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健康教育课《三餐合理搭配》中的“生活、生成、生命”
教育孩子合理搭配三餐,不挑食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营养饮食建议#
摘要:本文针对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课质量不高的问题,以五年级健康教育“健康行为与生活”单元《三餐合理搭配》为例,从设计阶段:确定课程目标、分析学生需求、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材资源;实施阶段: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强调实践与评估等方面,分析基于“生活、生成、生命”健康康教育课的实践新样态,以期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三餐合理搭配 生活 生成 生命
一、健康教育课中的“生活”、“生成”与“生命”
“生活”、“生成”与“生命”在健康教育课中指的是,健康教育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意识、健康习惯和健康能力的生成,最终要能够促使学生有健康的人生。因此,健康教育课首先应是一个以生活为本的课堂,在创设情境、采用案例时都要自然、真实,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其次健康教育课应是一个有生成的课堂,能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其提出有价值的真实性问题,并在互动解决中获得知识、健康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最后应是一个有生命的课堂,不仅以生为本,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而且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
二、《三餐合理搭配》课中“生活、生成、生命”
《三餐合理搭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五年级健康教育“健康行为与生活”单元中的一课,为此从设计与实施两个阶段分析实践课中所呈现的“生活、生成、生命”的样态,以此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参考。
1、设计思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率不断上升,健康饮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发育,引导学生正确的饮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三餐合理搭配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暴饮暴食、挑食偏食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三餐合理搭配》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为依据,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首先通过复习食物分类的案例分析和学校营养午餐的介绍、了解膳食宝塔;其次,通过一日三餐的案例分析、结合自身每天吃什么等,分析、判断三餐搭配的合理性,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通过吃动两平衡教学及结合江苏省体质健康报告单上的膳食建议、学校午餐的一周菜单,和父母一起尝试制定科学合理一日三餐等,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学校一周食谱,让学生了解三餐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2)通过案列分析,掌握三餐搭配的基本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制定合理膳食计划。
(3)通过合作探究制定一日三餐表,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小组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得到发展。
3、创设健康教育学习的真实情境
创设健康教育知识学习的真实情境,是将书本知识情景化、活态化,为学生展现原初的全真景象,激活学生思维。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并将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就是说,通过真实或虚拟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健康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并采用小故事、实例、漫画等形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健康知识。本课例在导入阶段,通过让学生带着“帮助‘憨憨’在自助餐厅吃的食物进行归类”的问题来观看视频,不仅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好地融入课堂。同时,通过复习让学生对以往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再次明确食物类型,起到承上启下知识点衔接的作用。其次,在合作研学的第一阶段,通过让学生观察科学合理的午餐食谱(学校食堂午餐是全市集中统一配餐),引导学生更直观、更容易的明白午饭要怎么吃,同时也能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合理膳食。
4、重视健康教育学习的生成性
教学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相对于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生成教学更强调教学的过程性,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安排实地考察、实验活动、小组讨论等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提高他们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本课例在合作研学的第二阶段,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讨论一日三餐吃什么,以图片、视频、小组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探讨三餐如何搭配,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进行一日三餐的搭配,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还可以引起全体学生重视。在巩固新知、学会应用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案例分析童童和静静的一日三餐是否合理,并提出如何改进,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思维,巩固新知,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合理膳食与三餐搭配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合理搭配三餐的知识、能力、意识得到发展。
5、追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
健康教育应注重学生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评估自己的情况,了解自己的优劣之处,并提供相关的改善建议。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各种情境,让学生学会合理应对不同的状况,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如:要求学生根据“江苏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预评价”报告书上的每日膳食建议,以及学校一周的中餐食谱,回家和父母一起制定出一份专属的一日三餐表;为让学生感知吃动平衡,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适合餐后的运动等。
例如:在游戏体验,真切感知阶段
通过游戏兔子舞,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在实践中真切的感知吃动平衡。
又如:在作业设计与布置
想一想: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营养评估状态和学校的周午餐菜单,和家长一起制作出专属于自己的“一日三餐”方案。
帮一帮: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提醒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争做一个健康的小学生。
三、建议与思考
1、转变观念。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界定,以及“课程内容与水平目标对应表”认识到,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课程整合成了一门课程。因此,要从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视角,认识到必须提高自身健康教学的能力。
2、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自我效能。由于健康教育包含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师应多途径学习健康知识,包括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适应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给自己提升优质教学的信心。同时,要从跨学科的视角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如:向语文教师学习语言组织、课堂调控;向生物教师请教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向心理教师请教心理健康内容、向保健老师(校医)请教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技能等等,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变化与基本理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家系列解读之一[J].体育教学,2022(4):5-7
[2]刘徽.真实性问题情境的设计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1(11):26-44
网址:例析健康教育课《三餐合理搭配》中的“生活、生成、生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0300
相关内容
学校午餐的营养搭配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docx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路径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
合理搭配健康饮食(教案) 体育四年级下册.docx
小学生安全教育之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课件.pptx
中小学生营养餐搭配,均衡饮食与健康生活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一日三餐怎么吃?合理搭配,健康生活!
教育领域中的营养餐制作助力孩子健康成长.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