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学就会”的创新思维方式

发布时间:2025-11-21 03:33

创新思维能提升个人成就感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创新学习#

灵感是怎么产生的呢?

都说灵感来无影去无踪,但事实上,所有的灵感都是有章可循的、有来源可参考的。

创新是怎么产生的呢?

都说创新很不容易实现,创新像是某些人的天赋一样,但其实,所有的创新都是有方法有技巧的。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五个一学就会的创新思考“套路”。

第一种:多种用途法

1、请思考一下,铅笔除了写字之外还有其他用途吗?(先在脑子里面想一下)

其实,铅笔的用途还有很多:

1、必要时候可以用来替代尺子画线;

2、制作精美的铅笔可以作为礼品送朋友;

3、当商品出售时可获得利润;

4、铅笔的芯磨成粉后可以做润滑粉;

5、演出的时候可以临时用来化眉;

6、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

7、可以当作玩具的轮子;

8、在野外缺水的时候,铅笔抽掉芯还能当作吸管喝石缝中的水;

9、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

……

铅笔有这么多的用途,没有想到吧?

这种思维方式叫发散思维,对创新来说非常重要。 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就是从一个点出发,向四面八方发散,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突破思维的常规界限,看到一件事物的多种可能性。

这是一个水杯,它是喝水用的,还有其他的功能吗?

它是金属做的,可以用来砸核桃;

它是容器,不仅可以盛水,还可以盛油、盛土、盛米、盛面、放小虫子、放小鱼……;

它是个圆柱形,可以用来作为数学课的道具,研究直径、半径、体积、面积;

它可以敲击,成为乐器;

它的杯壁可以用来刻字或者作画;

它也可以装满水,用来养铜钱草、芙蓉莲、碗莲这些可以放在水里养的花

……

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可以这样重新来进行定义,由此你就可以发现它们的新用途。

下面,请你尝试着,找出梳子的6个新功能吧!

第二种:多角度联想法

给你一个苹果,你能够联想到什么呢?

也许你会想到:梨子、酸枣、牛顿、乔布斯、电脑、西瓜、苹果树、田地、苹果汁、毛毛虫、足球、花园......还有吗?

这种从一个事物入手,天马行空的想到另一些事物的思维方式,就是联想。

比如从黑想到白,从一想到二,从头发想到美发店等,这些都是联想。

其实,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联想能力,这种能力通过锻炼会变得愈来愈灵活,对创新思路非常有帮助。

下面你可以尝试着来联想一下:

看到云朵你会联想到什么?

看到咖啡你会联想到什么?

前苏联曾有一所【发明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组合训练,他们常用的方法是,发给每个学生一本带照片的商品目录,要求学生任意翻两页,对翻到的两样商品进行强制性组合。

有一个学生翻到的两个商品是自行车和电线杆,于是他异想天开:是否可以发明一种能爬电线杆的自行车呢?这就代替了用脚勾爬杆,于是,电工爬杆机械化就这样发明了。

这是多角度联想法,也叫作强制组合法,是 把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组合起来,形成的新事物就是创新,即A+B=C。

强制组合法可以让我们尽情自由的考虑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

电脑+菜板=?

做一个像菜板一样的电脑?

做一个能专门用来放电脑的菜板?

把电脑的配件,如U盘、鼠标等,做成蔬菜样式?

做一个智能菜板,任何菜放上去就能显示新鲜度?

......

下面你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创新方法:

桔子、手机壳、相机、香蕉、鼠标、暖气、迷彩服、菜刀、雨伞、打气筒、创可贴、键盘、打印、课本、出租车、钥匙、根雕、透明胶。

请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2个,进行强制组合,写出你由此产生的创意。

第三种原因:掐头去尾法

掐头去尾法,就是把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某个功能分解为几个部分,然后把分解后的部分进行重组,看看会发生什么,这种方法也叫“除法”。

举个例子,现在你要对日常的盒装牛奶用除法进行创新。怎么做呢?

第一步:列出盒装牛奶的组成部分。盒装牛奶包括,牛奶纸盒、不同口味的牛奶、吸管三部分;

第二步,分解它已有的部分,并进行重组。比如,我们可以把不同口味的牛奶,拆分成调味剂+牛奶。

然后呢,把调味剂和吸管组合在一起;

第三步,想象一下有一个装满调味剂的吸管;

第四步,问自己这个新的吸管有什么好处和用途呢?

你会发现,买相同的牛奶可以配不同的吸管,这样一个牛奶就能喝出不同的味道;

第五步,想想这个方法是不是可行呢?

事实上,确实有商家这么做了,还把这吸管命名为“神奇吸管”,妈妈们为了让孩子们多喝些牛奶,就会买不同味道的吸管来哄孩子,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爱喝牛奶了。

这就是有趣的掐头去尾,掐哪里,去哪里,你来定。

再来,新型水杯可以分解为:新型+水杯,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两个词语分别拎出来思考:还可以设计新型的什么东西?还能设计什么样的水杯?

新型+?= 新型鼠标 新型台灯 新型自行车 新型电动车

?+水杯 = 折叠水杯 儿童专用水杯 旅游专用水杯 讲师专用水杯

你还可以充分发散一下,在此基础上想到更多哦!

第四种:随意增加法

将物品加大、增加倍数、加强功能、加上其他成分、或者在主体上添加一些新的东西,都会令人脑洞大开,诞生出很多新颖的创意。

这种方法叫做“随意增加法”。

比如,铅笔加上橡皮就成为了带橡皮的铅笔。

比如,手机加上一个拍照功能,就成了能够拍照的手机。

比如,电脑上加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和别人进行视频交流了。

还可以增加层数,高层楼房、双层巴士或许就是这么来的。

也可以增加趣味性:比如游乐场加上了杂技表演,会让孩子们觉得更有趣。

一位荷兰的艺术家把一只小黄鸭的形象进行了夸张,做成26米高的吹气橡皮鸭,它的创始人带着它已经走过了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德国等多个国家,在每个国家都能引起孩子们的喜欢。

一条小小的鱼如果变大10倍会怎么样?100倍会怎么样?

——也许它可以做成海边的雕塑,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对象。

自行车多两个轮子,就是儿童安全自行车。电视上,多一个画面,就是画中画功能,看电视剧的时候还能关心比赛得分。

最早的自行车连铃铛也没有,后来慢慢的,根据人们的需求,设计者给自行车添加了铃铛,后来又增加了载人的座位、载货架、太阳罩、雨伞,有的甚至还加上了风扇。

那么你也来延伸思考想一想:

穿衣镜可以附加些什么呢?

吊灯可以附加些什么呢?

第五种:如果假设法

“如果……会怎么样” 是美国创造学者罗杰·冯·欧克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让我们的头脑灵活起来,也可以让我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

不如我们来尝试一下:假如明天下大雪了,会怎么样?

假如明天下大雪了,也许会有很多微信公众号写文章分析为什么7月会下雪,也许会有很多抖音号上传堆雪人、打雪仗的视频……。

再来,想象一下,如果梯子能飞起来会怎么样?

如果梯子能飞起来,那应该有很多人坐在梯子上自由飞行吧?而且,说不定梯子还可以代替快递的功能,把我想要给到某人的东西快速的给他送过去;同时,在梯子飞行的时候在梯子上爬行,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呢!

这个练习的方式还可以转换为角色互换。人与物互换或者人与人互换。

一、人与物互换:比如你和雨伞互换,你变成了雨伞,雨伞变成了你,会怎么样呢?你变成了手机,手机变成了你,会怎么样呢?

二、人与人互换:比如你变成了李佳琪,会怎么样呢?

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人心,来自于你不满现状和想要改变。

一天早上,美国的威廉·德尔曼正在津津有味的吃妻子为他做的威化饼。他发现用带有一排排凹凸小方块铁板压制出来的饼不仅好吃,而且很有弹性。

吃着吃着,他突然豁然开朗的想:如果做鞋时能仿照烤饼的做法,把特制的橡胶压到鞋底上,鞋子的弹性会不会大大提高呢?它对脚有缓冲作用,与地面也有较好的摩擦力……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从餐桌旁站起来进入他的办公室就开始琢磨,经过几天研究,他就制成了第一双鞋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耐克鞋的开始。

由此可见, 灵感是在刻意思考和多维联想的情况下产生的。

我们既要有捕捉灵感的意识,又要多方位的获取信息,经过大量的发散性思考,让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爆棚,才会随时随地的产生令人惊喜的创新。

职场干货|社群运营|课程开发

作者:袁茹锦

2018中国培训“我有好课程”大赛全国总决赛导师

2018中国培训“我是好讲师”大赛成都赛区导师

2017中国培训“我是好讲师”大赛成都赛区导师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原创作家

网址:五个“一学就会”的创新思维方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8230

相关内容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五种培养方法
创新思维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事例 创新思维案例【10篇】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与个人创新
思维创新学习心得
创新思维的形式日常生活中创新小例子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学习创新思维心得体会(精华10篇)
创新思维的名人事例8个
创新思维方法培养.ppt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