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务案例丨用“一米视角”,协“童”参与社区微治理

发布时间:2025-10-24 00:54

参与社区组织的儿童看护服务,降低托儿费用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生活成本# #社区资源利用#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道Y社区是一个商品房加别墅的中高档小区,业主由来穗人员和本地人员组成。目前,该社区有常住人口3310人,其中3—12岁儿童约460人。社工在Y社区漫步时,发现Y社区有生活超市、快递驿站、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会所、幼儿园等基本生活配套设施,但是没有独立的室内儿童活动空间。同时,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较弱,社区也缺乏让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对此,街口街道“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 通过实施“儿童友好空间打造计划”,从“强意识、搭平台、建空间、促发展”四个维度,用“一米视角”打造儿童友好空间,促进儿童的社区参与,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治理。

需求分析

社工在对Y社区的儿童及居民进行走访过程中,发现Y社区的儿童面临以下问题:

儿童缺乏社区参与意识和能力。大多数被访儿童表示日常生活中家庭事务都是由家长完成,自己能力不足,认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是大人的事,即便自己参与了也没有表达的机会,更不知道该怎样参与。可见,儿童在处理与自身利益有关的公共事务时,习惯性地依赖家长,缺乏参与意识和能力。

家长对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缺乏信任感和支持度。社工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儿童的家长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较低,也较少鼓励孩子参与。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学科知识教育和兴趣爱好的发展,但普遍认为孩子社会经验少、想法多变、思想不成熟,缺乏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没有能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社区缺乏儿童参与平台和儿童公共活动空间。社工在走访时发现,社区有不少成年人的团体组织,但在讨论社区事务方面主要回应成年人的需求,没有从儿童视角考量问题和对策,给予儿童参与的机会很少。同时,社区现有的商品房楼下架空层虽然有敞开式的儿童娱乐场所,设有一些摇摇马、跷跷板等娱乐设施,但被停放了电动车和自行车,儿童在使用娱乐设施时存在安全隐患。儿童由于没有安全嬉戏玩耍、互动交往的社区公共空间,多数留在家里看电视。

基于以上情况,街口街道“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以“儿童友好空间打造计划”为契机,积极聆听儿童的声音,通过“强意识、搭平台、建空间、促发展”的方式,协助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探索与儿童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社区发展新思路,让儿童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施过程

(一)走访调研,强化意识

社工在项目的前期走访和调研中,与社区书记、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家长及儿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访谈中,他们逐步意识到“儿童参与”在社区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赞成打造社区儿童友好空间,表示可以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支持。一些社区家长和儿童也表示愿意成为志愿者,推动社区儿童友好空间打造项目顺利落地。社工与各方关系的建立,以及各方“让儿童参与社区事务”意识的形成,为后续服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上下发力,搭建平台

在“线上线下”持续发力下,“儿童友好空间议事平台”应运而生。社工组织报名的亲子志愿者,以推荐及自荐的方式产生儿童议事会骨干名单,再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确定儿童议事会的人事架构,明确其职责,制定儿童议事会规则和要求。由此,赋予儿童权利和责任,从而增强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责任感、获得感。

▲ 儿童友好空间骨干议事会成员对空间升级打造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聚集童智,建设空间

在“儿童友好空间打造计划”实施过程中,社工引导儿童议事会成员积极建言献策,大家一起谋划出空间设计-筹资建设-问题解决“三步走”策略,以构建自己心目中安全、友爱的儿童空间。

做儿童友好空间的小小设计师。社工带领社区儿童实地参观可作为儿童友好空间的闲置场所,让他们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用语言、绘画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心目中安全、友爱的儿童空间,如空间功能区如何划分、物品如何摆放、空间名称和标识怎样设计等。儿童们最终通过举手投票,决定了所有的设计事项。由儿童主导设计儿童友好空间,有效地践行了儿童视角和儿童参与的全过程。

▲儿童通过绘画设计儿童友好空间的功能区域

整合多方资源建设儿童友好空间。在社工的协助下,儿童议事会成员整理了一份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事项清单,包括建设所需物品清单、行动清单等。一方面,社工协同儿童与社区居委会沟通,利用“羊城先锋”平台资源筹集桌椅等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儿童议事会成员积极动员社区热心居民捐赠家中闲置书籍、学习用品、娱乐用品、绿植和饰品摆件等,获得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的支持。经过孩子们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一个集学习、娱乐、交友、议事为一体的社区儿童友好空间,为日后儿童参与社区服务、商议事务提供了场地。

解决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中的难题。儿童议事会成员通过“走、思、行”计划,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一楼架空层的娱乐空间停放了摩托车和电动车,影响了儿童安全使用。在每月一次的儿童议事会中,儿童以此为讨论主题,筹划了一场以“文明停车,社区友好有你”为主题的社区活动。活动中,儿童先以绘画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说明了文明停车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影响和重要性;然后,由社工协同儿童与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商量,用绘画作品进行温馨提示,并现场对社区居民进行劝导说明,从而改善一楼架空层儿童设施的安全使用问题。

(四)双重策略,促童发展

儿童友好空间建成后,社工通过组建社区儿童志愿服务队、设定和推行社区“儿童友好日”两个策略,促进社区儿童的进一步发展。

在组建社区儿童志愿服务队过程中,儿童议事会成员从儿童志愿者的招募到面试、培训都全程参与,最后确定了儿童志愿服务队队名、正副队长人选等事项。社区儿童志愿服务队的成立,为儿童拓宽了参与社区服务(如探望社区特殊老人)的渠道,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儿童的能力,进而支持儿童参与社区发展。

▲儿童友好空间志愿者探访社区周边村庄困境老人

在儿童议事会成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了解了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理念、相关儿童友好政策以及儿童权益保障服务,进而认同、认可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合法性。最后,社区居民达成共识,将每月第一个星期日设为社区“儿童友好日”,以增强儿童的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中。

服务经验总结

通过项目的实施,社工协助Y社区搭建了一个儿童议事平台,打造出一个“儿童友好空间”,组建了一支社区儿童志愿服务队,设定并推行了每月一次的“儿童友好日”,推进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治理。经过本项目的实施,社工认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把握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从儿童视角优化社区治理服务理念。本项目中,社工结合社区漫步、深度访谈,用行动赢得民心,以“儿童友好空间打造计划”为契机,引导社区以儿童视角认识社区、发现社区问题,通过儿童议事平台共同商议解决社区问题,积极探索儿童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新思路。

儿童参与是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核心。本项目中,社工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听童声、问童需、聚童智、展童能。在“儿童友好空间打造计划”中,儿童主导了空间设计、筹资建设、问题解决,改善了社区缺乏儿童友好空间的窘境,展现了儿童作为社区小主人翁的责任与担当。

强调参与平台的搭建和志愿力量的培育。本项目中,社工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搭建儿童议事会平台、组建儿童志愿服务队伍和推行“儿童友好日”,把“儿童参与”的服务理念带到社区,强化社区的儿童视角。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儿童带动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家长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共同促进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刘雪英系广州社工“双百工程”督导中心专职督导,杨黄、柯秋杏分别系广州市阳光天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项目主管)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4年9月下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往期推荐

儿童服务案例丨“我是城市小探索家”流动儿童小组

“一米视角”,走进苏州这个儿童友好社区

网址:儿童服务案例丨用“一米视角”,协“童”参与社区微治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5580

相关内容

儿童服务案例丨增能社区儿童:我参与、我发声、我作主
“一米视角”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雄安新区启动区探索儿童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新路径
“筑梦小屋”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 社工案例计划
儿童友好 一米高度看滨海丨东疆瞰海轩社区:用友好姿态,点亮少年成长之路
【儿童友好】“童”心协力,共建“一江一河”儿童友好新空间
“童融”友好·“童行”参与|西苑街道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创建工作
案例研究丨社区治理痛点、重点、难点、盲点、堵点如何找、如何破
城乡社区分类共建案例3:文化赋能“360°”无缝隙服务
关爱儿童成长 填补行业空白 万科物业首发社区儿童服务标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