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勘查车成为“流动事故处理室”,可现场处理简易事故,实现“快处快撤”。

聚焦“粤警创新大赛”清远创新项目系列报道之一
高速公路预防和及时处理交通事故是保安全、保畅通的重中之重。2013年底起,连接清远市区的两条最繁忙高速——广清高速清远段、清连高速清新段开始推行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撤”机制,在近100公里的道路上科学部署警力和装备,做到快速发现事故、快速处理事故、快速处置撤离,使简易事故能够快处快撤,交通迅速恢复,避免拥堵和二次事故发生。
正是抓住了高速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在车流大、警力少的情况下,广清高速清远段、清连高速清新段才得以顺利完成保安全保畅通任务。本期聚焦“粤警创新大赛”系列报道,走进清远公安交警高速公路二大队,了解该大队在“简易事故快处快撤”上的创新举措。
现状
97%事故为轻微事故
快速处置避免拥堵成关键
清远市交警高速公路二大队管辖广清高速清远段和清连高速清新段,全程长99.277公里。其中清连高速是广东最重要的北向出省通道之一,但建设基础薄弱,属于典型山区高速公路,路险路窄、坡长坡陡、弯多弯急,应急车道大部分未达高速公路2.6米的标准,大多只有1.2米至1.5米。
特殊的路况,加上警力的不足,导致在处理交通事故时面临诸多挑战。据介绍,一是管辖路段线长点多,单靠巡逻无法全面掌握路面情况,发生事故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二是路况差、车流大,民警接警后很难快速到达事故现场;三是应急车道不符合标准,严重制约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先期处置速度。
经过统计发现,高速公路绝大部分事故是轻微事故,2014年,辖区路段共发生轻微交通事故1860宗,约占事故总数97%。“保安全畅通的核心在于快速处理事故,特别是轻微事故,只要现场快速清理,那么就能避免拥堵和二次事故。”二大队负责人总结道。
2013年底,省厅交管局在全省高速公路推行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撤机制,高速二大队迅速结合辖区道路特点和车流情况积极探索实践,让“快处快赔”迅速发挥实效。
创新
就近出警处理事故
经过一系列前期调研,二大队认为,在山区高速公路,要实现“快处快撤”效能最大化,要做到“三快”——发现事故快、到达现场快、处置撤离要更快。
为了实现“三快”,高速二大队将警力沉到高速一线,网格布点、环环相扣,打造处理轻微交通事故的高效“流水作业线”。
首先在警力布点上,二大队推出网格化勤务,以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隧道平台以及交警中队部为界点,将道路划分为长段约为15-20公里的勤务管片,明确责任民警和勤务标准,配备相应的交通、通信、执勤装备,联合路政人员实行专片专管。接警后,根据“就近出警、先期处置”的原则,管片民警自动出警赶赴现场,最迟在10分钟内即可到达事故点。
其次是将事故处理设备移到一线,为处警“提速”。大队根据事故高发路段和高发时段合理划定重点巡区,安排事故勘查车作为“流动事故处理室”,24小时在重点巡区巡逻防控,随时接受大队处警指令,实行“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纠违保畅”的勤务模式。车上配备手提电脑和便携式打印机,在事故现场可以立即制作简易事故处理认定书,使事故当事人快速撤离现场,将事故影响降到最低。
再次是设置快处岗亭。在辖区高速收费站广场、服务区等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段点设立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点,对于轻微事故,民警采取“拍照取证、先行撤离、事后确认”的办法,对事故进行先期取证,指引当事人迅速撤离,到就近的快速事故处理点接受处理。群众省心省力的同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撤离事故现场,用最短时间完成定责。
“空中连线”引导当事人
实践中,每宗事故并不都能就近处理,在交警赶到事故现场过程中,为了让简易事故能够“快处快撤”,高速二大队利用微信、电话等通讯方式,借助路政力量,引导事故当事人拍照取证后先撤离现场,再由赶到的交警或到下一站事故处理点进行后续处理,这样能够快速恢复交通。
善用电话连线,对接当事人,引导撤离。通过报警电话,使当事人与警方直接对话,一方面迅速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指引工作。如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适用简易程序的,便引导当事人先自行取证、快速撤离,避免引发交通拥堵或次生事故。2015年春运期间,大队通过电话指引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的交通事故有400宗,占轻微交通事故总数的82.5%,既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现场交通。
善用微信连线,对接现场队友,快处快撤。与高速公路沿线路政中队工作人员,创建路警联勤微信群,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接报到达交通事故现场的人员,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向大队发布交通事故的形态、现场位置和上传事故车辆图片等信息,值班民警可根据现场照片分析判断过错,确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让当事人到“下一站”处理,从而快速处理并从现场撤离。
善用网络连线,对接广大群众,预警指引。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平台,强化交通事故快处快撤的流程指引,向社会广泛宣传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做法,公开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点的具体地址,积极引导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同时,发布交通路况即时信息,让途经群众预先知晓路况。
成效
事故处理时间
降至15分钟内
通过实施上述轻微事故“快处快撤”的创新举措,使得事故处理效率大大提高,确保了路面的通畅,避免了二次事故的发生。
事故处理效率大大提高。传统的轻微事故处理模式耗时长,以清连高速清新段的轻微交通事故处理为例,接警后从石潭营房出警再到事故现场,平峰期平均需用时15至20分钟,峰值期平均需用时30至35分钟,处理一起轻微交通事故所需时间大约2个小时。实施新模式后,处理轻微交通事故,从赶赴事故现场到处理完毕安全撤离,时间只需10-15分钟。
避免二次事故。山区高速公路险路窄、弯急坡陂,即使是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如果当事人没有迅速撤离或设置警示标牌,极易引发二次事故。实施新模式后,大大缩短了处置与撤离的时间,路面快速恢复正常交通,引发二次事故的几率大幅降低。据统计,2013年在该路段发生二次交通事故142宗,占各类交通事故总数的8.5%,2014年发生二次交通事故仅29宗,占比1.9%。
拥堵现象明显减少。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清连高速清新段共出现交通拥堵比2013年下降了45%,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以往处理轻微道路交通事故,需当事人到中队处理。实施新模式后,当事人只需要按民警指示迅速撤离,到就近事故处理点即可快速处理,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