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篇】06. 把“说不定能用上”变成“有没有无所谓”

发布时间:2025-10-18 00:28

'生活哲学短篇:简单生活,从断舍离开始。'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生活哲学短篇#

本期内容 

1、如何转变心态:把“说不定能用上”变成“有没有无所谓”

不知道你家里有没有那种给鸡肋代言的东西?放着吧好像总也没用上,扔了吧又觉得有点可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看,怎样扭转心态,让你心里那些“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的东西”,变成“有没有其实都无所谓的东西”。

上次分享的时候,我强调了厨房的整理对于金钱管理的重要性,提到每个人只用一套餐具,能非常明显地减少金钱的浪费。但是,厨房乱可不仅仅是餐具的锅。还有各种各样的厨房用品,像什么蒸蛋器啦、酸奶机、奶油枪、咖啡机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在占用着厨房的空间。

而其中有一部分厨房用品真的是平时做饭的时候用不太着,就偶尔需要的时候才拿来用一下。你看啊,我刚刚提到的酸奶机、咖啡机,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特点?这些东西可能当时买的时候是觉得“诶?这个东西好方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然后美滋滋地塞进了厨房的柜子里。

这种“说不定以后什么时候会用上”的心态,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浪费,因为你会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持续地去冲动购买一些短时间内用不着的东西。所以,要想减少浪费,积累存款,做好断舍离,实际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扭转心态。想着“说不定以后什么时候会用上”是不行的,你需要把这种想法转变成有没有这个东西都没关系

那么,为了转变心态,把“说不定能用上”变成“有没有无所谓”,在行动上,咱们又该怎么具体操作呢?

那么在详细解释这3个办法之前,我想先和你回顾一下阻碍咱们去断舍离的最大阻力,同时也是“说不定以后能用上”这种心态的一个心理根源,其实就四个字:“不想放手”。


我们到底为什么不想放手,或者说容易拿得起放不下呢?



这背后,就是我在断舍离这个篇章的开头分享过的先赋效应(endowmenteffect),它的内涵比较接近我们俗称的“敝帚自珍”,也就是说,咱们人类呢,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东西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就算那个东西已经用不着了,还是不舍得或者说抗拒去放手丢掉它。



就比如说,你今天本来打算好好收拾一下厨房,可是一看到自己比较在意的一些厨房用品,就又会觉得说,“嗯……万一以后能用到它呢”,结果收拾了半天还是没扔掉多少东西。再举个例子,你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发现孩子的一个旧马克杯很久都没用过了,所以想把它处理掉,但是和孩子这么一说,他马上就急了,说那个杯子他以后还会用的。



这些事情背后的心理其实都是先赋效应。而且很多时候某个东西所谓的高价值,只有它的所有者能get到,其他人很可能是理解不了的。而如果家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心理,那最后,这个家真的很有可能到处都是“用不着的东西”,因为每一件东西,所有者都想留着它过年。



总结一下,希望你能记住“先赋效应”就是阻碍我们去断舍离的心理根源,因为其实只要你对自己的心理和心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那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难找了。

想要解决问题,必须去做实操。那回到我前面剧透过的3个整理厨房用品的方法,咱们来看看具体是怎么个实操过程。

a.给所谓的以后定一个期限。

有句话相信你也比较熟悉,就是: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在我看来,这句话也不是鼓励咱们一定得把所有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而是强调说,时间上的期限感是非常有利于提高行动力的。

厨房的整理也一样,当你看到一样东西,觉得以后也许会用到所以不想扔的时候,你就给自己这个模糊的“以后”定一个期限。我的建议是把它定为“一个月以后”。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确定某件东西要不要扔,就问问自己,“一个月内我会不会用到它”。假如答案是肯定的“会”,那你就把它好好放在厨房的架子或者抽屉里某个固定的位置上,用的时候也方便拿。假如答案是否定的,1个月内你用不到它,那就毫不犹豫地把它丢掉,不要再留着过年啦。

退一步说,假如你就是实在舍不得扔东西的话,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随便找个空箱子,拿它作为家里的“准垃圾箱”,然后把那些你看来看去都舍不得扔的厨房用品放到里面,如果3个月都过去了,里面的东西还是一次都没用上,那“准垃圾箱”里的东西就可以直接处理掉了。你可以把它们当垃圾丢掉,也可以把它们当二手商品卖掉,不仅不是浪费,说不定还能收回一些钱。

b.反问自己如果东西没了还会再买吗

要想把“说不定能用上”的东西变成“有没有无所谓”的状态,这个反问的角度是非常关键的。原因在于,通过假设“这件东西现在没了”,能让我们暂时切断自己和物品的所有关系,从而克服“自己的东西价值高”这种敝帚自珍的先赋效应。同时,以“还会不会再”作为一个判断标准,能让你再次衡量一下,那件东西到底有没有让你为它花钱的价值。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答案是“还想再买”,那说明它对你来说真的蛮重要,往往也是你平时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东西。对于这类厨房用品,你可以好好地把它们放在厨房架子上方便取用的地方。相反,如果你的答案是“不会再买”,那马上可以判断出它就是白白占用厨房空间的东西。和第1个办法的处理方式一样,要么直接扔掉,要么放在“准 垃圾箱”里,最晚3个月以后做最后的处理。

c.避免大脑混乱,培养利于存钱的思维方式。

“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如果你的厨房里全是这样的东西,那你一进到厨房里,脑子就是乱的。厨房里的架子、柜子、水槽、抽屉,视线所及的地方充斥着太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过剩会让你在不知不觉当中积累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因为大脑每天能用的能量是有限的。哪怕是为了给自己的脑子省点儿电,你也应该把厨房收拾好,只留下必要的东西。这样一来,再去买厨房用品的时候也更容易判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金钱浪费,告别月光,开始存款。

同时,除了通过断舍离减少厨房用品的数量,按用途和使用频率给各种厨房用品一个固定的位置,也能给你的大脑减轻负担,你不需要特别去记每个东西都在哪里,去采购新用品的时候脑海里也更容易出现画面感。

定一个期限,问一个问题,换一种方式,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简单?

只要你意识到抗拒断舍离的心理背后,是“不想放手”的先赋效应,然后换一种更客观、或者说更旁观者的角度去重新判断物品的价值,厨房的整理就不会再是一个难题。这种新角度就是“1个月内能不能用上”以及“没有的话会不会再买”。

以整理厨房的实践为契机,我希望你能意识到一点,那就是“说不定以后会用”这种想法真的要不得。“以后”这个词太模糊了,完全没有期限感。就像“改天”一样,“改天”到底是哪天呢?而所谓的拖延症,不就是总想着“以后再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膝盖中了一箭?残酷的事实就是,“以后找时间弄”这种模糊的想法会让你更加拖延,很大概率上,你想的那个以后永远也不会来的。所以,扔掉厨房里那些“说不定以后会用”的东西,就是扔掉你人生里的“以后再说”,这种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对抗拖延,提升效率的练习。

我们身边那些过得富足的人,他们的性格经历可能各不相同,但通常在做事的时候有一点非常相似,那就是知道时间的宝贵,并且在行动上尽力避免拖延。如果发现了需要做的事情,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以后再说”,而是“现在就做”。

本期总结 

1、如何转变心态:把“说不定能用上”变成“有没有无所谓”

a.给所谓的“以后”定一个期限。

b.问问自己“如果没了还会再买吗”。

c.避免大脑混乱,培养利于存钱的思维方式。

听后思考 

放弃“以后再说”的心态,清醒而有期限感地度过当下的每一天吧。如果有收拾房间的念头,那就马上动手。因为现在的行动累积起来的,就是你自己的未来。焦虑和混乱给不了你财富,但是每天的充实和内心的自信,可以。

那么今天的小任务,就是回想一下你这周、上周,甚至上个月里,有没有想做却一直拖着没有做的事情,有没有想约却一直没去约的人,然后挑一件马上行动起来。

网址:【断舍离篇】06. 把“说不定能用上”变成“有没有无所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3337

相关内容

读断舍离有感11篇
简单断舍离生活
所谓的人生整理其实就是“断舍离”的过程
职场“断舍离” 上班无压力
知日·断舍离
抚慰心灵的治愈说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心灵疗愈说说)
家有小学生,4⃣️招搞定儿童房收纳断舍离
不管是否断舍离, 这篇衣柜收纳心得你都用得着
《断舍离》
无须断舍离的德国式简单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