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藍綠空間!上海這些慢行交通你體驗過了嗎
在海滩上阅读,感受海风与文字的交融。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读书分享乐趣# #旅行中的趣事#
市交通委介紹,近年來,上海著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一江一河等產生的城市空間結構和組織方式的改變,讓慢行交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繼2023年董家渡花橋、楊高路台兒庄路人行天橋、蟠龍路人行天橋、城西口袋公園等項目投入使用之后,2024年,本市持續推進慢行交通與城市公共空間的貫通融合,支撐打造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空間,更好適應多元功能發揮和市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交通管理部門如何打造慢行融合空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構筑復合立體的慢行系統
立體慢行系統是勾連市政道路、各類空間的重要紐帶。自2023年實施慢行交通品質提升工作以來,各區重點圍繞交通樞紐、公共交通站點、密集商辦區、大居等人流密集區域,通過空中連廊、地下通道、過街天橋的建設,實現不同平面慢行空間的高效連通,加強各類空間設施的緊密融合。
立體慢行系統建設過程中,注重保持與地面慢行系統的銜接暢通,並同步考慮了不同人群的通行需求,通過坡道、電梯等的設置,落實無障礙設計,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長寧區 福泉路地下通道
福泉路地下通道,北起福泉路金鐘路交叉口,南至福泉路天山西路交叉口。作為國內一次頂進距離最長的地下人行通道頂管之一,通道在建設過程中面臨福泉路交通組織難、地鐵淞虹路站5號口改造難、周邊管線搬遷難等諸多問題,經與相關權屬單位多次溝通協調、地鐵出入口改造多環節深入研究、施工方案多輪專家論証,逐一攻克了難點問題。
隨著福泉路地下人行通道開通,標志著長寧區虹橋臨空經濟園區“七下八上”立體慢行勾連系統關鍵節點的打通,市民可從淞虹路地鐵站經過福泉路地下通道直達上海薈聚,繼續向西還可經此前已建成的地下勾連通道,抵達Sky Bridge HQ天會廣場,將來還可連通北臨空核心地區的建滔商業廣場、旭輝虹橋國際等地標。同時,福泉路地下人行通道的開通有效緩解了工作日高峰時段福泉路(天山西路-金鐘路)路面大量行人的通行壓力。
打造藍綠融合的慢行空間
藍綠空間是慢行系統的重要功能性組成,一方面,綠道、濱水步道發揮著對市政道路慢行網絡的補充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慢行休閑游憩功能的重要載體。
2024年,各區充分吸收去年同類項目建設的評估建議,更加注重藍綠空間與道路的銜接融合。在串聯生活圈、商務圈、自然圈、文化娛樂圈等人流吸引點區域的綠道、濱水綠道建設時,同步設置充足的出入口與市政道路緊密銜接,使藍綠空間“看得見、進得去”,打造可通行、可休閑的高品質公共空間。
普陀區 大場浦岸線
大場浦是普陀區萬裡社區珍貴的河道水系景觀資源,周邊分布有居住區、商業配套及萬裡街道的公共服務設施,出行、交往活動頻繁。
2023年7月,大場浦岸線貫通提升工程開工。通過鋪設木塑棧道及瀝青步道,實現了沿河慢行貫通,並與富平路、新村路、大華一路、真華路等人行道充分銜接,有效的延伸了萬裡社區的慢行網絡。施工中,結合翻新綠植、新建廊架、設置景觀小品和城市家具等方式,打造了可通行、可駐留、宜交往的濱水線性開放帶,將活力多彩的沿河公共空間開放給居民,充分展現了萬裡沿河的生態活力。
建筑前區空間一體化利用
街道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間,既承擔交通通行功能,又是城市居民最常使用的公共活動場所。作為慢行空間融合的重點板塊,2024年,各區聚焦商業及生活性街道,結合建筑前區一體化設計步行空間。
一方面保障空間功能一體化,即在空間界面上,建筑前區與道路紅線內的人行道平緩過渡並採用整體鋪裝,形成整體連續的步行空間,提供適應較大規模人流的步行區域﹔另一方面,各區結合建筑前區寬度,靈活設置公共座椅、布置沿街休憩空間,吸引人群駐留並參與其中,激發街區活力。
黃浦區 局門路
局門路名稱起源於“江南制造總局”,其北接黃陂南路,起於徐家匯路,南至中山南一路,是黃浦區五裡橋街道一條極具歷史感和文化特色的道路。
此次局門路空間整治北起瞿溪路,南至中山南一路,按照“道路+”城市建設理念,對道路紅線內外慢行空間進行整體優化升級,實現慢行資源高效整合﹔將特有的消防資源融入到街區設計中,打造融合消防知識科普功能的沿街立面和特色分隔欄杆,提升了局門路街區整體的慢行空間品質和步行體驗。
灰空間利用
城市灰空間涵蓋的資源類型廣泛,其中橋下空間由於規模大、人流多、經濟價值高,改造提升潛力大。
近兩年的慢行交通品質提升中,各區通過封閉空間打開、結合市民進出流向提供可供穿越的步道、休憩設施設置、藝術化設計、以及體育活動、兒童友好等特色主題打造,越來越多“沉睡”的橋下灰空間被喚醒,慢行交通對公共空間的改善、對城市活力的激發在這一方小小空間得到映射。
虹口區 江楊南路立交橋橋下空間
從平淡無奇的橋孔空間到煥發生機與活力的休閑健身好去處,江楊南路立交橋豐鎮路以南的橋下空間今年迎來從“灰色”到“彩色”的華麗變身。
此工程點位周邊人口密集,為滿足附近居民健身需求,進一步提升區域風貌和品質,今年4月,啟動橋下空間打造工程。如今,打造后的橋下空間成為包含羽毛球、籃球、籠式足球健身和兒童活動等功能區的綜合性運動休閑場地。場地內還設置了更衣間、休息坐凳、公共廁所、自動販賣機等便利設施,滿足多年齡層、多元化的運動和休憩需求。
此外,今年全市還完成了東茭涇場中路西側新建慢行步道、五角場城市副中心“美麗街區”慢行融合空間、東上澳塘岸線提升、青溪新村退界空間利用、明珠線沿線慢行系統提升等多個空間融合項目,使慢行交通更高效地銜接公共交通,更緊密地融合藍綠空間,讓市民能夠更愜意地漫步城市街道,對慢行的多元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資料:市交通委
(責編:嚴遠、軒召強)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网址:融合藍綠空間!上海這些慢行交通你體驗過了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57402
相关内容
布置 佈置,你分清楚了嗎?居家空間植物布置終極指南!留學期間這些出行攻略值得分享
你的家居夠健康嗎?健康生活五大風水原則,打造幸福健康的生活空間
科技賦能提升出行體驗:乘坐地鐵只需伸伸手 “防曬導航”讓出行更清涼
多肉植物盆栽DIY:新手必學!6步驟打造療癒系綠意空間
天然消除汽車、鞋櫃、冰箱等空間中異味,用這個結果超神奇
京港地鐵推出M地鐵·健康主題活動 解鎖出行新體驗
佈置新手必看!室內植物佈置全攻略,打造舒適居家空間
淺口袋-浴室、房間、客廳濕氣重?各空間除溼這麼做!
創造美麗綠意:水耕盆栽DIY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