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生活术》:重构生活之术,从容面对人生

发布时间:2025-10-01 04:11

《摄影构图的艺术:从生活到艺术》- 解析构图在生活艺术摄影中的重要性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生活艺术摄影书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知不觉步入中年,面临中年危机,深感亚历山大,身心俱惫。再回首已经走过半生的路,似乎又变得迷茫起来。

日本知名学者、教育家外山滋比古在九旬高龄所写的这本《知性生活术》,虽说是要调整身心、规划养老,让人生后半场重新出发,更好地面对老年生活,但对于众多疲于为生活而奔波、渐渐迷失自我的中青年们来说,却也十分适合阅读。

这本不算很厚的随笔,凝聚了一位智慧老人历经一生所成的人生哲学思考,围绕刺激头脑、善待身体和丰富心灵这三个主要方面,带领我们将目光重新放回到生活上,着眼于日常的点滴生活,从建立和培养知性健康的生活习惯入手,重新构建一种淡定从容的生活方式。

外山滋比古认为,现今许多人都只顾着一味地学习或工作,把生活忘在脑后,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也形成了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很少关注生活本身的重要性。因此在身体和心灵上都缺乏活力。

他将与心灵相关的生活习惯称为“知”的生活习惯,也就是心灵或精神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要通过“知”的生活对自我进行改善提升,树立起“生活第一”的观念。

在这本书里,外山滋比古这位曾执教于多家大学、曾任《英语青年》主编、著作畅销百万册的作家与教育家,如一位睿智而亲切的邻家老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思考出发,对我们循循善诱,分享了许多宝贵的生活经验和理念,其中也不乏一些奇思妙想。

很多人也许都习惯写日记,把每天的事都记录下来。但外山滋比古却认为日记“毫无用处”——他指的是不加甄别全都记下来的日记。

其实把事情写下来,反而会影响我们对这件事的记忆。因为会不自觉地依赖记录和日记,大脑便偷懒不再强迫去记住这些事,也就很容易遗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利用写日记来遗忘一些不重要的、没有价值的东西,清理大脑中的冗余信息,让头脑更清晰,更好地工作。这也是一种“有益的遗忘”。

外山滋比古一直坚持每天给自己制订计划,这个习惯也对他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让他的生活过得十分充实。他会利用每天清晨将起时制订一天的计划,因为这段时间刚刚睡醒,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头脑最为活跃,可以好好考虑一天的事情怎么安排。

曾任杂志编辑的外山滋比古对自己的编辑工作十分喜爱,工作也十分认真投入。这种工作态度也影响着他的生活理念。他觉得,生活就是一本无形的杂志,我们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跟一本未经编辑的杂志没有区别。

我们更需要好好编辑自己的生活,做自己人生的“责任编辑”,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起整理和掌控的责任。要为生活制订时间计划表,提前定好每天要做什么,然后做好相关准备,让生活更加有条理、有目标、有创新,并不断地进行积累,变成我们自己独有的“人生专刊”。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要躺平,外山滋比古也提出要躺平,但他所说的“躺平”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躺平不努力。他所说的“躺平”就是真正的躺下来,好好休息、睡觉,休养生息,对身体健康更有益。

而当我们躺下来时,大脑放松下来,反而更加活跃,这个时候便可以进行一些发散性的、创意性的思考,寻找一下灵感。

被誉为日本的“知识巨擘”的外山滋比古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学识,但他却认为“人并非为追求知识而活”,不应该被追求知识的思维框住。掌握某些知识和技术是为了活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去活着。

想起现在一些自媒体贩卖的“知识焦虑”,使得许多人为了所谓的学习知识而不断掏钱和囤积课程、埋头研习,但却在此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知识,也不去思考分辨这些知识是否有用。这些都只不过是为了跟随大流,缓解自己的“知识焦虑”。

因此,外山滋比古指出:人的价值在于生活。我们读书、学习、培训,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知识应该要为生活服务,要跟生活结合在一起,要在生活中进行实际应用,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这就是我们要学会的“知性生活术”。

网址:《知性生活术》:重构生活之术,从容面对人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51704

相关内容

艺术对我的日常生活的重构
重构“附近” 让面对面的生活更丰富
AI重构保险业:从技术试点到战略重构的破局之道
艺术与生活:探索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艺术鉴赏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作用
讨论生活实践与艺术构思的重要关系
对话艺术,探寻生活!琶洲·樾|华樾重构CBD高端人居美学
生活之艺术、艺术之生活
五维艺术疗愈,用艺术感知生活生命之美
AI走进日常:从技术革新到生活方式重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