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科教学建议来了!(英语学科)
语言学习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科学概念。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跨学科整合#
随着自治区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理念和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更好发挥高考育人导向作用,深化考教衔接和课程教学改革,自治区教研室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在系统研究新高考政策要求与命题特点的基础上,依据高考评价体系与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区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课堂教学建议,为我区各高中学校转变教学理念、调整备考策略、推进课堂教学改进、提升育人质量提供参考。
高考英语试题不仅是高校选材的“精准测量器”,更是引导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本文结合2025 年我区使用的高考英语全国Ⅱ卷命题内容,探讨当前英语学科的评价方向,并据此提出基于该评价方向的高中英语教学建议。
一、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Ⅱ卷的评价导向分析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II卷的命题设计,清晰体现了以素养为核心、以应用为路径、以价值为内涵的评价方向。通过对试卷结构的系统分析,可将其评价导向归纳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注重价值融合,强化育人功能
试题将价值引导融入语言考查之中,实现“以考育人”。例如:语法填空题以“美籍女士在浙江乡间晾晒衣物,感受‘阳光的味道’”为情境,通过生活化场景展现中国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生活智慧与文化理念。这一命题体现了英语学科不再仅关注语言工具性,更注重通过跨文化情境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与自信,实现“语言学习 + 价值观培育” 的融合评价。阅读D篇主题为“儿童医院内设立临时学校”,通过保障病患儿童受教育权利的真实叙事,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公平、社会责任等现实议题。
(二)加强高阶思维考查,提升人才选拔效能
试题显著加大了对分析、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例如:阅读D 篇以 “食材边角料加工成美味佳肴” 为案例,设置 “分析作者观点”“提出创新利用方案” 等题目,不仅检验文本理解能力,更强调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表达,体现高考在选拔具备思维深度和创新潜力人才方面的作用。写作部分的读后续写首次将传统文化中的姓名文化融入到故事创作中,要求考生在准确把握原文情感基调、人物性格和情节伏笔的基础上,合理推断故事发展,并展现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新性的表达。学生不仅需要语言准确、逻辑连贯,更需在协同中创新,在约束中展现个性,充分体现出高阶思维品质和创新素养。此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思维的开放空间,引导教学要重视对高层次思维能力和个性化表达的培养。
(三)强化语用能力,倡导真实运用
试题设计强调语言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际运用。例如:写作部分的应用文写作通过模拟“编辑催稿”等真实生活场景,考查学生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而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型凸显了语言作为沟通工具的实际价值,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导向。听力理解中第6段的内容为日常约会安排,考查学生在真实对话中捕捉目的、推断地点和理解隐含意图的能力,突出听力理解的实际交际应用属性。
(四)鼓励整合融通,体现基础与开放并存
试题注重在真实语境中综合考查语言知识与技能。例如:语篇填空题以一位外籍人士在浙江乡村生活的语篇为依托,评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须在理解全文主旨、逻辑结构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法知识、词汇搭配和语篇衔接手段,才能准确完成所有填空。此试题有效评估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融会贯通、整体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第二节(七选五)以“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志愿服务” 为主题,选项与主文在逻辑、词汇和主题上高度关联,要求学生从整体语篇结构角度把握信息线索,体现对语篇能力和逻辑思维的综合考查。
2025年全国II卷显著体现出素养导向、应用为基、思维为重、价值内嵌的命题特征。试卷将语言能力考查融入文化、社会与生活情境中,在保持基础性、综合性的同时,强调开放思维和表达空间,充分响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二、契合高考评价导向的英语教学建议
(一)深化育人功能,融合价值引领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语篇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导向,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培养融入语言教学。以人教版必修二Unit1“Promoting culture through digital images” 为例,该语篇通过真实新闻报道,讲述中外研究者合作运用数字影像技术记录、收集莫高窟文物,并向全球分享这些数字影像的故事,在激发全球对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兴趣的同时,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学生在结束本课时,能够:
1.获取并梳理中外研究者为莫高窟文物开展数字化记录的背景、成果与价值等关键信息,深刻认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2.分析语篇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式与深层意义;
3.运用语篇中的相关信息与结构,在小组中清晰阐述数字化技术助力莫高窟文化传播的具体过程;
4.代表小组分享身边熟悉的文化遗产或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并撰写一篇“身边文化遗产保护建议” 的新闻报道,投稿至校刊 “文化传播”专栏。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实现对文化遗产保护话题从基于语篇的理解,到深入语篇的思考与分析,再到超越语篇的创新表达,促进语言学习与文化感知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文化浸润中提升语言能力。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Unit 3“Diverse Cultures”中 “Welcome to Chinatown!” 语篇同样是价值引领的优质素材。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旧金山唐人街从 “移民聚居地” 到 “中华文化窗口” 的变迁,结合 “唐人街保留的传统习俗”“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实例” 等内容,设计 “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符号” 的任务,如讲解 “春联的寓意”“太极的内涵”,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契合高考核心价值维度中 “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 的考查要求。
(二)夯实语言基础,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立足学生实际,强化知识积累深度
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语言不可或缺的条件。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适合的教学策略,持续强化其语言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最大化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通过“多境”方式,将语言知识置于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讲解与练习,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的内涵与用法,确保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完整、准确;可通过“多见”方式,如课堂复习、课后练习、单元检测等多种形式,增加语言知识的复现频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避免知识遗忘;可通过“多练”方式,设计多样化的操练活动,如词汇拼写竞赛、语法填空练习等,让学生以多种形式练习语言知识,提升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熟练度;可通过“多用”方式,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场景,如课堂对话、主题演讲、英语写作、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积极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使用的丰富度和灵活度。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加深知识理解深度,为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2.基于主题,结构化学习和运用知识
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的要求,教师需关注知识结构化,改变碎片化学习模式。
1)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从“单课时视角”转向“单元视角”,提炼单元主题,构建“主题引领、语篇依托”的单元育人蓝图,分课时推进学生对主题的完整认知,并能运用结构化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以外研版必修一 Unit5 Into the wild为例 ,搭建“认识动物-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主题探究框架,引导学生运用核心语言,介绍动物,分享关爱动物的故事或经历,提出保护动物的建议,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在单元整体设计视角下,学生对主题的认知是有逻辑的,是结构化的,是完整的。
2)以主题构建复习单元
高三复习时要避免使用“逐册重复”的方式。应聚焦于特定主题,将教材中来自不同版本和册次的内容进行整合,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知识。以“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题为例,可在“认识发明创造对人类进步的作用”基础上,拓展“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未来人类与科技的关系”等维度,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认知。
(三)以能力为导向,促进思维发展
1.以阅读问题梯度设计,促进思维进阶与深度
高考阅读试题一贯遵循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梯度设置原则,强调认知过程的层次性与递进性。为避免阅读问题设计的随意化与浅层化,教师应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系统构建由表及里、由理解到批判的梯度化问题链。以人教版必修一 Unit 3 “Living Legends”为例,教师可围绕语篇内容,分三个层级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实现思维深化:
1)表层理解,梳理语篇主要内容。问题为:What difficulties did she meet?/How did she solve problems?/What achievements did she make?
2)深层理解,挖掘文本背后意义。问题为:What helped Lang Ping bring honor and glory to her country?/Why was it considered honor and glory for her country?
3)超越语篇,结合自身思考,实现思维升华。问题为:What good qualities can we learn from Lang Ping?/What good qualities can we learn from Michael Jordan?/What do Lang Ping and Michael Jordan have in common?/What kind of person can be called “living legends?
2.以多样的写作任务,促进思维的丰富与广度
高考写作新增“读后续写”题型,,既考查语言能力,也考查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教师需避免“背模板,背高级句子”的教学模式,将写作贯穿单元教学,通过“微写作和常规写作相结合”,“听促写、说促写,读促写融合”,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拓展学生思维。
三、结论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Ⅱ卷充分体现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育人功能为根本、以关键能力为重心的命题理念。试卷在选材、设问和任务设计上深度融合价值导向、思维品质与语言运用,不仅有效服务高校人才选拔,更对高中英语教学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面对这一命题趋势,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观念,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在单元整体设计、主题意义探究和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持续探索,真正实现英语学科育人方式的有效转型,助力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网址:新高考背景下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科教学建议来了!(英语学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0585
相关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教材评介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打造策略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命题纲要学科解读——【语数英】
中职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改进策略
北京版小学英语新教材详解:高效学习技巧与实践建议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中学篇)2018年第06期: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北京:张献臣;附PDF下载)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策略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