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深一度”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25-09-29 00:51

《文明》系列深度策略,探索历史发展 #生活乐趣# #游戏乐趣# #桌游策略#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宿迁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方面,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不断取得新成效。

市区金港花园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10.25万平方米。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停车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2023年,宿迁市相关部门启动改造工作,为老旧小区焕新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9月16日,记者走进金港花园小区看到,道路平整宽阔,机动车整齐地停放在规定区域。崭新的非机动车车棚内,电动自行车也有序摆放,体现了精细化管理成效。

“以前小区存在的问题很多,地面坑洼不平,下雨天容易积水,车子也没地方停放。小区改造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住得很舒心!”居民杜艳笑着说。

不仅是居住环境的“面子”更美了,小区的“里子”也在改造中得到升级。记者注意到,小区内原本闲置的多处小型空地,如今已被改造成兼具美观与实用功能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里,老旧的下水道升级改造为立体格栅式下水道,其间草木葱茏,错落的鹅卵石与它们共同构成了天然的过滤带。“到了下雨天,雨水花园就像‘绿色海绵’,有效吸收、存蓄雨水,缓解小区的排水压力。”该小区居民刘先生说。

谈及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刘先生说,他最想点赞的是非机动车车棚的增设。他说:“小区新建了多个非机动车车棚,居民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有了专门停放的地方,再也不像之前那样随意停放在路边、楼道口,不仅挤占通道影响居民通行,还不安全。”

在市区黉学街,宽阔的柏油路面洁净如洗,沿街而立的建筑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不时有市民骑着电动自行车穿行而过,烟火气十足。

2020年8月,宿城区项里街道启动黉学街“一街四巷”改造工程,以“保留文化根脉、注入新潮活力”为核心,对老街进行全方位改造。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过程中累计拆除违建150平方米,新建200余米下水道,加固2700平方米的建筑立面。值得一提的是,街巷还新增大量特色墙体彩绘、设置亮化灯带,打造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

如今的黉学街,既有古街的厚重文脉,又有现代的鲜活气息,在古今交融中延续宿迁记忆,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1月,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青岛路邻里中心正式运营,以“邻里大食堂+生活服务+志愿帮扶”模式,为周边十多个小区的居民构建起一站式便民生活空间,成为辖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9月17日,记者走进青岛路邻里中心内的邻里大食堂看到,就餐区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160位居民就餐;墙上“好食材 真现炒”的标语格外醒目。“我们主打现炒快餐,不仅菜品丰富、价格亲民,还支持预约就餐,让居民吃得放心、吃得舒心。”该食堂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满足日常就餐,邻里大食堂还与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九鼎社区“宿小哥”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联动,为辖区困难群众送上爱心早餐,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帮送、代送服务。“我们经常会接到老人们的代买需求,有时候是一顿热饭,有时候是几样常用药。能为老人们做点事,我们心里也暖暖的。”志愿者李先生笑着说。

“以前买菜做饭得跑大老远,现在下楼就能在邻里大食堂吃到热乎饭,而且这个生活超市的蔬菜水果也新鲜实惠,真是太方便了!”家住绿城庭园小区的市民王女士一边在青岛路邻里中心的生活超市挑选食材,一边笑着说。

记者注意到,这个与邻里大食堂相邻的生活超市,摆满了新鲜的果蔬、粮油副食,“周二会员日”“天天特价”等优惠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该超市负责人表示,想把该超市打造成居民身边的“菜篮子”“米袋子”,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满足日常生活采购需求。

此外,青岛路邻里中心还设置了24小时智能便民仓和邻里驿站,成为周边居民、新就业群体及户外工作者贴心的“补给站”。“累了能在邻里驿站歇歇脚,看看书、充个电,还有微波炉能热饭,这些设施太实用了!”在此休息的外卖配送员张先生说。

从一顿热饭的温暖,到一站式采购的便利,再到志愿服务的贴心,青岛路邻里中心正以“小切口”做好民生“大文章”,让“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成为辖区居民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让周边群众在城市发展、社区变迁中感受便捷生活。

宿迁市城南污水处理厂是全市最早一批污水处理厂之一,目前正积极谋划迁扩建工作,搬迁后将大幅提升周围景区和大运河风光带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南水北调清水廊道水质安全性。

“新厂区应用精准加药、精确曝气等技术,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建成后不仅处理规模会大幅提升,还能实现全流程智慧管控。这对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更新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保障。”9月17日,江苏润生水处理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超向记者介绍宿迁市城南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工作的核心亮点。

此次迁扩建工程,是响应城市发展、破解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瓶颈的关键举措。陆超介绍,随着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和城市功能升级,原有污水处理规模和标准已难以满足需求。新项目从规划之初便锚定“服务城市更新、惠及民生”的目标。基于未来10年至20年污水需求增长趋势,项目确立了“智慧高效、节能低碳、安全高标、协同发展”的核心理念。

“选址时我们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的位置既能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又能借助地形优势减少建设和运营成本。”陆超说,在优化处理工艺等问题上,公司将继续坚守“安全稳定、高效节能”原则,引入多项环保新技术,确保处理过程更绿色、更低碳。工程规划分两期实施,每期设计处理规模均为10万吨/天。建成后,其总处理能力将较原有的5万吨/天实现跨越式提升,并能执行江苏省现行最高排放标准,全面满足中心城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智慧化升级是此次迁扩建工程的“重头戏”,也是助力城市更新的核心抓手。“厂网一体化”管控平台搭建后,将整合宿迁中心城区所有排水设施信息,加密布设监测设备,实现对污水收集、运输、处理、排放全链条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此外,将配套建设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中心、通沟污泥处理中心和排水设施运管中心,集约化利用土地建设集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污泥资源化利用、检测研发和排水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打造“厂网一体化”示范点。

“我们不仅要做好‘污水净化’,还要通过‘厂网联动’,推动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的完善与优化,实现全过程管理。”陆超说,城市更新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正是重要的“里子工程”。

下一步,江苏润生水处理产业有限公司将持续推进技术升级和工艺优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将宿迁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建成“智能化、绿色化、资源化”的民生服务标杆项目。陆超说:“它不仅是一座污水处理厂,更将成为中心城区生态改善的‘引擎’,让清澈的‘活水’滋润城市发展,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城市内涵式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记者 臧子青 周妮)

网址:“民生·深一度”系列报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5382

相关内容

人大代表风采系列报道㉑王国华:殷殷深情系民生 心怀百姓谋福祉
“驻村风采”系列报道
【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系列报道 上】城市更新加速度
《光明日报》深度报道刘家湾赶海园“科学赶海”
“2022,新北民生实事向您报告”系列报道③ 老住宅小区提升整治工程
接地气、惠民生、有温度!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开展便民服务系列活动
深度报告|2023儿童餐食赛道现状与发展深度全景解读!——附报告
本地生活系列报告之一
焕新系列报道③︱旧物新生 消费与环保双赢
“聚焦智慧家居”系列报道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