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活服务业发展前瞻(数字化赋能篇)
生活服务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生活品质# #生活服务行业#
“十五五”生活服务业发展前瞻(数字化赋能篇):数字化赋能:生活服务业如何拥抱科技变革?
时代浪潮奔涌,一场关乎3亿人就业、数亿家庭福祉的生活服务业变革正悄然开启。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五年。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幅关乎国家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作为民生基石与经济新引擎,在此次规划中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策划了《“十五五”生活服务业发展前瞻》系列文章。本系列共十篇文章,将从政策解读、市场分析、模式创新到未来预测,全方位剖析生活服务业在“十五五”期间的发展路径。
系列文章不仅关注宏观趋势,更深入养老、托育、家政等具体领域,为从业机构提供实操指南。作为湖南省科技厅大学生创业导师、康养家政与技能培训领域专家,笔者将结合金领玮业等机构实践案例,分享一线观察与思考。
“十五五”生活服务业发展前瞻专刊
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七篇,将从数字化赋能的角度出发,与大家一起探讨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如何重塑生活服务业新格局。
一台平板电脑让养老护理员实时记录长者健康数据,一个APP让家长随时观看孩子在托育机构的动态,数字化正悄然重塑生活服务的每个细节。
在成都一家养老社区,护理员小李手持智能终端为86岁的陈奶奶测量血压,将数据自动上传到云端,系统根据长期趋势发出营养调整建议。而在深圳一家托育中心,家长王先生通过手机APP实时观看2岁女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画面,AI系统则自动分析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参与度。
这些场景不再是未来想象,而是当下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日常。随着“十五五”规划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战略方向,科技赋能正成为生活服务业提质增效的核心驱动力。
01 变革之势:数字技术如何重塑生活服务业
生活服务业曾被认为是“技术洼地”,如今却成为数字技术应用的“新高地”。这一转变背后,是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外在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端的变化是首要驱动因素。随着80后、90后成为服务消费主力,他们对数字化服务的接受度更高、要求也更高。“现在的子女希望通过手机APP随时了解父母在养老机构的情况,年轻父母则期待
托育机构提供孩子成长的数字化档案。”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
供给端的压力同样推动数字化转型。人力成本持续上涨、服务标准不统一、质量控制难度大等传统痛点,倒逼服务机构寻求技术解决方案。“数字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北京一家家政公司负责人坦言。
政策支持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数字化生活服务标杆企业,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各地也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
技术成熟则让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中小型服务企业也能负担得起数字化转型。“三年前还属于大型企业专享的智慧养老平台,现在已进入普通养老机构。”一位科技公司销售人员表示。
金领玮业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趋势。“我们开发的在线培训平台‘金领玮业培训平台’入选了人社部推荐的100家优质线上培训平台,让偏远地区的学员也能接受优质的养老护理培训。”该机构负责人表示,“数字化不仅扩大了培训覆盖面,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提升了实操训练效果。”

02 应用场景:数字技术在三大领域的实践
数字技术正在渗透到生活服务的各个环节,从营销获客到服务交付,从质量管理到客户关系维护,形成全链条的数字化重塑。
智慧养老:从“应急响应”到“预防干预”
智慧养老是数字化转型最为深入的领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升级。
智能监测系统是智慧养老的基础设施。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环境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收集老年人生理数据和行为数据,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系统会自动识别异常情况,比如老年人长时间在卫生间没有动静,就会自动报警。”上海一家养老机构技术负责人介绍。
大数据分析让精准服务成为可能。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服务偏好等数据,机构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我们知道王奶奶喜欢什么温度的洗澡水,李爷爷偏好什么口味的饭菜。”成都一家智慧养老社区负责人表示。
远程医疗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视频问诊、在线处方、远程监护等方式,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或家中就能获得专业医疗服务。“我们与三甲医院合作,每周都有专家在线坐诊。”北京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说。
宁夏打造的“数字民政—智慧养老”平台是区域性智慧养老的典范。该平台整合各类养老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服务调度中心,实现了“一键呼叫、就近派单、全程跟踪”的服务模式。
智慧托育:从“看护监管”到“发展支持”
托育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正从简单的监控向全面的发展支持升级。通过数字技术,托育机构不仅保障孩子的安全,更促进他们的发展。
智能安防系统让家长“安心托付”。通过视频监控、电子围栏、人脸识别等技术,保障孩子在园安全。“家长通过手机APP可以随时查看孩子情况,系统还会自动推送孩子在园的精彩瞬间。”深圳一家托育机构负责人介绍。
成长追踪系统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通过记录孩子的饮食、睡眠、活动、发展评估等数据,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系统会自动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活动建议。”广州一家托育机构教师表示。
家园共育平台促进教育一致性。通过APP、小程序等工具,建立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桥梁,保持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一致性。“我们每天都会通过平台与家长分享孩子的表现,并获取家庭的反馈。”杭州一家托育机构负责人说。
智慧家政:从“信息匹配”到“全流程管理”
家政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了从信息平台到服务平台的演进。现在的家政平台不仅连接供需双方,更深入服务全过程,实现标准化、可视化、可追溯的服务管理。
智能匹配系统提高撮合效率。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和服务人员能力,实现精准匹配。“系统会根据服务人员的技能特点、服务评价、位置信息,为客户推荐最合适的人选。”一家家政平台产品经理介绍。
服务标准化系统保障质量一致。通过APP规范服务流程、服务标准、验收标准,减少服务质量波动。“我们的保洁服务有26个标准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明确要求和图片示例。”一家家政公司运营总监表示。
信用评价系统建立信任机制。通过区块链等技术记录服务人员和雇主的双向评价,形成可信的信用体系。“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帮助服务人员获得更多订单和更高收入。”一家家政平台创始人指出。

03 转型之路:生活服务企业的数字化路径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战略引领、循序渐进。对于生活服务企业而言,可以遵循“四步走”的路径,实现从传统运营向数字化运营的转变。
第一阶段:业务数据化
业务数据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阶段,核心是将业务流程和结果转化为数据资源。
服务过程数据化是关键环节。通过信息化系统记录服务交付的全过程,包括服务人员、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结果等数据。“我们要求护理员通过平板电脑记录每位老人的服务详情,形成数字化服务日志。”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
客户信息数据化是另一重点。建立客户数据库,记录基本信息、需求特点、服务历史、反馈评价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一家托育机构运营经理表示。
金领玮业在培训业务数据化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将报名、学习、考核、认证等环节全部数据化,不仅可以跟踪学员学习进度,还能分析课程效果,持续优化培训内容。”
第二阶段:数据业务化
数据业务化是数字化转型的进阶阶段,核心是让数据产生业务价值,支持决策和优化。
数据驱动服务优化是典型应用。通过分析服务数据,发现服务环节中的问题,针对性改进。“数据显示我们的保洁服务在厨房清洁环节得分较低,于是我们加强了这个环节的培训和提升了装备。”一家家政公司品质主管说。
数据支持精准营销是另一应用。通过分析客户数据,识别客户需求和偏好,实现精准推广。“我们根据客户的浏览和预约行为,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服务项目。”一家家政平台营销负责人表示。
数据赋能管理决策是更高层次的应用。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提供支持。“我们通过分析各门店的经营数据,找出最佳实践,在全公司推广。”一家连锁养老机构CEO说。

第三阶段:业务智能化
业务智能化是数字化转型的高级阶段,核心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运营。
智能调度系统是典型代表。通过算法自动分派订单、规划路线,提高运营效率。“我们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将订单匹配效率提高30%,同时降低20%的交通成本。”一家家政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
个性化推荐系统提升客户体验。通过分析客户历史数据和行为数据,智能推荐合适的服务和服务者。“系统会根据您的家庭情况和历史服务评价,推荐最合适的家政员。”一家家政平台产品经理说。
风险预警系统防范经营风险。通过监测各类风险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系统会自动识别服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提醒管理人员介入。”一家养老机构运营总监表示。
第四阶段:生态平台化
生态平台化是数字化转型的成熟阶段,核心是构建或融入数字生态,实现资源整合和价值共创。
构建服务平台是直接路径。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我们不仅提供保洁服务,还整合维修、绿植、管家等服务,满足家庭的多种需求。”一家家政公司创始人说。
融入产业生态是另一种选择。加入大型平台或与互补企业合作,共享数据、流量和技术。“我们加入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获得了更多流量和技术支持。”一家托育机构负责人表示。
04 挑战与对策:数字化转型的难点突破
数字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生活服务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
资金投入是首要障碍。数字化系统开发、硬件采购、人员培训都需要不菲的投入,对利润微薄的生活服务企业构成压力。
分层分步实施是破解之道。“我们不是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而是根据业务优先级,分阶段推进数字化。”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分享经验,“先上核心业务系统,见到效果后再扩展。”
利用SaaS服务降低门槛是另一种选择。“我们选择SaaS模式的管理系统,按月付费,大大降低了初始投入。”一家家政公司老板表示。
人才短缺是另一大挑战。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瓶颈。
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是有效方法。“我们选派业务骨干参加技术培训,同时引进技术人才学习业务,促进融合。”一家托育机构人力资源总监说。
与科技公司合作是捷径。“我们与科技公司合作,他们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我们提供业务知识,共同开发适合行业的系统。”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必须面对的课题。生活服务涉及大量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
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是基础。“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数据安全。”一家家政平台安全负责人表示。
技术防护与合规使用是双重保障。“我们采用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同时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一家托育机构技术主管说。
组织变革阻力也不容忽视。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组织变革,可能遇到内部阻力。
领导层坚定支持是关键。“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必须有CEO的全力推动。”一位数字化转型专家强调。
员工参与和激励是保障。“我们让员工参与数字化系统设计,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使用。”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分享经验。
数字化转型不再是生活服务企业的可选项,而是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必答题。在“十五五”规划的政策东风下,那些能够主动拥抱数字技术、系统性推进转型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有利位置。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通过技术重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价值空间。对于生活服务企业而言,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提升服务品质和运营效率才是根本。

在数字化浪潮中,大企业可以建设平台,中小企业可以融入生态,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转型路径。唯有将数字技术与服务本质深度融合,才能在变革中行稳致远。
而当生活服务业全面拥抱数字化的同时,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深刻变革。下一篇文章将探讨《产教融合新路径:生活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分析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数字化赋能生活服务业如何拥抱科技变革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交流
网址:“十五五”生活服务业发展前瞻(数字化赋能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8824
相关内容
民政部:数字化赋能“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趣活集团宣布接入百度文心一言,赋能本地化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
生活服务数字化前景如何,生活数字化发展趋势分析
人民网评:为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数字赋能,点亮智慧生活新篇章
来服贸会信息服务专题展,感受数字科技赋能日常生活
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
“更好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数字化赋能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0中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发布数字生活按下“快进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