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贯穿的中华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生活知识# #历史#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自古对玉情有独钟,比如,大家特别喜爱用“琼”“琳”“瑜”“璇”“珏”这些斜玉旁的字起名字,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拥有玉的品格和审美。玉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正延续着我们的文化自信,生生不息。
那么,人们对玉的感悟和追求是怎么形成的呢?
玉是一种美丽的石头。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开始把玉从石中分离出来作为装饰。

神面形器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约公元前4500年-前3000年)
从考古成果来看,出土玉器的遗址星罗棋布,玉器的种类、品质、风格、造型各具特色,也相互影响,显示出中华玉文化一开始就具备风格多元、交流广泛、总体上能自成体系的鲜明特征。

四孔刀 新石器时代 石峁文化
(约公元前2300年-前1800年)
随着社会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制作精美的玉器成为人和神灵沟通的媒介和渠道,高等级玉器的生产和使用被权贵阶层垄断。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又把玉器涂上了王权的色彩,玉礼器成为神权与王权的共同象征。

牙璋 二里头文化
(约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夏、商王朝的建立延续了这一特征,为以后实行的礼仪制度奠定了文化基础。

比如,甲骨文中的“礼”字包括两个象形的部分,下边是祭祀时敲击的鼓,上边表示鼓架上挂着两串玉,这形象地说明了以“礼”事神致福的原意,以及玉器用于祭祀天地神鬼的礼仪功能。

鸟纹石磬 商
(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西周总结了前代的礼仪传统,确立了更加系统的礼乐制度,治国理念也从神治走向德治,玉器亦成为礼制和最高伦理的载体。西周的天命观将王朝命运与统治者的道德联系起来,进而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君子比德于玉”的社会理念。

凤冠人形佩 商
(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礼记》中孔子将儒家的道德规范与玉的品质结合,赋予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美德,当时精美繁复的玉具剑和玉组佩,成为凸显贵族身份地位的礼仪用具。

玛瑙玉组佩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1957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
汉代“五德终始说”流行,玉石温润、声清、光泽、质坚、纯洁的自然属性被象征为君子具备的仁、义、智、勇、洁五种美德。儒家提出“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并追求“佩玉之度”的和谐举止与“环佩有声”的华美风仪,使佩玉逐渐成为社会时尚。

玛瑙扣饰(33件)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57年云南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
隋唐以后,传统的礼仪制度发生了改变,玉器的礼仪特征也逐渐淡化,琮、璧、玦、璜等器类基本消失,出现了玉带、帽顶等标识身份的器类。玉器的神秘色彩减退,逐渐成为一种代表祥瑞的器物,并越来越多地作为俗世珍宝用于日常生活。这一时期的玉器工艺精美,风格张扬,品类齐各,流行花卉、鸟兽、虫鱼、人物等纹饰。

花卉纹梳背 唐
(公元618年-907年)
辽宋金元时期,玉器的世俗化倾向进一步加强。玉器以贴近生活、造型简洁的装饰品为主,出现了巾环,绦带勾环,动植物摆件等品类。

莲瓣形冠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还流行与渔猎、游牧生活相关的春水秋山玉,这类玉器刀法粗放,风格浑朴。

鹭鸶荷莲帽顶 元
(公元1206年-1368年)
明代玉器种类繁多,圆润敦厚,体大工精,形成了以北京、苏州、南京等地为首的治玉中心。

龙穿花炉顶 明
(公元1368年-1644年)
清代在宫廷文化的引领下,玉器精细的工艺技巧与繁缛的形式美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螭纹觥 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8月18日13时,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新版“中国古代玉器”展览是对2011年旧版内容做了全方位的调整和提升,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古代玉器绵延不绝的发展脉络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展览以“玉出东方”“玉礼堂皇”“吉玉琳琅”“琼华满堂”“镂冰雕琼”五个前后贯穿、互为联系的单元,深入探寻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玉器从饰品到神器、礼器,再回归世俗,由帝王贵族专享到普及民间的发展轨迹。

展览海报
玉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宗,馆藏各类古代玉器近9万件,序列完整,品质上乘。此次展出480件(套)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晚清,器类丰富,其中一级文物数量多达80余件。展品数量之多,展出文物规格之高,在国内同类展览中实属罕见。展览除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文字之外,还增加了很多文物背景参考图、重点文物线描图、多媒体等辅助展品,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物内涵,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展览主题。中华玉文化丰厚的历史积淀、多元的内在气质、鲜明的时代特征、持久的创新精神,永恒的艺术魅力,都是中华文明深厚文化传统与精湛艺术造诣的体现。
作者|杨逸尘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网址:玉器贯穿的中华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3905
相关内容
国家博物馆:新版“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凌家滩玉文化中的古人生活图景 ——“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印象
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国博举行服饰通史展 揭秘古人从先秦到清代的着装变化
展览|“星斗———古国时代的中国”、“ 宫苑筑新”等火热展出
文化中国行 | 兴平市博物馆:千年文脉展新颜
历史馆 | 从贝壳到玉石,博物馆里的远古美学璀璨遗珠!
中国价值最高的十大古董文物,传国玉玺上榜,第一是传国之宝
玉文化探源之旅第1站丨走进昆仑古事馆、怪石滩,探索“玉器时代”
中秋节北京多家博物馆周一不闭馆 20个文物展览精彩“伴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