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一回《日本人的生活哲学》,在“小生活”中寻找“小确幸”
生活哲学:在困难中找到生活的小确幸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人生小确幸#
前两年去日本大阪游玩,吃到了当地的美食,也游玩了美丽的景点。虽然日本的建筑和美食让我意犹未尽,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日本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还记得在排队办理入住的时候,酒店服务生会面带笑容的给每一位带着旅行箱的旅客递上一块小毛巾。毛巾的温度适中,不烫手,握着这个暖暖的小毛巾,会感觉旅途的疲惫似乎也得到了一些缓解。在餐厅用餐的时候,一位老人身着西装,带着老伴慢慢走向整个餐厅最好的位置。这是他为了庆祝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特别预定的。在场的所有人,为他们热烈鼓掌,送上诚挚的祝福。
日本人对于生活细致的追求,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如果信步走进无印良品,你会发现,不管你是想买当季的新款衣服、日常生活用品,还是买点零食填饱肚子,在这里都能一站式搞定。
追求每个生活细节的背后,是日本人对于“小生活”的执着。那是什么让日本人那么执着于这些“小”的事情呢?我想在三桥由里香的这本《日本人的生活哲学》,能找到一些答案。
三桥由里香在日本出生,在纽约长大,身上兼具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她了解日本人的生活,也知道西方人对于日本人生活的好奇。英国BBC找到她,希望能写一本关于日本人生活的书,这才有了《日本人的生活哲学》这本书的诞生。
BBC之所以会对于日本人生活产生好奇,这是由于日本的百岁老人是目前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数量已经超过7万人,并且这个数字在49年时间里被不断刷新。有人采访过几位长寿老人,他们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名词,叫Ikigai。到底什么是Ikigai?今天就不妨跟着我一同翻开这本《日本人的生活哲学》,看一看Ikigai拥有着怎样的魔力?
日本人的Ikigai生活精髓,千人千面说起Ikigai,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从字义上来讲,“iki”在日语中是生活的意思,“gai”是意义、价值,直译是“生活的意义”。研究人员在一个长达七年的研究中发现,生活中贯穿Ikigai的人即使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仍然比其他人多活七年。
那么这个Ikigai到底是什么东西?好像还是没太看明白。其实,这个东西,还真的就说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人的Ikigai,就和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日本人心里也有一千种Ikigai。
西方人普遍将Ikigai认为是一种对事业的追求,他们觉得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事情,就是在工作中。当然,不止西方人这么认为,当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很多工作狂也是这么认为的。我相信,不少在华为、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公司工作的人,也有一大部分是这么认为的。
甚至,有些家长也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学习是孩子当下的“事业”,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没有前途。这些家长们从来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电视剧《安家》中,一个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天天被骂,结果孩子成绩依然没起色,母子关系也逐渐恶化。
而在房似锦他们设计让这个妈妈卖了房子,将孩子转去私立学校后,这个家庭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在新学校成了尖子生,代表学校参加了机器人比赛。看到孩子获奖无数,作为家长自然喜上眉梢,于是,原本紧张的母子关系,瞬间就变得融洽许多。
这种融洽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Ikigai的诠释呢?
从细小之处出发,这才是Ikigai的真谛其实,要说到细小之处,第一个映入我脑海的,是日本的茶道。虽然中国才是茶道的发源地,但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一般年轻人喝茶基本都是拿一个茶包用开水泡一泡,非常的西式。传统的功夫茶,已经很难在国内随处可见了。
而日本自中国唐朝开始,就传承了茶道文化,并且保留至今。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 吃茶去 ”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 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哪怕是小小的一门茶道,也被日本演化出了不同的精神。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 茶道 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 和敬清寂 ”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如今,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哪怕是一件我们看上去不以为意的一件小事,日本人也很喜欢将这件事做到极致,这也许就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工匠精神”。
在日本,有很多“家族企业”式的小工厂或者小商店。信步走在一些小路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特色小店,而这些小店的主人,往往已经是第四代甚至是第五代传承人了。所以,在日本,网购倒并不怎么流行,日本人反而更喜欢在这些随处可见的小店中买东西。店主人和来买东西的顾客成了老相识,大家平日闲话家常唠唠嗑,这样的生活,别有一番滋味。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于他们自己家族的事业,哪怕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他们也始终追求如一。
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曾经连续四年,被评为“全世界最干净机场”。在机场,经常能看到一个瘦弱的甚至是毫不起眼的背影,在机场里兢兢业业做着保洁工作。这个背影的主人名叫新津春子。
新津春子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能对80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能够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分,一般人不知道的怎么除掉的顽固污渍,她都能凭着专业能力找到方法,靠一块抹布和拖把就能把羽田机场变成最干净的机场。人们评价她:“她的工作已经远远超越了保洁工的范畴,简直是在干技术活。”
二十多年将一份工作做到极致,使得新津春子成为日本国宝级的匠人,知名的NHK电视专门为她拍了一部纪录片。
不管在做什么工作,日本人都用一种匠人精神来对待。正因为如此,除了东京以外的地区,你总能看到一些属于日本独有的传统工艺和特色,这些特色,也是Ikigai的真谛所在。
如何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找到我们的生活价值?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我们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准点上班,准点下班,工作上的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客户对于我们的方案非常满意,领导对于我们的成就加以表扬。同事和下属常常会给我们递来羡慕的目光。回到家后,闲暇时间要么用来陪伴孩子,要么给自己倒上一杯咖啡,坐在午后的阳台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
永远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做的方案被客户一天一个想法,批得体无完肤。因为客户拖沓不做决定,却被领导认为是我们办事没有效率。同事完成手头的工作,直接下班,而自己还在没日没夜的加班。回到家,孩子已经熟睡,而自己却狼狈地赶紧吃几口饭,继续做手头上的工作……
但其实,我们是否太将工作“当回事”了呢?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那些能被自己爱好养活的那群人。但事实上,有多少人是将自己的爱好当成工作的呢?大部分人都是做着做着,才慢慢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哪怕是新津春子,她也不是生来就相当一名保洁员。
那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无法将工作和生活实现一个平衡呢?那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太想把生活和工作划分开来,想做到“公私分明”。但其实,一天24小时,我们有至少一半的时间需要耗在工作上,这样的工作又怎么可能和生活完全撕裂开呢?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工作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给工作“重新塑形”。简单来说,就是让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上手。
我之前在公司的时候,经常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手头的工作。领导对此非常诧异,甚至让我在公司内部做一个分享会,谈谈自己如何高效工作。而我在分享的时候,第一个提到的,就是给电脑装上我习惯用的软件。
因为做文案工作,每天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而这些资料我一个脑子显然记不过来。我会重新下载一个OneNote或者印象笔记这样的软件,还有Xmind导图,来帮助我将收集的资料分档归类。这样一来,我在写新东西的时候,就能随取随用,而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来整理。
而我曾经问过周围的同事,他们除了系统自带的一些软件外,并不会选择给电脑装一些自己习惯使用的软件。因此,他们的效率自然也就没那么高了。
其次,当我们每天在公司和家之间做定点往返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份工作我到底想要得到什么?或者说,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初心是什么。
如果你暂时没有想法,我倒是可以给你几个问题清单:
我正在做哪些工作? 我对这些工作有什么感觉? 我是如何花我的时间的? 我实际上是在和谁交谈和联系?虽然这些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如果你真的按照上面的四个问题来扪心自问一下,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其实是属于另一个领域;原来自己并非不喜欢这份工作,而是因为自己想要得到更多;原来主要的时间都浪费在某个地方,那自己下次改进就好了;又或者你终于发现,自己的目标客户不是那些经常抱怨却迟迟不成交的客户,而是那些喜欢偶尔被你吹捧一下,但付钱却异常爽快的客户……
如果你用10到20分钟,一个月给自己做一个复盘提问,我想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最后一点,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学会不断尝试。
一次同学聚会,当初班里成绩一般的夏丽现在成为某新媒体资深编辑,这让我们很多人都感到诧异。因为我们当初的专业是香精香料,很多人都去了研发机构或者在类似的领域里打拼,但夏丽却做了一份完全不相关的工作。她说,自己当初也曾经犹豫过,但她因为不想继续做枯燥无味的实验室工作,所以也一直在寻找机会。
后来她开始试着模仿给一些公号的爆文,然后尝试给一些公号平台投稿,慢慢地,经过半年多的积累,她开始收到一些平台的约稿。然后就越做越顺,一直到如今成了资深编辑,年薪五十万。如果没有当初跨出的那一小步,也许她到现在还和我们一样,每天闻着刺鼻的气味,不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就是在前往实验室的路上。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找到Ikigai,或者说找到我们人生的价值,似乎并没有那么的难。当我们埋头于为了生活打拼的时候,我们需要偶尔停下脚步,需要问一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吗?可能每个人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会有不同,但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让自己和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幸福的日子。如果闷头打拼的结果,却是家人和我们渐行渐远、我们逐渐将生活抛诸脑后,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网址:体验一回《日本人的生活哲学》,在“小生活”中寻找“小确幸”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4056
相关内容
园园的生活哲学: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平凡生活,乐在其中: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大智慧
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生活哲学】治愈生活:在日常小事中寻找幸福与满足
生活中的小确幸:如何在日常点滴中找到快乐?
感恩与小确幸:如何在繁忙中找寻生活的幸福密码
治愈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原创)
寻找生活中的哲学精选8篇
《日本人的生活哲学》:Ikigai,从生活中发现幸福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