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犯困开智驾,结果翻车酿事故,这些“神器”正在害人
逗趣故事11: 某人买了一瓶香水,结果不小心洒到了出租车上,司机说:这是你的新车味吗?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趣味生活插曲#
司机犯困开智驾,结果翻车酿事故,这些“神器”正在害人
现在咱们身边的车子是越来越高级,各种各样的功能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那个“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听起来就特别厉害,好像车子能自己开,咱们司机就能彻底解放双手,在车上喝茶聊天了一样。
但问题也跟着来了,咱们时常能看到一些新闻,说某某司机因为太相信这个功能,结果车子不是撞了就是翻了,场面相当吓人。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高科技到底是来帮忙的,还是来“添乱”的?
咱们今天就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一个最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市面上所有汽车宣传的“智能驾驶”,不管它叫什么名字,什么“智驾包”、“领航辅助”,说破天了,它也只是个“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
这个“L2级”是个什么概念呢?
说白了,它就是一个需要你时刻监督的“实习生”,或者说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副驾驶”。
它的本事就是在特定条件下,比如在路况比较简单的高速公路上,帮你扶着点方向盘,让车子尽量保持在车道中间,同时还能跟着前车的速度自己加速或者减速。
你可千万别把它当成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能帮你处理所有复杂情况。
它的眼睛就是摄像头和雷达,脑子就是电脑程序,遇到突然窜出来的行人、路上的一个大坑、或者是一个没按规矩摆放的施工警示牌,它很可能就反应不过来,直接“蒙圈”了。
这个时候,真正能救命的,还得是坐在驾驶位上、手握方向盘的你。
可现实中,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犯了糊涂。
今年七月份在济广高速上就出了这么一件事,一位姓许的司机,因为感觉有点困,就在服务区稍微歇了十分钟,洗了把脸,觉得精神头回来了,就上车继续赶路。
为了省点心,他打开了车上的智能驾驶功能,结果开着开着就打起了瞌ě睡。
等他再一睁眼,车子已经冲出匝道,撞上护栏翻了个底朝天。
事后他自己都想不通,明明休息过了,也开着高科技功能,怎么还会出这种事?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十分钟的休息根本不足以驱散深度疲劳,而那个所谓的“智能驾驶”也根本不是能让你放心睡觉的“全自动驾驶”。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司机在隧道里犯困,车子直接撞墙;有的司机在收费站前睡着了,车子停着不动,把后面的车堵了一长串;更离谱的是,还有人喝了酒,竟然想让“智能驾驶”帮他开车回家,结果车子非常“智能”地把他送到了交警面前。
这些活生生的案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把辅助驾驶当成自动驾驶,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法律上规定得明明白白,只要你在开车,你就是第一责任人,出了事故,车企不会替你承担责任。
如果说上面这些情况是出于对技术的不了解和过度自信,那还有一种行为就更让人觉得后怕了,那就是有些人明知道这个功能有局限性,却还要想方设法去“欺骗”它。
现在网上出现了一些专门用来破解车辆安全监测的“神器”。
比如一种叫做“方向盘配重环”的东西,几十块钱一个,把它夹在方向盘上,就能模仿人手的重量,让车辆的系统误以为你的手一直握着方向盘,这样你就可以长时间脱手,去玩手机甚至打盹。
还有一种叫“电容绒布”的,往方向排上一裹,效果也一样。
更夸张的是,为了对付监测驾驶员是否疲劳的摄像头,有人竟然戴上特制的反光墨镜,或者贴上画着眼球的假睫毛,就为了能闭着眼睛眯一会儿而不被系统发现。
有车主还洋洋得意地在网上分享经验,说自己亲测闭眼十几秒都不会报警。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荒唐?
车辆设计这些监测功能,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提醒你,保护你的安全,可这些人却花钱去把这个救命的“闹钟”给关掉了。
你想想看,在时速一百多公里的高速上,你闭上眼睛哪怕短短几秒钟,车子就已经跑出去几百米了,这期间要是前面有任何突发状况,后果根本不堪设想。
山西就有一位司机用了这种“神器”在高速上睡觉,最后车子撞上护栏才被惊醒,万幸的是人没有大碍,但这样的好运气不可能每次都有。
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说到底不是在骗系统,而是在骗自己,是在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安全。
那么,为什么总有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归根结底,是人们心里存在几个错误的认知。
第一,就是把短暂的休息等同于休息好了。
像前面提到的许先生,在服务区上个厕所、洗把脸,这种行为只能暂时缓解一下疲劳感,并不能让已经疲惫的大脑和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真正的休息是需要充足的睡眠的。
长时间开车,人很容易进入一种“微睡眠”状态,可能就是那么一两秒钟的失神,就足以酿成大祸。
所以,长途驾驶一定要遵循“逢三进一”的原则,每经过两三个服务区就进去踏踏实实地休息一下,困了就睡一会儿,绝对不能硬撑。
第二,就是对科技产生了盲目的迷信。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技术这么发达,电脑总比人脑可靠。
但实际上,目前的驾驶辅助系统在感知和判断上还有很多盲区。
比如在雨雪大雾天气,摄像头和雷达的性能会大打折扣;再比如对于一些静止的、奇形怪状的障碍物,系统也很容易识别失败。
宁波就发生过一起事故,一辆车开着辅助驾驶,结果径直冲进了前方道路施工区域,把警示标志撞得稀里哗啦。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这些功能只是辅助,关键时刻的判断还得靠我们自己。
第三,就是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万一出了事可以把责任推给汽车厂家。
这个想法更是大错特错。
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车辆的使用说明书,都明确指出,在使用L2级驾驶辅助功能时,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一旦因为驾驶员脱手、分神导致事故,那么所有的责任都将由驾驶员自己承担,到时候不仅要面临巨额的赔偿,还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说到底,科技进步的初衷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安全,而不是让我们变得更懒惰、更麻痹大意。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在我们专心开车的时候,帮我们分担一部分压力,降低驾驶强度,但它绝对不能替代我们的注意力和责任心。
方向盘就在我们自己手里,生命安全的主动权也应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但绝不能被科技“绑架”,更不能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一个还不成熟的程序上。
你开车时闭上眼睛的那一秒钟,换来的可能是整个家庭一辈子的眼泪。
所以,请务必记住,无论科技发展到哪一步,驾驶座上的你,永远是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0
网址:司机犯困开智驾,结果翻车酿事故,这些“神器”正在害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4946
相关内容
开车最容易犯困的4种情况和解决办法,让你避免疲劳驾驶,远离交通事故自驾游开车犯困怎么办?老司机亲授10大实用技巧
生活资讯丨开车犯困 提神小窍门
生活小窍门:开车犯困怎么办?这些提神技巧很有效!一切为了家人...
驾驶技巧——老司机分享开车经验
【注意】开车犯困、没精神……警惕“节后开车综合症”丨安全小常识
长途自驾游必备!20个高速行车安全技巧,老司机都在偷偷学
二手车市场“事故车”害人不浅 明眼辨别事故车
老司机总结的20条驾驶经验,看一遍胜过你开10年车!
手刹没松就开车坑了多少人?老年司机朋友常犯,新手更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