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 | 《整理这件小事》让整理帮我们来解剖压力
自我反思:理解压力来源并调整 #生活技巧# #心理调节技巧# #抗压生活小窍门#
整理这件小事
整理是自己的课题,用整理与自己对话,改变自己的生活。
现代生活中的压力真是多种多样,罗布跟我习惯在应对压力的时候,用整理物品的方式减压,效果总是很好。在梳理物品、梳理思路的过程中,压力会逐渐消失,自信和做事的干劲都回来了。时间一久,这让我对压力本身产生了兴趣:压力究竟是什么呢?
在心理学中,压力被定义为应激,是对知觉到的需求和压力源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它是我们对生活事件的一种主观反应。处于压力状态下,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压力与我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持续的压力最终会使人耗尽身体资源,变得容易被细菌感染。而所有的压力源中,日常琐事是最具有杀伤力的,它们大量出现、不断叠加,产生加法效应( additive effects),从而使压力在我们的身体内向病毒样传播,破坏免疫系统的健康。
压力是如何作用于我们身体的呢?
压力感的唤起需要通过两个认知过程
1.判断一个生活事件是否构成威胁?
2.面对这个威胁,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应对?
压力感只有在我们认为自身受到威胁,并且没有足够资源(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应付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面对不同程度的压力,我们的身体也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痛苦,比如急躁、愤怒、焦虑、消沉、疲劳、紧张,除了情绪上的反应,身体上也会有相应的症状反应出来如头疼、胃疼、高血压、偏头痛、溃疡、大肠炎等。如果任由压力积聚,最终还会形成癌症、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失调
一项针对生活压力事件设计的实验结果显示,有更多生活压力的志愿者,要比在生活中有较少压力的志愿者更容易感染感冒病毒,且后者的抵抗力更强。实验证明压力能够降低免疫系统对现存细菌有效的反应能力,从而使我们因免疫能力下降而生病。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对压力的感受和判断呢?
每个人对生活中不愉快事件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一些研究显示,这与我们的归因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归因风格简单来说是我们解释生活事件的方式。心理学家皮特森对归因风格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乐观主义在应对压力时有积极的影响。
乐观主义的表现有四个方面:期望未来充满好事而少有坏事;认为自己拥有通过努力达成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认为消极事件发生在自已身上的几率低于平均水平;忽视或最小化生活中的危险或愿意冒险。
乐观通常可以预测健康的行为,比如定期锻炼、健康饮食、节制饮酒等。乐观还使我们患病的可能性降低、病情恶化缓慢、康复速度快、复发可能性低。
相对来说,悲观则关联了更多危险行为。一项长达50年的研究显示,悲观主义者似乎更容易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进而增加了意外死亡和暴力死亡的风险。
如何更好地应对压力?心理学上有一些好的建议。
1、多调动积极情绪,保持乐观
积极情绪有助于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更多的选择,考虑尝试不同方法应对当下的状况。
积极情绪的应对策略有三种,分别是:
①关注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好的一面。
②试着在一些能够控制的小事上找回掌控感,并获得完成事项的正向反馈,收获自信、消除威胁。
③创造逃离压力的休息时间。通过回忆或计划一些积极的事情,体验小幅高频的积极情绪,或者尝试给普通的事情赋予积极的含义。
2.不压抑情绪
长期习惯性地抑制情绪,会削弱对积极情绪的感知和响应、破坏正常的沟通,进而影响人际关系,使幸福感下降。
而一项针对情绪表达的研究显示:即使个体只是写下不愉快的事情,而从未向人诉说或给别人看过这些记录,也会对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你害怕自己将太多负能量传递给周围的人,而不愿向他人倾诉,也可以尝试将对事件的担忧和焦虑写下来。这一切关键在于表达情绪,使面对压力的焦虑先得到释放,借此冷静下来,从而更理性地思考如何处理事件。
3.整理物品
整理物品与倾诉、写日记等方式一样,能够帮助我们减轻压力带来的困扰,当我们面对压力时,更多的是在思考外界,把很多精力花在考虑我们无法控制的情况上。这时整理能够帮助我们回到自身——我的感受,我的现状,我的期望和不期望,以及我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了解来把握处理方式,很多时候会让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如果我们通过清晰地了解自己来找回掌控感,威胁会成为一个转机。当自身资源不足时自会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更关注于使用已有资源。
整理的过程是将 ask why变成 ask what的过程,将无解的拷问变成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索,当我们真正着手开始做些什么的时候,问题就开始被解决,压力造成的不良情绪也被排除到我们的注意力范围之外。
当恶性压力转变成良性压力的时候,适度的困难反而成为我们升级自身能力——无论是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是转化情绪的能力的好帮手。
情绪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情绪的整理,我们需要将所有情绪都拿出来摊在眼前,不仅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还有经常被我们忽视的正面评价,以及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产生的不良情绪。我们需要一一检视并思考躲藏在情绪背后的根本问题,不良情绪是无法被舍弃的,但它可以被转化,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情绪背后真正的动机。
直面这些动机,不做评价,只判断它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在自己生活里是否不可或缺,或者是否是我们的精神养料,当我们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偏见不是我们的内心真正渴望的。在意识到这点时,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转化毕竟我们不会依赖自己从根本上不认可的东西,因此它也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情绪的整理并不像物品那样简单、直观,但它们往往有巨大的突破。因此它更适合成为一个习惯,也更适合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每种情绪都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每一种压力也都不是不可战胜的,当我们能够将压力变成动力时,我们也许就学会了全然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并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新 书 上 架
书 名:《整理这件小事》
作 者:罗布 柳百慧
定 价:68元
出 版: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内容简介:
空间是我们内心的映照,整理的过程不仅是环境与物品的规整,更是对自己生活的重新审视,像一场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同时展开的对话。为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像是针对自身的投资,回报以复利的方式持续一生,从动手整理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成为了全新的自己,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作者简介:
罗布(罗钟春),整理術士studio主理人,中国规划整理塾(CALO)讲师及上门导师,日本生活规划整理师协会(JALO)一级生活规划师,韩国专业整理师协会(KAPO)一级整理收纳专家,国内首档关于整理师的网络电台节目《整理不可以》主创之一。2013年起践行并倡导自我整理,借由整理师的身份,为想要通过整理改变自己的人尽一份力。
柳百慧,写作者,在罗布的影响下爱上整理,相信最好的整理是自治,保持觉察和开放是整理给予的最大启发。
当当限时购
当当家居新书榜 No.1
网址:新书上架 | 《整理这件小事》让整理帮我们来解剖压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3624
相关内容
让我们快乐的情绪压力整理指南压力和情绪管理——我们需要调整自己
住宅设计解剖书 隔断收纳整理术
整理书桌小学生课件
自我压力管理的方法[整理].pdf
整理这件小事:点亮你的生活
解压全书:压力管理
6小时整理帮客户书房恢复原貌
这些金句让你重新理解整理收纳这件事儿
周公解梦与整理书房的智慧,周公解梦 整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