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富足的人有什么特质?
生活质量的改善能够让人感到内心的富足。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精神满足#
为什么我们不能实际感受到富裕?
1995年,日本“经营之圣”、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先生和日本文化大师、著名哲学家梅原猛先生开始了著名的“两人对谈”(《回归哲学-探索资本主义的新精神》),他们看到一个现象:日本的经济规模大了,日本成了经济大国,但在日本却不能感受到富裕。
稻盛和夫和梅原猛认为:“这是由于日本人陷入了一种不能感受到富裕的精神结构。他们把已经获得的富裕束之高阁,却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之外去追求什么。他们还认为有一个客观的富裕标准,希望有更多的富裕。”
对富裕的感受,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和我们内在的精神结构有关,稻盛和夫和梅原猛的对谈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规模也大了,也成了经济大国,我们是不是重蹈日本的覆辙?
一世纪古罗马哲学家辛尼加发现:”金钱从来不曾使任何人富有”,看起来人类社会一方面在经历巨变,另一方面,在人性的深处,很多东西并没有变化。
在我做高管领导力辅导、家庭辅导、青少年辅导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探寻、观察:“是什么使一个人感到富足?”我把我的观察和反思与大家分享。
富足的人,有坚固的“内在核心”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在自己的存在(Being)中,要有一个核心(centeredness),如果缺少这个核心,这个人就会感到处在“真空”里,内部的“空洞”,必将带来外部的“冷漠”。从长远来看,冷漠的总和,就意味着懦弱。懦弱,使人们“不敢做自己”,通过“随波逐流”,建立安全感。
孔子说“四十不惑”,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自动进入不惑的状态”,我们发现:四十不惑的状态,是需要一个人艰难而持久地自我觉察、自我对话、自我探寻、自我破碎、自我整合。
那些不断坚固自己“内在核心”的人们,在这个压力、浮躁、过于功利的时代,通过“内在核心”来整合、统摄生活的整体,不让生活撕裂开。坚固“内在核心”的人们,都探索了自己的角色、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价值观,并将生活建立在使命、价值观之上,承担自己的角色。
我们发现:人们一旦开始探索自己,就会发现在自己内心深处,有爱和被爱的渴望。事实上,坚固自己“内在核心”的人们,就是让自己的“内在核心“,被爱所充满。孔子也把”自爱“、懂得爱自己,是明君子。(见《荀子·子道篇》)
爱,这个字最早的起源,是“欠”和“心”组合起来的文字……当人用心去感受爱的时候,会惊叹的张大嘴巴,感到自己亏欠这份爱。带着这样的心态,面对自己、别人、世界,就会把你的爱奉献出来。可惜,随着文字的演化,欠和心都消失了。
如果没有“内在维度”的升维,人们就会过分“带着焦虑和缺乏感”投身于劳作,其结果会使我们赢得了世界却失去了心灵。
富足的人,懂得“限速与停顿”
如果我们的生活步调快得像风驰电掣的汽车、忙着加班、忙着赶期限、忙着猛踩油门开过黄灯、忙着吃饭赶着下一个会议……计算机、手机、电视、电影,填满了生活的每个缝隙……我们怎能顾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人生就在昏天暗地的忙碌中失去焦点,视野变得越来越窄……一群过于忙碌的人组成的组织(包括家庭),常常陷入“系统性的短视”,看不见“显而易见的现实”。
富足的人们,懂得限速,他们知道自己身体、情感、头脑的节律,就像一呼一吸那样,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处在一个节奏当中……如同长跑,一旦节奏乱了,就不会跑太远了。
富足的人们,懂得停顿,他们好像很会玩……他们在玩中,把速度慢下来,让自己停顿一下……富足的人们,在旅游、摄影、跑步、爬山、长走、瑜伽、画画、音乐、阅读、假期等活动中,发现乐趣,他们“剥去成人的面具,找到内心的孩童”。正如卡尔•荣格所说:Without this playing with fantasy no creative work has ever yet come to birth . 没有充满幻想的玩乐,任何创造性的工作就不会产生。
富足的人,
累积了丰富的“穿越个人不连续性”的经验
我们常常谈起企业所面临的“不连续性”,事实上,“不连续性”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一个婴孩,离开了母亲的子宫,又不能自由地行动......一个孩童,第一次进入幼儿园……一个男人,第一次做父亲……一个人,第一次当团队领导……死亡,也是最后的不连续性……不连续性,意味着离开了旧世界的“子宫”,对新世界,我们还不是很熟悉,也不会在新世界自由行动……
雅斯贝尔斯发现:人生有各种不连续状况:当这些不连续状况出现时,便是人必须思考,作出抉择和超越的时候。
富足的人们,面对生活各个领域的不连续状态,像孩童一样去学习、去失败、再尝试……他们每穿越一个不连续性,就会对生命的真相更有把握,更加强大,更加谦卑地面对这个世界和他人,他们就会超越财富去看待成功、幸福。
一个小猫,通过本能就能成长为一只猫;一棵树苗,通过自动生长就能成为一颗树……但是一个人,只有通过他日复一日的选择、决定,才能完全成为人。穿越不连续性,需要勇气,怪不得心理学家把勇气作为“人存在的根本”。
富足的人,敬畏和尊重他人
调查显示:高达90%的人认为,人际关系,最能增进人的富足感和幸福感。的确,爱与被爱,是生命存在的最大幸福。马丁布伯,在《我和你》一书里面,描述了两种截
然不同的人生。一种人生他其他人当作“它-it“,即把他者,当作满足我需要的”它-it“,他者变成了我利用的对象,满足我利益、需要、欲望的工具;
另一个人生,把其他人看作”你-THOU“,这是一个大写的”你-THOU“,把他者当作独特、尊贵、丰盛的生命看待,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是与另外一个尊贵的生命相遇。马丁布伯提醒大家,你看待别人的方式,其实就是看待自己的方式,当你把别人看作”它-it“的时候,你也把自己看作”它-it“了。
爱别人的起点,并不遥远,就在家庭中。人际关系中的尊重他者、理解他者、认同他者、关爱他者,都是先在家庭里体验到的。
富足的人,不会让金钱压榨自己的生命
根据生活实际调整自己对金钱的看法,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作为领导力教练,我们也发现:人们从学校毕业进入职场,很少有时间停顿一下,问问自己:我是怎样看待金钱的?金钱对我有多重要?我的原生家庭如何看待金钱的?对我有什么影响?金钱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吗?金钱的问题会影响家庭的氛围吗?我的家庭有没有共同的财富观?我是否会因为金钱问题而内心不安?……
洛克菲勒在儿子即将踏入社会之际,写给儿子一封信,命名为《直面金钱》。他认为在生活的开端,必须提醒儿子对财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财富仅是万物的外表,而非核心;钱可以买到食物,却买不到好胃口;钱可以买到药品,却买不到好健康;钱可以买到相识,却买不到好友;钱可以买到享乐,却买不到安宁与幸福。”……
富足的人,对金钱有了深刻的反思,既不排斥金钱,也不让金钱压榨自己,我们不能从金钱中获得生命……他们知道金钱的功用,也知道金钱的“无能”,把金钱放在生命最重要的地位,可能会牺牲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慷慨、同情、移情、善良、公平、公正、正直、审美、创造力、想象力……甚至生活本身也会变得沉闷、无趣。古老的箴言提醒我们:“把钱当成你的神,它会像魔鬼一样奴役你”。
富足的人,让生活简朴起来
简朴不是寒酸,而是把与生命无关的复杂性舍去;简朴不是把生活过于简化,而是让生活既丰富又充满秩序;简朴,不是在世界的“流行大潮”中,确定我们的航向,而是在整体的“内在核心”下,去为自己导航;简朴,是对世界的复杂性做的减法;简朴使我们得以进入心灵的深沉静默中;简朴,给自己留出更多独处的机会。正是简朴,给自己留出很多时间,去感受生活、感受别人、感受自己、感受自然、感受超越。
富足的人们,让生活简朴起来,他们在衣、食、住、行、人际关系等方面实践着简朴的生活,他们也在信息摄入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要知道,现代的智能手机,提供了海量的信息,稍不留意,就会陷入信息“过量摄入”的情境中。我们发现:简朴,和生活的有趣和丰富有很大的关联……例如,那些能安排自己跑“铁人三项”的人、能安排自己安静爬山的人,生活都有简朴的一面。
富足的人,留下珍贵的遗产
搬家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次搬家,发现需要带走的东西很多,真要舍弃什么,还真不是容易的事。
我们这一生,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次特殊的“搬家”,这次“搬家”,你无法带走任何东西……这次特殊的“搬家”,就是死亡……你将从这个世界,“搬家”到另一个世界……
有个企业家朋友说:我不敢思考“死去以后,会留下一些什么,让人们忆念……因为我现在做的事,和我的想留下来的,一点关系没有”。
富足的人,所看到的时间不是片段的,而是长远、一生甚至更久,从而蕴蓄着一股深远的生命力,深深嵌入生活的每一部分,成为每次选择背后的推动力。
富足的人,越老越精彩
一个女人,为了让自己的容貌永驻,耗尽自己的财产,做了100多次整容手术,还是逆转不了生命衰老的轨迹,怪不得有些人感叹:“年华老去简直就像踏进监狱”……如果这样说的话,每个人最终的结局,好像是生命的监狱。
事实上,我们发现那些富足的老人,不管年纪多大,他们总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事们还在后头呢!……贝尔,84岁成功地制造了电话机、莫奈76岁开始画睡莲系列(85岁才完成)、摩西奶奶100岁的高龄依旧专注作画……这些富足老年人的特点就是:时时感恩、活在当下、关怀别人、乐于服务、不畏惧死亡。正如摩西奶奶所说的:“今年我一百岁了,我往回看,我的一生好像是一天,但这一天里我是尽力开心、满足的,我不知道怎样的生活更美好,我能做的只是尽力接纳生活赋予我的,让每一个当下完好无损。”
郑志文
网址:感到富足的人有什么特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5930
相关内容
内心富足的人,都有哪些特质?财富的本质是什么,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财富(平静 爱……)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富足
#富足的生活#人生有这八样就是富足
谈《富足》:从生存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真正的富足是贵和雅
为什么生活在富足年代,你却始终会有匮乏感
精神富足什么意思
什么是,精神上的富足,有哪些?
什么是满足感?
心理富足的人更容易感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