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以仁为本的乐天乐观的人生哲学
孔子的'仁者爱人'体现了儒家的仁爱哲学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文化解读#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谢树放—男江苏宜兴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儒家思想。管子学刊年第
期古代学术思潮试论儒家以仁为本的乐天乐观的人生哲学谢树放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摘要儒家以仁善为本真善美统一的具爱具诚具生意之仁具哲学世界观的多重意义为儒家乐天乐观主义的人生哲学提供本体论依据。儒学以仁为本实质是以人为本构建其哲学世界观儒家是以仁善的心理情感为基石立足于做人治国在有限中求无限、从现实中求超越在人世间获幸福。中国儒家根据天人合一的仁道强调人当效仿天地阳刚阴柔之仁德乐观奋斗修德进业追求实现人生价值与宇宙价值的完美统一。关键词以仁为本人生哲学以生释仁天人合一修德进业中图分类号B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一、儒家融真善美于一体、以爱以诚以生释仁“天人合一”以仁为本为儒家乐天乐观的人生哲学奠定本体论基石仁在孔子前已有孔子的贡献在于对仁的创新可以说一部枟论语枠是关于仁的诠释孔子从探讨人生社会从伦理政治各方面赋予它丰富内涵。“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枟论语・颜渊枠仁德的根本精神在“爱”仁爱是孔子仁学的第一要义仁爱精神贯穿于礼、义、忠、孝、悌、信各项封建伦理、政治原则规范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冯友兰先生说仁可译为perfectvirtue仁人即是全德之人。人的本质力量、人之善美、社会之理想美好均在于人之仁德。孔子提出仁学是立足于做人治国着眼于社会人事主要在道德伦理、社会政治意义上讲“仁”。真正使儒家之仁超越社会人事而至宇宙万物具本体论哲学意义的是子思所作枟中庸枠枟中庸枠以诚解说仁。“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枟中庸枠现代新儒家徐复观认为诚以仁为内容枟中庸枠“全篇所言之诚实际皆说的是仁”。诚仁是天道法则规律天德本性本质依天道努力做到诚就是人道人德。诚乃“真”强调人须按天之道“真实无妄”率性而为诚乃“善”“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枟中庸枠。儒家之仁既是善又是真也是美儒家认为凡符合仁道具善德而和谐的事物都是贞吉美好的。孟子发挥孔子仁学及枟中庸枠天人合一以诚仁为本的心性思想提出性善说把人性天赋仁善当作人伦道德的基础与沟通天人关系的桥梁提出“尽心知性知天”以仁善为本、天人合一的伦理哲学命题认为通过培养扩充自己的仁善之心即能认识人的道德本性进而认识“天命”由之“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枟孟子・尽心上枠达主观心理上的“天人合一”从而得最大的人生快乐。儒家之仁由子思、孟子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发挥已开始具以仁善为本的真善美统一的本体论范畴为儒家天人合一的乐天乐观主义人生观奠基。董仲舒利用当时阴阳五行说对天的自然科学成就加以神学唯心主义的歪曲对孔孟仁学作重要改造他以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证人德与天德、人仁与天仁的一致性为其构建封建大一统的伦理政治思想体系奠基。宋明理学超出董仲舒神学目的论的是它不只是借助天以天养育、主宰万物人德与天德相符来论证而是从仁本身即具有决定一切的哲学本体性高度来论证仁的本体性、绝对性。理学家把儒家的“仁”更抽象、概括、上升形成“理”这一比天更根本、超时空而存在的天地、人类、万物的最高主宰、绝对精神“仁理”
网址:试论儒家以仁为本的乐天乐观的人生哲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871
相关内容
中国哲学中的幸福观:不快乐的人都该看看儒家、墨家、道家的饮食观
儒家养生理念
浅析苏东坡诗词文中乐观的人生哲学
浅谈古人人生快乐哲学智慧
【文史哲·哲学讲谈】守护在世生活:中国哲学的独特运思方式和现代价值
【刘悦笛、赵强】从“生活美学”到“情本哲学”
哲学家对于幸福的论述
哲学人生与人生快乐.pptx
实际生活经验与思想的路标——评张祥龙的儒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