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使用阻力带进行肩部抗阻力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生活技巧# #运动锻炼技巧# #运动康复训练#
(来源:麦澜德)
转自:麦澜德
一、临床背景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一种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在多次妊娠、分娩和更年期后的女性群体中较多。SUI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还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常因尿失禁问题产生社交焦虑、情感困扰,甚至引发抑郁症状。SUI若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大部分患者在未来10年将会进一步发展为重度尿失禁。

二、治疗现状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盆底肌肉训练、手术治疗等;然而对轻度和中度的患者,非侵入性治疗手段更受青睐。抗阻肌力训练是一种通过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控尿能力,但单一抗阻肌力训练对肌肉功能严重衰退或训练依从性不高的患者, 疗效有限。近年来,生物反馈电刺激的介入能够更直观地引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引起了相关研究者关注。上述两种方式联合治疗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对SUI患者盆底肌力、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近期,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孙小丽团队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对SUI患者盆底肌力、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凯格尔训练策略提供参考。

三、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轻中度SUI患者103例分为单一组(n=51) 和联合组(n=52)。纳入标准: ① 符合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盆底功能评估明确为轻中度;②年龄20~65岁;③临床资料齐全且均有性生活史;④病程≥3个月,需对盆底肌进行锻炼;⑤依从性好,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研究前有进行过手术、药物、物理治疗等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②对本研究所用干预方案不耐受或依从性。
五、研究方法
单一组实施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患者仰卧位,膝盖微屈,确保舒适;采用凯格尔盆底肌运动法,引导患者进行盆底肌的基本收缩练习,每次收缩10s,然后放松10s,每天训练1次,每次30min,持续4周。联合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设备进行治疗,患者排空尿液后平卧于治疗床上,将治疗电极置入阴道内3~4cm处,电流强度10~20mA, 频率5~50 Hz, 调整患者适宜的电流强度及震动频率,以患者自觉盆底肌肉收缩但无不适为宜, 通过设备显示屏实时监测患者盆底肌肉活动情况, 每次刺激2s, 休息2s, 每天1次,每次共15min;隔日1次,共治疗4周;同时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具体治疗步骤同单一组一致,均于治疗结束3个月后入院复查。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分析数据. 计量数据以(x̅±s )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 描述,行χ²检验。以P <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六、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单一组,年龄(45.2±9.1)岁(30~65 岁),体质指数(21.5±1.4) kg/m2 (19.8~24.7 kg/m2),病程(7.36±2.15)年(3~15年),病情程度轻度31例、中度20例,初产妇29例、经产妇22例,经阴道分娩35例、剖宫产16 例。联合组,年龄(45.7±9.1)岁(28~64岁),体质指数(21.3±1.6) kg/m2 (20.1~24.1 kg/m2),病程(7.26±2.47)年(3~17 年),病情程度轻度28例、中度24例,初产妇27例、经产妇5例,经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14例。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
2. 临床疗效
联合组治愈43例、有效6例、无效3例, 单一组治愈33例、有效8例、无效10 例, 治疗总有效率联合组(49例,94.2%) 高于单一组(41例,80.4%) (χ²=4.471,P =0.034)。
3. 生活质量
治疗后3个月, 两组I-QOL 评分、PISQ 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均P<0.05) 。见表1

4. 血清松弛素
血清松弛素,治疗前联合组(338.74±98.24 pg/ml)与对照组(330.72±95.12 pg/ml) 无差异(t=0.421,P=0.675);治疗后3个月,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260.95±82.19 pg/ml)低于单一组(307.21±80.17 pg/ml)(t=2.891,P=0.005)。
5. 盆底肌肌力
Glazer评分,治疗前联合组(1.34±0.40分)与单一组(1.29±0.36分)无差异(t=0.664,P=0.509);治疗后3个月,两组均升高且联合组(2.94±1.08分)高于单一组(1.45±0.53分)(t=8.845,P<0.001)。
6. 尿失禁程度评估
ICIQ-SF评分,治疗前联合组(8.06±1.69分与单一组(7.95±1.56 分)无差异(t=0.342,P=0.733);治疗后3个月,两组均降低且联合组(5.24±1.58分)低于单一组(6.15±1.73分)(t=2.854,P=0.005)。
七、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在治疗SUI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尿失禁程度,恢复血清松弛素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文献解读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抗阻肌力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4404
相关内容
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腔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骶四针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与护理
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综述)
关爱女性盆底肌、腹直肌 ,为提高生活质量添活力!
为期8周的低压力运动训练计划对尿失禁和盆底肌激活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分析
尿失禁自我锻炼疗法—盆底肌训练和膀胱训练(二)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