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是一个人修养的最好体现
在个人生活中发现乐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个人生活感悟# #个人生活观念#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设宴,客人们大多已到齐,唯独有一人迟迟未至。
主人失望地叹息:“唉!该来的不来。”
其中一位客人听到这话,心里不快,立刻起身告辞。
主人见状,又叹息:“唉!不该走的走了。”
其余宾客听闻,纷纷离去。
年幼的我,只觉得是个笑话。长大后才明白,这则故事说的,其实是世间很难以拿捏的东西——言语。
说话,谁都会;但好好说话,却是一门极高的学问。
好好说话,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人最直观的修养。
语言的背后,是心性
《论语》中说: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还没到说话的时候,抢着开口,是心浮气躁。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该说时却不说,是心怀欺瞒。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察言观色,随口乱说,是心中缺少觉察和同理。
阳明先生也说过:“言语无序,亦见心之不存。”一个人言语上的失序,看似无心,却往往泄露了他的心性与修养。
生活中常见的,常有人习惯性地“话里带刺”。
比如,别人提出不同意见,他下意识回一句:“你懂什么?”也许不是有意冒犯,但在对方耳里,却成了赤裸裸的否定。
一句话,可以让人如沐春风;一句话,也足以让人心凉如冰。因为透过不经意的那句话,别人可以感受到背后的那颗心。
会说话的人,懂得分寸
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说话忠厚有信,行为笃实恭敬,即使远在他乡,也能赢得尊重与善缘。
圣人之言,诚不我欺。日常生活中,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足以创造许多善缘。
以下三条建议与你分享:
第一,先安顿情绪,再开口。
大多时候,我们不是故意伤人,只是情绪裹挟了语言。情绪未稳,说出来的话,往往带着火气。
所以,遇到激烈的情况,不妨先停一停,让躁动的心先静下来。当情绪回归平和,再开口,多了一份清凉,避免“烫伤”别人。
第二,说出需求,而不是指责。
沟通中的很多矛盾,并非源自不可解的纷争,而是语气。
比如同事临时提需求,如果说:“你怎么不早点说?”这句话隐含指责,自然容易激起反驳。
若换成:“如果你能提前告诉我,我能准备得更好。”意思相同,却多了一份体谅,也为问题打开了出路。
第三,多听少抢,话语同频。
沟通不是比高低,而是拉近心与心。很多人急于表达,结果双方各说各的,越说越远。
真正的沟通,是先听清楚,再表达。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思想同频,才有继续交流的可能。
最有力量的语言,是真诚
为什么有的人寥寥数语,便能让人心悦诚服;有的人巧舌如簧,却让人敬而远之?
因为言语的力量,最终不是来自技巧,而是来自内心。
有人曾对孔子说:“冉雍为人仁厚,就是不善言辞。”
孔子回答:“仁厚的人,何必能言善辩呢?伶牙俐齿,常常招人厌恶;真正的仁者,又岂在口才?”
孔子还评价,《诗经》最核心思想是“思无邪”。
也可以说,言语的最高艺术表达,就是“思无邪”——心思纯正,没有邪曲。
最打动人心的言语,从来不是巧言令色,而是“没有技巧,全是真诚”。
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心性,时时观照自己的念头,时刻正念,心中自然带着真诚和善意,他的任何话语都具有透彻人心的力量!
言语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人的心。
心若有光,言语就不会阴暗;心若有善,言语就不会伤人。
“好好说话”,其实就是修炼心性。
修炼心性,迎接“龙场时刻”!
金秋9月,我们陪你走进龙场,唤醒心中巨人,召回澎湃心力!
网址:好好说话,是一个人修养的最好体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2621
相关内容
干净,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人生最好的修养:少管闲事,闲话少说
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是干净
好好说话,才是最宝贵的家风
平和,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女人最好的保养,是好好上班
最好的修养,就是修品,修心,修身
上善若水|修养的最好境界就是拥有一个好心情
修养自己最好的方式,是这两个字。
好好说话=好好做人,理解了这一等式,让你轻松解决说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