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说辞:漫谈烹饪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烹饪艺术的历史与演变》:了解烹饪发展历程中的经典菜式和创新技法 #生活乐趣# #美食烹饪乐趣# #烹饪书籍#
1.烹的起源:
我们人类的祖先在从猿进化成为原始人以后,长期过着“茹毛饮血、生吞活嚼”的生活,这样不知经过了若干万年。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原始人的住所“森林",常常因雷电而引起火灾,当火熄灭后,原始人偶然食用了被烧死的野兽的尸体,觉得这种烧熟的兽肉远较生的兽肉鲜美芳香。这种情况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使原始人渐渐懂得利用火来烧熟食物了,就开始留下火种,后来又渐渐地发明了取火的方法,于是正式开始了熟食。这就是说,“烹”起源于火的利用。
山顶洞人生活场景塑像(中国国家博物馆)
2.调的起源:
人们开始熟食,仅仅是把食物烧熟还谈不上调味。不知经过了多少万年,生活于海滨的原始人,偶然把猎得食物放在海滩上,而沾上了一些盐的晶粒。当把这些沾上盐的食物烧熟食用时,感觉到滋味特别鲜美。这种情况经过数次的重复,使原始人渐渐慷得了这些白色小晶粒能够起加食物美味的作用,就开始收集盐粒,进而又渐渐地发明烧煮海水以提取食盐的方法,于是最简单的调味也就正式始了。这就是说,“调”起源于盐的利用。
老石盐田
3.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
烹调的发明,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大关键,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改变了生吞活嚼、茹毛饮血的野蛮的生活方式,在摄食以维持生存这一主要的生活方式上使自己正式区别于动物。
2.烹而后食,可以杀菌消毒,保障健康.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营养。这就为人类的体力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发明烹调法以后,渐渐的懂得了吃鱼类等水产物,扩大了实物范围:而且为了就近获取水产实物,人们开始充山上、树上迁移到江河岸边居住,最后脱离了与野兽为伍的生活环境。
4.人们开始熟食后,又逐渐养成了定时饮食的习惯,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天到晚嘴忙手乱的撕嚼食物,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生产活动。
5.通过烹调,人类渐渐的知道使用饮食器皿,进而懂得了生活上的一些礼节,开始向文明人过渡了。
我国烹调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从其在下面三个时期中的演变进化而见一斑。
史前时期至殷代:这一时期,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脱离蒙昧野蛮状态而进入开化文明状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烹调技术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1.石烹阶段:“石烹”是最原始的烹调方法。那时很本没有什么烹调工具,只是把食物直接放在火焰上烤熟了吃,或是把撕成块的肉和用水润湿的谷物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烘熟罢了。由此可见,人类最早使用的烹调方法,乃是“直接烘烤法"。
2.水烹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学会了制造陶器,随着制成了鼎、鬲、甑、甗等等烹调用具。这些皿具都是把锅子和炉灶连同在一起的加热工具,形状有些像大香炉,可以把食物放在器内,在加上水,葱下面生火煮。特别是甗这个工具就很巧妙,有上下两层,下层放水,中间放着竹箅子,竹箅上放着食物,通过水蒸气吧食物蒸熟,这样,烹调方法就从“直接烘烤发”发展到烧、煮、炖、蒸的“加水烹调法”了。
甗
3.油煮阶段:用油烹调的方法出现的比较晚。因为用油烹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传热迅速的金属锅子,有锋利的金属薄刀和有油脂。直到人类进入了铜器时代,能够制成铜锅和可以把食物原料加工成丁、丝、条、片的铜刀,并且知道了如何使用动物油脂后,才开始运用炸、熘、爆、炒等用油的方法。从殷墟出土的文物当中,曾发现类似现代的薄铜刀,还有形状类似现代炒菜锅的铜锅,据此推断,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能够用油来烹调食物了。
殷以后至秦以前:
烹调技术在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般、周时代就有了相当高的发展。在调味方面,已能酿造酱油、醋、酒,且能制作多种多样的酱,烹调方法也相应地多样化了。例如在《礼记》中所记载的周代的“八珍”,就是指八种珍贵的烹调方法,有点类似今天的烧、烤、炖、焖、煎、炒等等方法。特别是其中有一种所谓“炮豚”,用现代语言来讲,可以叫“烤炖乳猪”。这种方法非常复杂,要经过烤、炸、炖三个过程。而且在烤的方面,已经知道在猪腹中放红枣,在猪的外面用芦苇包裹,在凃上粘土,放在火中烤焖,和现在的“叫花鸡”的做法差不多。在炸的方面,对这样整只的大型料,已知道使用高温大油锅。在炖的方面,已经知道用小鼎盛装原料放在水锅内炖,水锅里的水量要求在沸腾时不漫浸到小鼎中去,这也和现在的隔水炖法差不多。又例如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文化作品《楚辞》中有一篇叫做《招魂斌》的文章,通篇都是描绘当时王室祭祀的排场的,等于一张丰盛的菜单,其中饭食、菜肴、点心、美洒、甜羹等一应俱全。到周末战国时代以后,在很多古籍中都有关于烹调理论的记载。《吕氏春秋》就曾对烹调的理论作出很全面而且很精确的总结。书中指出火候与调味是烹调的两大关健,并且说明旺火、温火、小火必须正确运用,酸、辣、咸、苦、甜五味必须适当调和,才能达到去掉原料恶味、突出原料美味的目的。
礼记
在秦以后至近代的近两千年的时间里,烹调技术更是大有发展。概括起来,这种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烹调技术的交流:由于朝代的更选、人员的大规模迁移等因素,各地的烹调技术得到了交流。例如秦并六国以后,六国贵族富豪十二万于首都咸阳,就促进了这种交流。又如在隋、唐、五代时期,南北间战争频繁,北方少数族不断南侵,中原一带大部分地区几乎长期为某些少数民族占据,因此中原地区普遍盛行“胡食”。北宋时期,汉族统一中原,南方的地方菜又渐渐流传到北方。当时的首都开封就开设了很多的“南食店”。南宋时期,首都临安(杭州)也开设了很多北方的菜馆,从而使南北方的烹调技术得到了交流。这些交流无疑对于烹调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烹饪原料的扩展:由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因素,烹饪原料不断得到扩充。例如:西汉时期,输入了胡瓜、胡豆、胡葱、胡椒等多种蔬菜和油料、调味品的种子,并进而发明了榨制植物油的技术,为烹调技术的发展增添了物质条件。
3.烹调技术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产的日益丰富,烹调技术开始向研究、提高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专门的著作。例如西晋何曾著的《安平公食学》,南北朝时,虞悰著的《食珍录》,谢讽著的《食经》等书,都是最早的有关烹调技术的著作。
4.地方菜系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疆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物产和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不同。因此,在烹调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各地逐步形成了其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菜,并进而发展成为多种堪称中国菜肴的地方菜系。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关注,。如果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转发、如果您喜欢、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在文章底部留言,您的每一次评论对于小新都是很重要的哦,我们一起努力进步!
网址:小新说辞:漫谈烹饪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1485
相关内容
烹饪器具的发展历史与经历阶段漫谈夏商周的烹饪技巧
科普 | 人类发展与烹饪方式的转变
浅谈烹饪与营养
烹饪之谜:炒菜高手的小说
中国烹饪辞典(新版)
《烹饪器具的演变历程》课件.ppt
中国烹饪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现代烹饪工艺与传统烹饪工艺的融合发展研究
技工学校新烹饪视角下烹饪与营养教育创新发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