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苏作小木家具绽放朴素大美——访南京非遗传承人“椅子雷”
传统技艺传承:学习并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脸谱、茶艺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民间艺术#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走进南京观朴艺术博物馆,简约、淳朴的明式家具散发着典雅而神秘的气息,靠背椅、灯挂椅、官帽椅、交椅等各类坐具,以自然的纹理色泽和流畅的线条向人诉说着江南文人情怀。
观朴艺术博物馆
历史上,著名的建筑世家“样式雷”以大木作技艺缔造了清代重要的宫廷建筑和皇家工程;同为雷姓氏的观朴艺术博物馆主人——雷勇,则出生于以苏作小木技艺代代相传的家族。因钟爱、专注于苏作椅子文化及工艺研究,人称“椅子雷”。
“椅子雷”与椅子
椅子,最检验匠人水平的木作
在苏作小木家俱制作技艺中,椅子最复杂也最难做,因而椅子的制作最能体现工匠的技艺水平。“椅子雷”通过对椅子的专业研究,将椅子文化的多样性和制作技艺的复杂性,做到了极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出自“椅子雷”观朴艺术博物馆制作的后明式家具椅子——“世博椅”和“国宾椅”展览陈列于上海世博展览会“江苏馆”和世博文化中心。
“世博椅”和“国宾椅”
“椅子雷”说,在家具品类里,椅子与人类的相处是最密切的。有数据表明,人类身体行为分为座、卧、立,而人类在椅子上的时间,每天达到9.5小时,所以,人一生都应该拥有一把最喜欢的椅子。
30多年的技艺打磨,20余年的明式家具文化研究,“椅子雷”复刻的明式椅子是家具,更是艺术品。
榫卯相接,棕藤密织,雕琢细腻,神乎其技。明式椅子型美、简练,由红木所制,纹理华美而多变,天趣盎然,质感神妙。
观朴艺术博物馆内椅子
“椅子雷”感慨,明人哲学在器物上的反映造就了明式家具。物造的极致是因为心没有了桎梏,可以心有所想,事必又成。
明代,文人雅士与高级木材相遇相知
明代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式家具的诞生,跟文人阶层密不可分。明代无数文人雅士以造园寄托山林之志,并亲自参与室内设计和家具造型的研究工作。深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士大夫,为家具注入了高雅深邃的文化内涵,由而产生了简练质朴的明式家具,家具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繁缛, 少一分则寡味,处处散发着明代文人追求古朴雅致的审美趣味。
观朴艺术博物馆内椅子
明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简约,用料精致,线条细。但人靠一只手,却很难将其拎起。明式家具由硬木打造,区别于木材的另一种类——软木,硬木的气干密度高,相对更牢固坚实,不易受潮腐朽。
观朴艺术博物馆内椅子
明代家具与硬木结缘还要从郑和下西洋谈起。
明代社会经济复苏,社会生产大发展,郑和七次下西洋,拥有当时最庞大的远洋船队。每次出海,船队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大量的花梨木、紫檀木等优质硬木。“椅子雷”介绍,硬木有它的成材年限,平均200年左右,它多生长于热带雨林,大致在老挝、越南、缅甸即东南亚一带。
坚硬如铁的硬木满载航船,运到南京、苏州一带流散,聪明的江南木匠把它拿回来做成了家具。明式家具的主要产地就集中在江南地区。
简约,明式家具的永恒之美
到了近代,中国家具的发展止步不前,传统家具逐渐被边缘化。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本出自德国学者艾克之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将人们的审美视野重新聚焦到中国的明式家具上,这也是近代第一本挖掘、研究明式家具的经典著作,由此,国人对明式家具工艺成就的兴趣与关注一发不可收拾。
“多少有点不是滋味”,“椅子雷”说,我们竟然是从国外的认可里面,发现中国传统家具的魅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生活在保证基本生产生活的年代。到了改革开放早期,刚刚富裕起来的人们,视图案复杂为美,因而更喜欢雕刻繁重、体量宽大的清式家具。但人到了一定境界一定回归朴素状态,正如山珍海味吃多了,人需要吃杂粮才会舒服,正如浓妆艳抹一定比不上淡妆清丽优雅。近10年来,上层文化艺术界人士,又开始追求明式家具的美,明式家具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喜欢,并想去拥有。
今天我们才知道,明式家具的简约美才是永恒的美。
观朴艺术博物馆内景
其实,明式家具在国际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的故宫博物院,都以馆藏明式家具作为博物馆的荣耀。“椅子雷”说:“你看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所有重大的政治场合,全部使用中国的明式椅子作为接待用椅,这也是大国文化自信的表现”。
传承,从“鲁班工坊”起步
苏作小木家具似乎是奢侈品。首先作为原材料的红木十分昂贵,木材生长就用了几百年,加之能做明式家具的木匠,没有30年以上的经验,很难做出水平,成品苏作小木家具的拥有者可想而知。
“人在年轻时虽然受限于物质条件,但是对美的追求不能等到五六十岁才开始”,作为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苏作小木家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椅子雷”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培养年轻人对明式家具的喜爱。
观朴博物馆的东大厅,是“椅子雷”设置的鲁班工坊。在这个布满榫卯结构和制作工具的明亮空间下,他将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变为了课程,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年龄段,开发出近五十种课堂内容。
鲁班工坊
“人会受限于自己的认知”,“椅子雷”说,明式家具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榫卯结构,我们把榫卯结构做成了年轻人可以去动手组装的玩具,以这种方式去影响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动手组装“中国式乐高”的过程中,识别什么叫斗拱,什么叫梁柱,知道中国园林建筑是怎么来的。当人知道了这样的榫卯可以把一座建筑、一些家具完美地呈现出来时,在这样一个有趣且伟大神奇的发明进入他的知识范围后,他一定会喜欢上明式家具。
“椅子雷”的木作课堂
如今,他跟中学、小学、职业学校等联手打造鲁班工坊,将木作空间,连同工匠与课程共同派送到学校。
“孩子自己做完的东西,跟他到商店里买成品完全不一样,他自己会格外珍惜,送给爸爸妈妈意义也更不一样,孩子的成果,家长都当个宝贝。”“椅子雷”说,非遗项目有很多,但是他们很客观地评估了一下,木作课程是所有非遗课程中实操最有趣的,它容易上手,做出来的东西在生活中也有实用价值。
观朴艺术博物馆内陈列工具
除了木作课堂,“椅子雷”也在通过一些艺术沙龙、美学讲座、空间的打扮的方式,让这项技艺走进更多人的世界。
“椅子雷”(雷勇)
“椅子雷”
1961年生于苏作小木家俱制作世家。1988年开始从事古典家具研究和复制工作,2002年开始制作明式家具高仿复制品,2005年,同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完成乾隆皇帝茶室“静憩斋”的恢复工作。复制完成明清古典家具达40多件,并陈列于故宫博物院。
长期以来,雷勇致力于明清古典家具的研究。曾多次参与和主持明清古典家具的高仿复制工作,同时建立了明清古典家具的修复与制作基地,亲自带领手工艺工匠进行了开创性的古典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研究。2009年,他成立的“观朴艺术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明式古典家具研究、制作、展示的专业艺术馆。2013年,雷勇被授予“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同年,雷勇的“观朴艺术博物馆”被正式授予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作小木家俱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基地。雷勇被评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作小木家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刘岩鲲 张雅倩 张睿恬)
网址:让苏作小木家具绽放朴素大美——访南京非遗传承人“椅子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4730
相关内容
让非遗焕新:千年舟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话文化传承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传承非遗技艺 绽放缠花之美
【传非遗,承家风】匠心巧手,剪出金陵100景
漆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肖云峰:精美漆器展现美好的生活
苏绣融入现代家居,非遗创新传承东方美学
代表委员谈非遗传承、话创新发展:让古董“活起来” 非遗“火起来”
“非遗+”焕新“出圈” 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传承非遗智慧 享受健康生活
客厅实木休闲椅三件套南宫椅 阳台三件套组合明式椅子 苏作家具紫光檀
非遗+电商=“非遗购物节” 多家网络平台帮传承人拓展“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