况,包括:服药情况、有哪些药物副作用、病征及病症对康复者生活的影响、饮食及睡眠状况等,以让医生全面了解康复者的康复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建议。最后,如有需要帮助,及时向相关组织部门寻求协助。

很多精神康复实例证明,家属的积极参与对康复者的康复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将继续关注照顾者的精神健康,并促进照顾者参与康复者复元计划,促进照顾在康复者家庭、就业、社交及学习等多方面,发挥家属的参与和支持力量,以促进康复者身心灵健康,回归社区。

“节庆共聚”之家属茶话会

配备152幅作者原创手绘插图及平面作品

已有606位伙伴在此相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家人参与不等于家人主导。

网址:精神病患者的复元过程中,照顾者该如何参与? | 社工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7282

相关内容

如何协助精神康复者有效服药? | 社工课
“照顾者互助小组”精神康复者家属的心理自我调节 | 社工案例计划
接纳,提升情绪能量——精神疾病照护者如何与患者相处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PPT课件.pptx
精防社会工作:精神疾病患者职业康复训练八步曲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PPT课件.ppt
家庭康复护理攻略:家属如何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家庭中的自我护理与精神障碍患者的稳定康复.pptx
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融入与参与指导.pptx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建议培训课件.ppt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