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 (二)

发布时间:2025-11-19 13:39

'情绪调适指南'公众号提供简单易懂的心理健康科普文章。 #生活技巧# #心理健康建议# #心理健康公众号#

五、践行低碳生活

18.建立低碳生活理念。公众应建立“绿色、节能、适度、文明”的健康低碳生活理念,从我做起,惠及他人,保护自身,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良健康影响,为降低碳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19.践行低碳生活方式。选择绿色出行,首选公共交通工具,天气适宜时采取骑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选用节能型家居、办公用品,降低不必要的水、电、气能耗。吃穿用度宜适量、适时,绿色消费,选取包装简约的商品,积极开展废旧物再利用。主动参加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活动,积极分享知识经验,带动周围人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

六、掌握防护技能

20.掌握健康防护措施。公众特别是重点人群和敏感人群,应掌握各类不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护技能。比如:根据高温预警等级调整出行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户外作业时使用防暑降温用品,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时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低温寒潮过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应持续关注身体状况,慢性疾病患者仍需持续监测血压、血氧和心率等指标,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措施建议

21.注高温信息: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

22.学习防暑知识:提前学习高温健康影响和防护知识。

23.做好应对准备:根据预警提示合理调整近期出行规划;备好降温、防暑、防晒用品,如使用解暑药品,建议咨询医生,合理用药。慢性疾病患者确保常用药物储备充足,必要时咨询医生防暑注意事项。户外作业人群掌握中暑应急处置措施,准备高温作业防护装备

24.保持室内凉爽:使用降温设备调节环境温度,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适时开窗通风;使用遮阳帘减少阳光直射。

25.减少室外活动:根据高温预警等级调整出行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穿着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使用防晒、防蚊虫叮咬用品;避免剧烈活动,及时纳凉休息。

26.关注身体状况:主动、多次、适量饮水,清淡饮食;体温高于正常时可使用冷水、冰袋、冰毛巾或沐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中暑先兆症状时,使用解暑药品,症状严重及时就医;保持通讯畅通,出现紧急情况,立即联络他人寻求帮助。

27.重点人群额外注意事项:孕妇、儿童、老年人应与家人、邻里、社区保持联系,不要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慢性疾病患者应加强健康监测,如血压、血氧、心率、情绪等指标出现异常,或病情波动时,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户外作业人群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户外作业时使用防暑降温用品,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时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网址:健康科普: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 (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7508

相关内容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公布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公布
《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公布
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健康素养及释义
四川将出台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指南
关于印发《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如何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行动方案来了
关于印发四川省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四川省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文件解读
如何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13部门印发行动方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