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林紫:当“万尼亚”与“教授”在青春里相遇

发布时间:2025-10-12 09:26

万年青与常春藤相互缠绕,增强空间活力。 #生活技巧# #园艺技巧# #绿植搭配建议#

  (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的秋天,不只云淡风轻,还有浓墨重彩——每年艺术节前后,总有好戏一台接着一台上演,而我则拉着女儿、像小时候父母带着我一样,见缝插针、不亦乐乎地赶场子。不过,这次的赶场,我有些提心吊胆:由已故著名导演图米纳斯与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联手打造的契诃夫巨著《万尼亚舅舅》,对十五岁的中学生来说,会不会太无聊?

  怀着被嫌弃和被恐吓“下次再也不跟你看剧”的担心,我一边沉醉于舞台上的精彩,一边诚惶诚恐地悄悄观察身边娃娃的脸色……终于要结束了,当幕布缓缓合上又拉开、演员们开始谢幕时,耳边划过一声只有青春的生命才能发出的清亮喝彩,然后,娃娃拼命鼓起掌来。我喜不自禁,正想跟她确认是否真的看懂了,她却轻轻叹口气,“明天又要回学校了……不过跟万尼亚舅舅和索尼娅比,我们还是很幸福的,班里30多个同学,轮着了解一遍,一年就过去了,还怪有意思的……”


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话剧《万尼亚舅舅》剧照

  我忍不住在心里大大地赞叹,也惭愧起来:人家岂止是看懂,分明还进行了深刻思考——可不是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庄园里,都同时住着“万尼亚舅舅”和“教授”这两个角色:前者勤勤恳恳,一直把供养后者当作精神世界的支撑和努力奋斗的意义所在,可突然有一天发现,这个“支撑”并不足以成为终极“意义”时,信念便顷刻崩塌;后者,则像他自己所说:“把一生贡献给了科学,不懂生活的琐碎。”因为“一向所接触的,只限于书房、课堂和优秀的同事”,所以,当突然面对真实的生活,便觉得“所听见的只是些琐碎无聊的话……我所爱的是成功、声望、到处热烈的欢迎,而我在这里呢,却像是一个被放逐的人啊……”

  精神世界的无意义感,现实生活里的被放逐感——这其实是不少现代人,尤其是正处于自我建构关键期的青少年内心剧场的种种折射。“万尼亚舅舅”和“教授”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构成了成长最核心的命题。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着与“理想信徒”与“现实裁判”这两个角色共处。这场内在冲突的爆发,其实是心中的“万尼亚”觉醒的时刻。当青少年发现,长期信奉的某个目标——比如考入名校——或许无法带来预期的生命意义,当他们察觉所有的努力可能是一场虚无错误的付出时,便会经历万尼亚般撕心裂肺的痛苦,“我浪费了生命!”这种幻灭感强烈,却是走向真正成熟的必经门槛。它逼迫孩子们区分:何为他人赋予的价值,何为自己认可的意义。


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话剧《万尼亚舅舅》剧照

  显然,对女儿来说,“了解30多个同学”就是她当下认可的意义。

  当灯光熄灭、观众离场、各回各的现实时,但愿年轻的心能懂得:不必急于驱逐内心的任何一方。那片喧嚣过后的庄园,那份混合着失望与希望的平静,正是生命最真实,也最富韧性的模样。在接纳与平衡中,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心灵庄园里,成为真正的主人,成为我们自己。

  原标题:《新民艺评|林紫:当“万尼亚”与“教授”在青春里相遇》

  栏目编辑:吴南瑶 文字编辑:钱卫

  来源:作者:王瑜明 林紫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新民艺评|林紫:当“万尼亚”与“教授”在青春里相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0483

相关内容

万尼亚舅舅 我们应该早点儿遇见你
当“新南方”的书写者相遇在南洋
“欢乐春节·美丽河北”河北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在悉尼举行
当代国画艺术家==赵春林
坦桑尼亚部落
【肯尼亚旅游注意事项】肯尼亚旅游需注意什么
上海首批“美术新空间”授牌,艺术嵌入生活
十大受欢迎的印尼土特产排名 到印度尼西亚必买的10大伴手礼
幸福与本性: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当代启示
普林斯顿艺术与社会书单:追寻艺术中的时代精神与风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