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毛孩子”走进银发生活 心理健康、情感陪伴、消费习惯……宠物正悄然改变老人的生活
与宠物散步是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宠物陪伴的乐趣# #宠物陪伴的情感价值#
关注
宠物成为陪伴老人的好伙伴。
扫码倾听本版有声新闻
青岛早报《常青树》周刊“有声阅读”自2022年推出以来,深受广大中老年读者的喜爱,成为银发族文化消费的新选择。周刊的主要文章配有一个有声二维码,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倾听有声新闻。新闻内容由专业播音员以舒缓清晰的语调录制。“耳朵阅读”正悄然改变着银发族的文娱生活方式,让知识获取不再受限于老花镜和纸质书,真正实现“闭目可享,开耳即听”的文化养老新体验。来吧,来到《常青树》有声周刊,体验声声入耳、心心相印的精彩,一起感受美好城市“声”活!
在小区中,随处可见老人牵着爱犬悠闲散步的身影;在宠物店内,等候为猫咪、狗狗梳洗的老人排起长队;在社交网络上,年轻人频频晒出家中长辈对“毛孩子”花样百出的宠爱日常……随着人们养宠观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老年人已将宠物视作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正在悄然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这些 “毛孩子” 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陪伴银发族的好伙伴。
从孤独个体到社区“狗友”
今年78岁的王玉芳家住市北区,由于老伴前两年过世,再加上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王阿姨又不愿意离开老家,一直独自生活,难免有些寂寞。但自从去年机缘巧合之下,在家附近收养了一只流浪狗“小雪”后,王阿姨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带“小雪”出门散步已经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这也让她结识了一些同样养宠的“狗友”,从最初的点头之交到分享养宠经验,再到相约一起遛狗的“小分队”,王阿姨的社交圈逐渐扩大,生活也越来越充实。
“自从有了‘小雪’,每天都要带它出去散散步,以前就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根本不会特意出门散步,现在我每天早晚都会出门走走,也在社区认识了很多养宠物的伙伴,感觉每天过得都很开心。”王阿姨笑着告诉记者,没想到一只小狗竟会给生活带来这么多变化,每天研究宠物饮食搭配、购置各种宠物用品不说,还大大增加了她的社交时间,自从养了宠物,感觉人生好似有了新的着落点,睡眠好了,人也精神了许多。这种由宠物搭建的社交桥梁,让像王阿姨一样的老年人逐渐走出封闭的生活状态,重新融入社会。此外,照顾宠物需要定时喂食、遛弯、清洁,这些日常活动也能够促使老人保持规律作息,“被需要”的感觉能够减少空虚感,让老人更有“奔头”。
有资料显示,中国老年人中超过四成长期与孤独为伴。空巢老人缺少陪伴、社交有限,孤独感是他们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有相关研究显示,长期孤独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40%,而宠物的存在,能为老年人创造规律且温情的生活节奏,它们带来的情感陪伴甚至能延缓认知衰退,大大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家住山东路的林建军今年70岁,他每天都给自己饲养的鹦鹉喂食,教它说话,为了能够好好饲养宠物,给小鹦鹉训练新技能,对于手机、电脑操作并不熟练的他开始主动查阅资料、记录笔记,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电子设备,还锻炼了脑力,这种通过与宠物互动产生的认知刺激,就像为大脑注入了活力因子,延缓了认知功能下降的进程。
华北理工大学的相关研究显示,饲养宠物的老人SF-36健康量表得分比未养宠者高29分,相当于生理状态年轻15岁,大大降低抑郁发生率;也有研究表明,抚摸宠物能有效降低血压、缓解焦虑,遛宠物等活动能增加运动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降低高血压、心脏病等风险。当老人感到孤独或是情绪低落的时候,有“毛孩子”在身边陪伴并进行互动,可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缓解疼痛感知,改善睡眠质量。
选择合适的宠物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视宠物为重要的精神寄托和“孩子”,在宠物食品、健康管理上投入意愿强。数据显示,银发族在宠物配方粮、保健品、疫苗上的消费增长迅猛。老人们在对于宠物的消费投入方面愈发细分,也更加重视,但选择合适的宠物也至关重要。
今年60岁的王梅和老伴退休在家,他们的女儿陈女士担心老两口在家太寂寞,于是给父母挑选了一只宠物狗,希望小狗能够陪伴父母,让老人不那么寂寞。没想到,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宠物狗越长越大,运动量也越来越大,每天都得遛至少两次。老两口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询问女儿才得知,她饲养的宠物狗属于大型犬,天性较为活泼好动,成年后力气也比较大,对于老人来说,长期饲养存在一定的压力。陈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有些欠妥,于是将宠物狗带回自己家饲养,为父母重新选择了一只黏人可爱的小猫。很快,性情温和的小猫便赢得了王阿姨老两口的宠爱,小猫不需要特意出门遛,既能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又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
专家提醒,在挑选宠物时,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居住环境和经济能力,是建立在科学评估、理性选择和终身负责的基础之上的。例如,行动不便的老人更适合饲养猫、鱼等活动量较小的宠物;而精力充沛的老人则可以选择狗,增加户外活动机会。此外,宠物的性格比品种更重要,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同时,养宠物并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它意味着承担责任,从医疗保健到日常照料,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选择养宠物之前,一定要考虑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子女要协助老人做好准备工作,必要时可以为宠物购买保险、联系可靠的宠物托管服务,确保老人与宠物都能得到妥善照顾。
宠物是陪伴但并非生活全部
宠物看病问题是每一位养宠人绕不开的话题,老年人也不例外,虽然普遍反馈宠物看病花销大,但他们表示医疗消费十分必要:老人为宠物驱虫、体检、绝育等基础健康消费意识在提升,每年要打三到四次疫苗;当宠物出现不适症状,老人们带宠物进行治疗的积极性也在逐渐提高。京东《2024银发族消费报告》显示,银发族对宠物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在宠物健康产品和服务上积极投入,宠物保健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11%,宠物疫苗、宠物医疗服务等成交额增长超70%。可以说,在维持宠物健康、治疗方面,老人们毫不吝啬。王阿姨告诉记者,今年家里的小猫生病,老两口着急得不得了,赶紧送去宠物医院,上上下下花了一千多元,但看到小猫恢复健康,两人直言这钱花得不心疼。
宠物是一味治愈良药,但过度也会产生“副作用”。家住崂山区金家岭街道的郭勇老人在家里养了一只小猫,取名叫“桃子”,宝贝得不得了,甚至将“桃子”当作是自己的儿女来宠。前些日子,“桃子”生病了,郭大爷不仅细心照顾它,还为此跑了好几趟宠物医院,陪着“桃子”做检查、打针输液,结果把自己也给累病了。老伴劝他歇一歇,让子女替他去照看“桃子”,但郭大爷总觉得不放心,坚持要事事亲力亲为。
“我感觉我父亲对小猫有些‘上心’过头了,再怎么说,自己的身体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他把小猫当作子女,宁愿生病也要照看小猫,感觉有点本末倒置了。”郭大爷的儿子告诉记者,自从父亲养了“桃子”以后,几乎就很少外出了,其他兴趣爱好都放下了,也不愿意出远门旅行了,“桃子”在家里简直成了“地位”最高的成员,犯了错说不得训不得,还总偷偷给它“加餐”,小猫简直胖成一个“球儿”了。
据了解,如果老人对宠物过分关注,可能是患上了“宠物依赖症”。这是一种因过度依赖宠物引发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对宠物过度关注,忽略自身健康;拒绝社交,不愿与家人、朋友接触;将宠物视为唯一精神支柱,对其产生偏执保护欲,不允许他人批评或接触宠物,甚至影响家庭关系;宠物离世后,长期陷入极度悲伤,无法接受现实,拒绝重新开始生活。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子女适当引导,让老人通过科学看待宠物角色、提前做好心理建设、适度社交支持等方式,帮助老人避免这种情况;除了养宠之外,可以鼓励老人培养其他兴趣,来分散对宠物的过度关注;同时帮助老人理解宠物是生活的陪伴而非全部,在照顾宠物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健康和生活需求。
记者认为,老年人选择养宠物,本质上是对于情感陪伴的渴望与需求。宠物逐渐走近越来越多的老人身边,成为老人至关重要的家庭成员,和老人建立起情感链接。作为子女,也不可以把陪伴父母的职责全部交由宠物,平时要多与老人沟通,关注老人的情况,让老人感受到亲情关怀,减少对宠物的单一依赖,平衡养宠与生活的同时,既能感受子女的关爱,又能够享受养宠的乐趣。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吴涵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当“毛孩子”走进银发生活 心理健康、情感陪伴、消费习惯……宠物正悄然改变老人的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1975
相关内容
谁在为「毛孩子」买单?宠物经济背后的「它消费」宠物陪伴:生活中的温暖变革者
生活中的美好变革:宠物陪伴带来的启示
当 AI 走进消费圈:一场悄悄改变你我生活的革命
中国消费者报:移动支付悄然改变消费习惯
“毛孩子”身心都要健康 科学养宠成为主流
宠物健康护理全攻略,让你的毛孩子活力满满!
老年人养宠物的健康指南:如何科学养护,享受陪伴乐趣?
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刺客”,正悄悄损害健康
健康管理升级智能科技改变养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