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里的大世界“ 台安手工艺品出口产值上亿!超厉害!
在手工艺的世界里,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手工艺社区#
要想记住一座城市,可爱的小物件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这些小物件中,手工艺品则最能贴近一座城市的气质、性格和精神…… 每一个作品的诞生都凝聚着这方土地的情怀与气息,这就是”小商品里的大世界“!
经过多年发展,鞍山市台安手工艺品产业逐渐形成了集研发、生产、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台安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厂点已发展500多家,其中拥有直接出口自营权的公司4家,与国内知名外贸出口公司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大型加工企业21家,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直接从事生产加工的人员5万人,间接从事手工艺品相关行业的近2.5万人。
台安手工艺品包括草柳编织、人造花果、羽毛、纸制品、绢花、麦秸等十几个门类、上万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欧盟、港台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能产量可观。
2016年,台安手工艺品产业被评选为辽宁省第三批文化产业“一县一品牌”示范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来台安委托加工的企业在500家左右,台安承担了全省手工艺品外贸出口额80%-90%的加工量。
2017年台安县手工艺品行业创造产值5亿元。
从小编土篮子 赶集赚零花钱
“从小就开始学编柳条制品,编一个土篮子能卖好几毛钱,这是我从事手工艺品制作的开始。”今年62岁的吴余典经历和见证了台安手工艺品的肇始、发展和转型,更以自己的打拼,品尝了手工艺品行业的艰难困苦。
十五六岁的时候,吴余典就学会了用柳条编土篮子和背筐。“编筐的活不好干,很累人。编筐底时得猫着腰,脚踩着柳条,双手用力拧柳条,编到一半的时候才能直起腰。这时,双手还得同时掌握数十根柳条,拧这根,插那根。可以说,编筐不但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力气活。”
吴余典是台安县手工艺品产业的亲历者、见证者。
柳编制品出口受阻 转型“小特艺”
之后,吴余典在台安县外贸公司大展身手,台安县柳编制品出品创汇额不断攀升,产值由最初的几万元发展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然而,转折突至,面对山东、河北柳编产业的冲击,台安柳编产业开始下滑。
在激烈的竞争中,吴余典亲身经历了阵阵的痛楚。柳编制品的竞争力不行了,他就通过多年从事手工艺品的经验,分析客户需求的变化,逐渐转向了“小特艺”的生产加工。“小特艺”是生活中常用的快速消耗的小工艺品,最典型的就是圣诞节用的小礼品、小装饰品。“产品转型反而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1999年,台安县外贸公司不再延续经营,吴余典面临着再就业的严峻形势。他利用自己在外贸行业的基础,转型做“小特艺”,于2002年注册成立了台安金业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
自办手工艺品公司 遭遇“年年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吴余典经历的不仅仅是“开头难”,而是“处处难、年年难”。他开办公司时没有资金来源,但想出口产品,就得去参加广交会,可参展的费用很高,他只能自己投钱。吴余典说,从创业开始至今,真正过“好日子”的时间,只能占五分之一。
年出口创汇600万美元
小工艺品的设计生产,对国外市场的适应程度尤为重要。“现在很多外贸企业都请国外技术人员设计,我们公司有10个人常年负责打样品、设计,还有两名高级技术员整天研究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外国市场,每年研发经费要占成本的三分之一。
此外,和国外客户的沟通也影响着公司的业务拓展。2003年,企业开始聘请专门的英语翻译。吴余典说:“当时台安县找不到合适的翻译,和国外的人联系不畅,业务受到一定影响。现在逐渐理顺了,负责外联的人员能够胜任工作了。”
台安手工艺品产业于1990年实现出口创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值由最初的几万元发展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2017年,台安手工艺品行业创造产值5亿元,可统计年出口创汇600万美元,实现税金300万元人民币。
▍来源:辽沈晚报
▍图文编辑:王诗阳
网址:“小商品里的大世界“ 台安手工艺品出口产值上亿!超厉害!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7073
相关内容
视频:超级厉害的生活手工艺术十大出名的台湾代表性工艺品 到台湾必带的10种特产工艺品
温州瑞安:小小工艺品闯出国际大市场
千亿之后归零再出发,世茂海峡的“长期主义”是产品驱动
尊界超级工厂在合肥落成,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千亿元。
工艺品电商平台有哪些?国外6个创意手工艺品网站及交易平台推荐
家居手工艺品大热,这8个平台值得一试
超30家粤企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显身手”!粤机器人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二手商品交易平台闲鱼已有3亿用户 其中1亿是95后
艺术“商业化”:798从“艺术盛汇”变“小商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