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指纹”识别技术突破,盈趣科技助力天大铸就国宝“数字身份证”

发布时间:2025-10-28 19:34

生物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用于身份验证。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创新产品#

  当一件文物跨越山海、远赴重洋展览,如何确保归来的仍是它本身?这不是哲学命题,而是文物保护中实实在在的挑战。

  在过去,文物身份鉴别依赖专家的经验和严格的管理制度,而如今,一项创新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文物指纹识别技术,让每件国宝都拥有了与生俱来的“身份证”。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如何利用前沿科技守护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珍贵文物,已成为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近日,一项由企业界与学术界强强联合的重大科技突破为此提供了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盈趣科技”)旗下专注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厦门攸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攸信科技”),与天津大学深度合作,在“馆藏文物数字指纹提取鉴别与身份智能管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成功为每一件独一无二的国宝量身打造了不可复制的“数字身份证”。

  文物身份的困境

  Part.1

  文物身份鉴别是日常文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文物需要出入库,或远赴海外进行文化交流巡展时,需要快速、准确地验明正身,证明“我”还是“我”。

  传统的文物身份识别方法经历了从贴上纸质标签、盖上火漆印章,到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演进。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软肋”:标识与文物本体是可分离的。也就是说,这类身份标识存在伪造的可能。那么,是否存在一种与文物本体“长”在一起、无法分离、无法复制的身份标识呢?

  物体指纹理论

  Part.2

  答案是肯定的。国家文物局在天津大学设立的“文物本体表面监测与分析研究”重点科研基地,研究发现每件文物在微观世界里都隐藏着一枚独一无二的“指纹”。

  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被称为 “物体指纹理论”或“物纹理论”。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不存在两件微观结构完全相同的器物。

  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伟解释说:“大部分器物的表面,放大到一定微观的尺度之后,它都有这个器物本身的物理随机性,这个物理随机性就天然形成了它的唯一性”。

  从瓷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分布,到古画纸张的植物纤维排列,在微观层面都是完全随机、不可复制的。这些特征形成了文物不可复制、稳定和普遍存在的身份标识。

  原位比对技术

  Part.3

  真正的技术挑战在于:如何在“微米级”条件下采集“指纹”后,下次还能精准地找到“同一个位置”进行比对?

  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开发了创新的原位比对算法。“我们把文物放到不同的位置,这个系统是可以自动把这个相对位置调整到和上一次观测一模一样的状态。”冯伟院长表示。

  这一过程分为两个关键步骤:首先在宏观层面,利用前一次观测的图像作为参照,引导机械臂驱动相机精准复原到上一次观测的位置。其次,在微观层面上,通过迭代算法逐步修正到最优的相对位置,让比对的区域分毫不差地锁定上一次的观测范围。

  在天津大学的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这套系统展现了惊人的识别能力。实验使用两件相似度极高的现代工艺品青铜鼎,即使使用放大镜,人眼也很难分辨。系统自动在鼎身上一个仅有0.8乘以0.5毫米的微小区域进行扫描,结果显示相似度仅为18.5%,confidently 判定为不同器物。这意味着,即便是人眼无法区分的两件文物,系统也能以很高的置信度区分出来,展现了文物指纹技术在身份识别方面的巨大潜力。

  强强联合,推动文物保护技术升级

  Part.4

  在这一创新技术的背后,是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门攸信科技有限公司团队的突出贡献,以及天大、盈趣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馆藏文物数字指纹提取鉴别与身份智能管理关键技术”中的协作。他们研发的6自由度轻型工业机械臂,成为文物指纹采集系统的核心组件。

  该机械臂具备±0.03mm的高重复定位精度,自重约21kg,负载3kg,工作半径760mm,完全满足文物微观采集的精细要求。

  在文物显微采集与三维重建应用中,该机器人通过非接触防碰撞方式搭载显微相机,配合转台、光源与上位工控机,能够对500mm以内文物进行360°高倍放大、高清晰度、微小晃动抑制的高精度拍摄,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该机械臂已获得科技部 “科技助力经济2020”项目支持,并荣获“白鹭杯”工业设计奖金奖,证明了其在工业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表现。

  攸信科技的机械臂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从2019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红毯仪式上与成龙过招的影视特效到精准的咖啡拉花和鸡尾酒调制,其应用场景广泛。除了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攸信科技的设备还曾用于制作点茶、咖啡制作、调酒等多个领域,充分证明了其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和技术的可靠性。

  爱心助力,引领技术发展

  Part.5

  盈趣科技作为工业互联网、民用物联网和星空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从家用食品粉末分配机到智能家居产品,从健康环境产品到汽车电子产品,盈趣科技的产品涵盖了多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此次项目的顺利推进与重大突破,离不开产业界的远见卓识与雄厚支持。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大学杰出校友林松华先生发起设立的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以“像春天的雨水一样去滋养禾苗不断成长”为公益宗旨。2021年4月13日,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向天津大学捐赠3.13亿元,用于全面支持天津大学事业发展,这笔捐赠是天津大学建校126年以来获得的最大额社会捐赠,该笔资金同时包含本项目有关研发。这笔资金不仅体现了盈趣科技“做优秀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更作为项目启动和攻关的抓手,为项目启动与落地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确保了研发工作能够向最前沿、最核心的技术领域探索。

  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的慷慨捐赠,不仅为天津大学的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校企合作的科研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展望未来,持续创新

  Part.6

  攸信科技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展应用领域,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持,以卓越的技术和产品回报社会,为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在国家重点研发“馆藏文物数字指纹提取鉴别与身份智能管理关键技术”项目中,盈趣科技与天津大学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据悉,本课题由天津大学牵头,盈趣科技与西北工业大学、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等单位参与。

  盈趣科技命题的“面向高端智造数字化品控与防伪的新一代无痕追溯技术(新工科)”入选产业赛道命题,在202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金奖,盈趣科技董事长林松华亲笔向大赛组委会写了推荐信。

  攸信科技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研发团队、先进的技术平台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攸信科技将继续发挥其技术优势,不断创新,为更多领域带来先进的解决方案,创造更大的价值。

  12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925)致力于成为“工业互联网”、“民用物联网”和“星空互联网”领域领军企业,以自主创新的UDM模式(UMS联合管理系统+ODM智能制造体系)为基础,为客户提供智能控制部件、创新消费电子、健康环境及汽车电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并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公司拥有60多家境内外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并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信部“国家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荣誉及国家创新平台,并荣获“2020胡润中国10强消费电子企业”、2023、2024连续两年荣获“胡润中国元宇宙企业榜TOP50”等奖项。

网址:文物“指纹”识别技术突破,盈趣科技助力天大铸就国宝“数字身份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2960

相关内容

数字技术,让文物“触手可及”
区块链+数字指纹识别技术=工业物联网(IIoT)安全解决方案
不破不立!中国铸造技术标准走向世界
数字化技术赋能宠物保险 投保、理赔“碰一下”就行?
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注入生机
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以数字科技助力文物长久留存
专家称户口簿或将成为古董,数字物纹技术的应用前景如何?
数字技术助力国产猕猴桃产业破解“即食”难题
生物识别技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