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非遗,承家风】匠心巧手,剪出金陵100景

发布时间:2025-09-21 19:44

手工木匠,传承传统工艺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品质生活点滴# #手作生活#

2025-05-14 1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卢洋 江苏女性

江苏女性的暖心家园

点击>>指尖传非遗,匠心承家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的老手艺,展示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底蕴,传递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非遗手工艺人在一念一心、一琢一磨间凝聚中国智慧,书写诗意栖居的生活哲学;在一招一式、一针一线间传递勤劳坚韧、质朴善良的家风。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之家,发现非遗手工艺与家风文化结合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弘扬传统美德,厚植家国情怀。

午后温和的阳光

透过秦淮河畔的窗户

洒在一柄老式剪刀的手柄上

在非遗工作坊的桌前

67岁的张林娣轻捻纸张

随着刀刃游走

夫子庙的雕栏画栋

和紫峰大厦的笔直高大

跃然纸上

她正在创作

“金陵100景”系列剪纸作品

用一双巧手将南京城的千年文化

与现代风貌剪进薄如蝉翼的纸间

剪刀上的勤学苦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剪纸是人们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中

不可或缺的部分

张林娣的父亲张吉根

凭借祖传的剪纸手艺

养活了家中的六个孩子

受环境熏陶

张林娣慢慢喜欢上了剪纸

18岁那年,她跟父亲说:

“我也要学剪纸。”

然而,张吉根并没有表现出

对孩子愿意接班的那份欣喜

反而表示不希望张林娣学剪纸

原因是“太苦了”

系统地学剪纸

要先从花朵、树叶练起

叶子上的脉络都要剪得惟妙惟肖

此外,还要学剪千百种花和叶

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组合方式

“父亲告诉我

想要学好剪纸

没有捷径可走

唯有勤学苦练。”

“单朵花、单片叶

这种简单的花叶组合

剪起来都没问题

可是一碰到风景组合、动物组合等

大型作品时就有点力不从心。”

张林娣想深入挑战

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剪纸

但是想剪出优秀作品

就需要有创作能力

这要如何提高呢?

张林娣决定去学习绘画设计

通过在南京工艺美术学校

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接连进修

张林娣逐渐在父辈家庭技艺传承的基础上

习得了剪纸的现代创新能力

创作“金陵100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审美观念的变化

作为家族第四代传承人的张林娣

思考的是如何让剪纸拥有更多可能性

“父母留下来的只是剪纸的记忆

现代人要有更多的创新。”

何为现代剪纸?

张林娣认为,现代剪纸

不仅要在图案和题材设计上

与时俱进

还要敢于使用三维、立体感

远近景结合的剪纸手法

一次,张林娣在创作时感到焦虑

决定暂时放下剪刀出去走走

当看到城市地标的造型时眼前一亮

她有了创作“金陵100景”的想法

通过实地考察与精心设计

张林娣创作出了《夫子庙》

《紫峰大厦》《鼓楼》等

剪纸景观作品

其中,《夫子庙》这幅作品

长约1米、宽约45厘米

她花费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

进行设计与制作

作品中亭台楼阁、花草树木

清晰可见

元素丰富且连接完整

活灵活现地展示了

夫子庙的繁盛景象

在这个极具挑战的系列剪纸中

还有一件

名为《美丽乡村》的作品

同样耗费了张林娣不少心血

“我们首先收集了现代乡村美景

和实景农庄的照片

再结合传统的喂鸡、养鸭场景

融合成全新的剪纸图案。”

这组包含二十多幅

展现南京乡村美丽风光的作品

不仅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还被编入书籍公开出版

薪火相传,世界接力

20世纪90年代

张林娣从厂里离职

在夫子庙沿街开了一间画廊

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驻足购买

“我的画廊前经常围得满满当当。”

张林娣笑着说

不少游客甚至排队等待人像剪影

“三两下就把他们镇住了。”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

张林娣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

有了很多出国交流展示的机会

在一次现场展示中

一位外国友人

仔细研究了张林娣的剪刀

问她是不是在剪刀上

加了高科技部件或化学物质

张林娣告诉外国友人

“你随便找一把剪刀

我还是能剪出一模一样的图案。”

当这位外国友人递给张林娣

一把细长的手术剪刀时

尽管工具不称手

但刀锋流转间

一幅图案生动地跃然纸上

“外国游客朝我竖起了大拇指

说中国的剪纸就像变魔术一样。”

“机器做出来的剪纸有锯齿纹

手工剪纸却能在一张纸上

细致地剪出眼睫毛。”

张林娣说

这就是练好基本功的意义所在

“不然你无法想象

剪纸能够达到如此精细的程度。”

如今张林娣的儿媳、侄子和外甥

都在专业学习剪纸艺术

成为家庭的第五代传承人

张林娣还在南京各大高校

社区、中小学开展公益讲座

在更多人心中种下了

剪纸艺术的兴趣种子

早在2007年

张林娣就开始为下岗女工

开办免费剪纸培训班

帮助她们获得一技之长

现在,她的足迹还延伸到了

河海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课堂

张林娣感慨

一幅满意的作品往往

要花费数月乃至一两年的时间

“一辈子也就那么几件真正满意的作品

有时候即使完成了也不一定满意。”

然而出于对剪纸的热爱和责任

她坚持至今

“我希望告诉年轻人

不论是学习剪纸还是其他领域

关键是要脚踏实地

扎扎实实地去学习和钻研。”

原标题:《【传非遗,承家风】匠心巧手,剪出金陵100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网址:【传非遗,承家风】匠心巧手,剪出金陵100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1689

相关内容

【非遗】手与心的交融与传承——巴蜀巧艺‖郭桂玲
百件佳作匠心传承 非遗生活美学展亮相申城
一剪一刻皆是传承与创新:太原剪纸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之路
张小泉:演绎传统匠心到现代生活美学 ESG与非遗文化传承齐头并进
传承千年!仪陇剪纸上榜2024年度四川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候选名单
非遗“潮”起来!社区达人教娃剪出布艺堆画的匠心韵味
聚焦重庆都市艺术节|匠心与传承 第二届重庆市工艺美术及非遗展开幕
“触摸非遗之美,感悟匠心传承”非遗体验系列活动走进广阳
香囊手作:非遗艺术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非遗文化0距离|匠心传承!感受木工手艺之美,体验木匠慢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