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车票的消失,如何改变14亿人的出行?

发布时间:2025-10-21 22:44

多买一张返程票,万一行程有变可以改签。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出行建议# #火车票购买技巧#

十八岁,求学的车票攥在手里微微发潮,你拖着比自己还重的行李箱,把故乡甩在身后。

二十岁,一张硬座票带你穿越山河,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望着窗外的山林变成麦田,再变成零星灯火与无名站台。

还有那些疯狂的奔赴、突然决定的远行、冲动买下的车票,那紧握的郑重,那票面上的旅途痕迹,都曾记录着美好与期待。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是纸质火车票退出历史舞台后的第一个“无纸”长假。

曾经攥在手中微微发潮的票根、闸机前慌忙翻找的窘迫、窗口前排起的长龙、忘记打印报销凭证的慌乱……都已随着9月30日纸质车票的全面停用,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从“可触摸”到存记忆

“生活本平淡无奇,浪漫的是我们为它写下注解。”对于张雯而言,火车票根不只是一张单薄的纸片,更是她情感寄托以及记忆的承载。

离家求学的忐忑、假期归家的期盼、工作变动的辗转……每一张车票背后都关联着一串具体的故事。

这些票根被她静置于抽屉收藏册里,但每次翻阅,指尖轻抚过票面上凹凸的车次与模糊的日期时,心中仍会泛起层层涟漪。

2015年秋,张雯第一次离家远行,前往千里之外的湖南求学。窗外的风景从熟悉变为陌生,手中的车票,是她离开家的第一个“凭证”。

“一路上,我内心满是对未知生活的担忧与想象,校园里里的环境如何?遇到的同学会是什么样?一个外乡的我又将如何在新的环境成长。”

2019年,大四的张雯到苏州实习,上海与南京成了她频繁出差的城市。新的车票,成为她实习经历的珍贵印记凭证,默默见证着她在职场中的点滴进步。

苏州水乡的温婉、上海的繁华喧嚣、南京城的厚重历史,都随着铁轨的延伸,一点点融入她的生活与认知。

“车票上的站点,如同我成长路上的坐标,标记着我一步一步的前行,也拼凑起我跌撞却坚定的模样。”张雯凝视着车票上的日期,往日在陌生城市努力打拼的时光仿佛再度浮现。

2015年时的她不曾想到,十年后,这些承载着青春、期待与成长的纸质票根,会成为历史。

从递出车票到递出指南

在西安站工作了十多年的售票员董飞,亲历了这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

“十几年前,我们卖的更像是‘傻瓜票’”董飞回忆,“旅客说‘要一张去宝鸡的票’,我们直接出票就好。”

那时,每逢节假日,大家手里都攥着现金排队买票,火车站28个窗口从早排到晚,她压根想不起来吃饭喝水,只念叨着要把排队的旅客们顺利送走。下窗口,还要背着数十万的现金结算上交,忙完这些,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一旦遇到大规模列车停运、晚点,售票厅更是挤满了焦急等待退票、改签的旅客,看着面前黑压压望不到头的队伍,董飞的心里也开始跟着急,“那时候压力很大,不敢出错,不敢马虎。”

如今,喧嚣的售票大厅已变得安静,退票、改签等大多数业务,只需要旅客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董飞的角色从“售票员”逐渐变为“服务指导员”。

排队的人少了很多,人们的需求变得多样而具体,这对铁路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更多是教旅客使用电子发票、注册12306、查询积分等。”董飞说。

现在,绝大多数业务都能在手机上完成,服务的内涵更丰富。车站窗口正从单纯的售票点,演变为数字化出行的“教学点”和咨询台。

从3.8秒到1.3秒

电子客票让“一证通行”成为常态,电子发票则让报销流程实现“零跑腿”。

这一转变,让许多像董飞一样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体力消耗与精神压力中解脱,也让每一位普通旅客无须再为打印车票、保管票根费心费时。

出行,正变得简单而方便。

进站闸机前,再也看不到手忙脚乱翻找车票的狼狈。行程变更时,免去了在售票厅人潮中苦苦排队的煎熬。报销凭证时,节省了专门排队打印的时间与心力。

常年往返于西安与延安之间的商务人士王勇表示,“以前行程紧张时,还得挤时间找机器打印报销凭证。现在好了,车票直接电子化,报销流程无缝衔接,为我省去了很多麻烦”。

180天的超长申请时限,打破了传统票据“过期作废”的担心,赋予“王勇们”更灵活的行程管理空间。

出行,正变得“随时随地,一键完成”。

据国铁集团数据显示,电子客票推广后,人均进出站耗时从3.8秒缩短至1.3秒,降幅达66%。“双节”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3亿人次,全部凭“证”进站,这一方式,悄悄改写了中国人与“远方”的相处方式。

这份“巨量”便利的源头,正是一张由科技编织而成的无形网络。互联网构建了数字出行的基础,移动支付提供了顺畅的体验,人脸识别实现了“秒级”通过核验。

从厚重的硬板票,到轻薄的磁纸票,再到无形的电子车票,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出行变迁,既折射出不断升级的民生需求,也彰显着数字化技术带来的高效与人性化服务。

尽管,可以触摸的时光凭证“一去不回”,但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群众而言,这份“失去”换来的,是未来每个人的方便与快捷。 

同时,数字化浪潮中,铁路部门并未忽视“慢行者”。

西安站售票车间副主任陈莉萍介绍,“针对老年旅客可能面临的操作难题,我们在自助机旁增设了‘行程信息提示单’打印指引,上面清晰标注了车次、座位、检票口等关键信息,呈现形式与原纸质车票一致,确保老年旅客能快速、直观获取乘车信息。”

她补充,铁路部门还将持续优化设备指引,完善适老服务措施,确保数字化转型成果惠及所有年龄段的旅客。

网址:一张车票的消失,如何改变14亿人的出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9169

相关内容

12306“上新”!“售票之变”温暖亿万旅客出行
春运狂潮来袭!铁路12306车票已售出4.2亿张,抢票攻略看这里!
一张电影票根“联动”251亿元消费
【智行火车票】智行火车票免费下载
假如中国人口减半,从“14亿”减到“7亿”,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告别一张票 留住一份情
14亿人口8亿人负债4亿人逾期
失信被执行人怎么买飞机票
让亿万旅客出行更美好
ETC出行后,如何查询通行记录,开具电子发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