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属于食物过敏吗?原来不是一回事!
注意食物过敏原,避免食物不耐受 #生活知识# #饮食技巧# #饮食调理#
什么是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是指人的免疫系统针对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
常以消化道的症状和皮肤的症状为主,如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红斑等。
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被分解吸收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
但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引起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
通过检测这种特异性IgG抗体,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已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症,从而采用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的方法,控制疾病发生的源头,阻止疾病的持续发展。衡医健康免费咨询:::-
怎么跟食物过敏有点像?
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
是一回事儿吗?
不是的!
什么是过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
过敏原一般是蛋白质(常是糖蛋白)或能结合到蛋白质上的化合物(半抗原)。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真菌、食物、药物以及昆虫毒素等。
过敏原通过吸入、食入和接触等途径进入体内,引发各种各样的过敏性疾病。
对于IgE致敏的患者,暴露于过敏原会导致多种疾病,例如腹泻、鼻炎、结膜炎、哮喘、特应性湿疹、荨麻疹等,甚至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需要注意,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或者阴性,仅代表相应的 IgE 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或阴性,与患者是否患病的相关性不确定,不得作为患者病情评价的唯一指标,必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测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食物不耐受”与“过敏原”
两者的区别
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症状是很相似的,导致很多人把这两者混淆在一起。
那么,他们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总结如下:
食物不耐受≠过敏
为了让大家有进一步的了解
下面进行一份
食物不耐受报告解读作为示例
一起来看看
食物不耐受报告解读
<50U/ml 为阴性,可正常进食;50U/ml-100U/ml,为+1阳性,减少进食次数尽量少吃(1周1-2次);100U/ml-200U/ml,为+2阳性,尽量忌食阳性食物(2周1次或不吃);>200U/ml,为+3阳性,完全忌食强阳性食物。看到这儿,有些朋友会有疑问:是不是数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实际上,检测数值的高低,和过敏症状的轻重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结果可以作为检查者日后的饮食调整依据。
具体如何调整?
难道食物不耐受阳性的食物
这辈子都不能吃了吗?
食物不耐受阳性的
饮食调整原则
原则上,应将检测结果为+2阳性食物全部忌食。但考虑到患者症状及日常营养摄入,建议可以先将+3食物完全忌食,+2及+1食物轮替。
对某种不耐受食物忌食的同时,对含有这种食物成分的食品也需要忌食。
因为引起不耐受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具有23天的半衰期,一般饮食调整3-6个月后,特异性IgG的水平可以降到正常水平。
食物不耐受阳性的食物
是否可再次食用?
很多朋友认为,食物不耐受那以后都完全不能吃了。
其实这是误解。食物不耐受阳性的食物可以重新纳入饮食中,但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
先选择检测结果为+1的食物,其次才是+2、+3的食物;
2
先选择成分简单的食物,如选用纯牛奶而非含有牛奶成分的制品,且每次少食少量;
3
不同的不耐受食物,重新纳入建议至少间隔一周。
网址:食物不耐受,属于食物过敏吗?原来不是一回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1285
相关内容
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食物过敏VS食物不耐受,你分得清吗?
食物不耐受和过敏的区别
食物不耐受不代表食物过敏 预防过敏慎食八类食物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有什么区别
食物过敏、食物敏感和食物不耐受,傻傻分不清
如何鉴别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的饮食调理
衡医健康告诉你: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不一样,别再傻傻分不清~
食物不耐受和过敏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