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不断“升级换代”,警惕十大新型骗术

发布时间:2025-10-24 20:46

网络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需提高警惕。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生活烦恼#

来源:全民防骗局

当你还以为电信诈骗只是“猜猜我是谁”或“恭喜你中奖了”这种老套路时,骗子们已经用上AI换脸、FaceTime视频钓鱼、共享屏幕控制等高科技手段了。据统计,仅刷单返利一类诈骗就占全部电诈案件的30%,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落入陷阱。

现在的诈骗分子不仅懂心理学,还精通技术,他们甚至开始“蹭”各种热点,博取信任后再实施诈骗!今天就带你揭开十大新型骗术的面纱,守护好你的钱袋子。

一、AI换脸诈骗:你的脸可能正在被骗子利用

真实案例:2025年6月,湖北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自家公众号竟突然发布“停更通知”,并引导粉丝关注一个投资理财账号。调查后发现,骗子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了公司法人信息,直接“刷脸”登录了公众号后台。

诈骗手法:骗子利用社交媒体上收集的照片和视频,制作极为逼真的动态人脸模型,从而通过一些需要人脸验证的系统。

防诈提示:谨慎在社交媒体分享高清照片和视频,尤其避免发布包含眨眼、转头等动态表情的内容。对于需要人脸识别的操作,务必通过官方正规渠道进行二次验证。

二、FaceTime视频诈骗:陌生来电可能是“假警察”

真实案例:北京张女士接到一通FaceTime视频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民警”,准确报出她的个人信息,称其涉及金融犯罪,要求下载会议软件并输入银行卡信息。结果3万元存款被瞬间转走

诈骗手法:骗子通过FaceTime冒充公检法人员,伪造警官证和通缉令,制造恐慌心理,诱导屏幕共享或远程控制手机。

防诈提示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FaceTime等视频通话方式办案。如无特殊需求,建议关闭手机上的FaceTime功能,尤其是家中长辈的手机。

三、共享屏幕诈骗:你在手机上的每一步操作都被骗子尽收眼底

真实案例:重庆王某接到自称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电话,称“不取消会员将自动扣费”,诱导其下载“云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结果被转走17.6万元

诈骗手法:骗子以“客服指导”为名,诱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实时监控受害人的手机操作,窃取银行账号、密码和验证码。

防诈提示绝对不要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正规客服绝不会要求远程控制你的设备或观看你的操作过程。

四、刷单返利诈骗:“诈骗之王”的诱惑

真实案例:赵某在短视频平台上扫描二维码加入陌生支付宝群,下载虚假APP充值“做任务”,前期获得小额返利后不断加大投入,最终被骗9.5万元

诈骗手法:以“兼职赚佣金”为诱饵,先给甜头后钓大鱼,最终以“任务未完成”“账号冻结”等理由要求持续充值。

防诈提示刷单就是诈骗!所有“点赞关注赚佣金”“先垫资后返利”的兼职都是骗局。

五、虚假投资理财诈骗:高回报背后的陷阱

真实案例:张某通过某公众号下载理财软件学习炒股课程,被“荐股专家”诱导至虚假投资网站充值炒股,被骗100万元

诈骗手法:伪造虚假投资平台,先让受害人小额提现成功,待大额投入后便以“系统异常”“账户冻结”为由索要“解冻费”。

防诈提示投资理财请认准银行、有资质的证券公司等正规途径,切勿轻信陌生人推送的投资APP。

六、贷款、征信诈骗:急需用钱时的雪上加霜

真实案例:胡某接到自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以恢复征信为由,被骗转账4.3万元

诈骗手法:针对急需资金周转或有征信问题的人群,以“无抵押、秒放款”为诱饵,收取“保证金”“手续费”。

防诈提示正规金融机构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要求先交费的贷款都是诈骗。

七、冒充公检法诈骗:恐吓下的心理操控

真实案例:刘某接到自称外地某公安机关民警电话,以其涉嫌洗钱需配合“调查”为由,诱骗其到银行取现,74万元现金被骗子取走

诈骗手法:通过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制造恐慌,要求受害人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转账至“安全账户”或缴纳“取保候审金”。

防诈提示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视频、短信等线上方式办案,凡是通过网络出示“通缉令”“逮捕令”的,都是诈骗。

八、虚假购物、服务诈骗:特殊需求的陷阱

真实案例:汪某在网络平台购买某演唱会“内部”门票时,被诈骗分子引导至虚假平台进行交易,被骗转账9.7万元

诈骗手法:针对抢票难、特殊服务等需求,发布虚假广告,诱导脱离正规平台交易。

防诈提示购物交易请选择正规平台,切勿因“特殊渠道”“低价优惠”而私下转账。

九、机票退改签诈骗:精准信息的迷惑

真实案例:大学生李某接到“00”开头的境外诈骗电话,被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诈骗分子,以飞机故障需要改签为由,引导其下载视频会议软件,被转走6.9万元

诈骗手法:非法获取受害人航班信息后,冒充航空公司客服,谎称航班延误或取消,承诺赔偿,诱导下载指定软件或登录虚假网站。

防诈提示接到机票退改签通知,请直接联系航空公司官方客服核实,勿相信陌生来电。

十、“杀猪盘”诈骗:先骗感情再骗钱

真实案例:张女士在社交平台认识自称“创业精英”的张某,相处半月后,张某透露有内部投资渠道,称“短期可获高额回报”。张女士先投5万元,次日果然收到收益”,随后陆续追加30万元。当她想提现时,发现账号被封,张某也彻底失联,累计损失35万元

诈骗手法:诈骗分子伪造高富帅、白富美、军人等身份,先和你网恋,再引诱你到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投资,最后不能提现。

防诈提示:警惕网络“完美对象”,陌生好友的甜言蜜语是陷阱。任何“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都是骗局,切勿贪心。

牢记防诈口诀,守住钱袋子

面对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法,记住这四句口诀: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骗子无论手段如何翻新,最终目的都是骗取钱财。遇到任何可疑情况,立即挂断电话并拨打110核实。多一份警惕,就少一份损失!

网址:电信网络诈骗不断“升级换代”,警惕十大新型骗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7222

相关内容

警惕网络陷阱 防范电信诈骗
提高警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大学生常见的骗局警示
网络婚恋诈骗手段翻新需提高警惕
【防范诈骗】电信网络诈骗该怎么防?
【反诈防骗】警惕网络购物类诈骗,牢记这几类诈骗套路!
巾帼反诈课堂⑧丨假退款,真诈骗!警惕网络购物诈骗陷阱
警惕网络购物类诈骗,牢记这几类诈骗套路!
做到“五不”,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警惕电信网络诈骗“黑手”伸向儿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