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文话」惊艳!来自丹寨的蜡染 登上伦敦时装周
贵州黔东南的苗寨,民族文化浓郁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乡村旅游推荐#
宁航蜡染部分作品
丹寨苗族蜡染走出大山
惊艳亮相伦敦时装周
蝴蝶纹、旋涡纹、蜈蚣纹、鱼鸟纹、梨花纹…… 丹寨蜡染,常以深山中的花鸟鱼虫做素材,被称作“画在布上的自然”。前不久,丹寨蜡染走出大山,登上了国际时装周的T台。
伦敦当地时间2月15日晚,2020秋冬伦敦时装周推出首届 “中国之夜”主题时装秀,来自贵州丹寨的苗族蜡染服饰设计系列亮相。
宁航蜡染服饰设计系列
在色彩斑斓的时尚圈,蓝底白花的蜡染就像一位世外高人,带着与世隔绝的“冷”,不食人间烟火的“清”,超凡脱俗。
鶺宇鸟、蝴蝶妈妈、蝶恋花、太阳鼓等,印在蓝布上的白色花纹,诉说的是 一个个苗家人代代相传的古老故事。
而这次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带上国际舞台的宁航蜡染将旧事新说, 10年前,用工作室的方式将蜡染把带出了丹寨县扬武镇排莫村的大山;10年后,用时尚的方式将蜡染带出了国门。
走秀短视频:
视频剪辑 王欣
疫情影响计划差点取消
2020秋冬伦敦时装周推出首届“中国之夜”主题时装秀,是世界四大时装周(伦敦、巴黎、米兰、纽约) 首次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时装盛会。当晚,有一百多家媒体前来拍摄,到场的观众有众多英国时尚界名人及买家。
亮相的苗族蜡染由 丹寨宁航蜡染传习所提供,布上的图案出自苗族的画娘、染娘之手,设计来自服装设计师成昊的灵感。
宁航蜡染服饰设计系列
此次丹寨蜡染能够登上国际舞台,要从 四年前说起。
2016年夏天,一名在伦敦留学的贵阳女孩詹雅淇回国度假,热爱拍摄的她,在网上看到丹寨宁航蜡染传习所的故事。于是,带着相机前往丹寨拍摄纪录片。四年后,英国大使馆正在找中国非遗题材,詹雅淇就投了稿。2019年底,宁航蜡染就已接到伦敦时装周的邀请。
经过商量,预计准备70套服装。一切安排就绪后,宁航蜡染负责人宁曼丽就收拾行李回老家安徽过年,打算年后前往伦敦。谁成想,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原本受邀的5位绣娘和设计师无奈放弃行程,只能将衣服 单独寄往伦敦。
宁航蜡染服饰设计系列
2月1日,宁曼丽精简包裹,挑选了6个系列,36套具有代表性的服装。可是,原本可以一周内就寄到的包裹,却经深圳发往香港后,又被退回深圳。
几经周转,包裹辗转四五个国家、经过十四天时间,终于在时装秀的前一天赶到了伦敦。
最后,登上舞台的服装共分锦绣华服、大礼服、小礼服、现代风、旗袍5个设计系列,展示了苗族蜡染技艺的独特魅力。
“我们都已经做好缺席时装秀的准备,好在最后是有惊无险,。”宁曼丽说, 由主办方发回的视频可以看出,走出国门的蜡染服饰,穿戴在国际模特和超模身上也是别有一番风情。
宁航蜡染服饰设计系列
时装设计蜡染服饰再焕生机
精妙绝伦的构思、别出心裁的设计和相得益彰的背景音乐,在T台上,来自贵州丹寨的礼服、旗袍、舞台装构成了一个简约的“蓝白世界”,点亮了当晚的“中国之夜”。
设计师成昊把蜡染的经典蓝白图案与现代的时髦素结合,让这些蜡染服装看起来不再是过时老气,而是可以穿搭到生活、宴席中的款式。
宁航蜡染服饰设计系列
画娘负责画蜡、染娘负责浸染、男人们种蓝靛……此次登上时装周的所有服装布料都是纯手工制作。经过布料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画蜡、浸染、脱蜡、缝合等十来道,才制作而成。
画娘手执铜质蜡刀作笔,轻沾蜂蜡为墨,一笔一划创作出的图案,独一无二,再难复制得一模一样。
据宁曼丽介绍,宁航蜡染的画蜡能手全部是 来自于大山深处的苗族妇女,她们七八岁时就学习蜡画,功底深厚,创作自由,经常“没有规矩而自成方圆”。
“现在西方在倡导高级定制,大家都以为我们是在模仿。殊不知,手绘的蜡染,是我们古老的高级定制。”设计师成昊称,每一幅蜡染都是作品,这也让每一件衣服拥有了“灵性”。
这次展出的服饰中,还有特意为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设计的礼服。
身前,绘制了七朵太阳花,花中分别设计了花、鸟、鱼、虫和人类等元素,大气的长拖尾上绘制着七种不同的动物,代表着苗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
东方第一染
宁航蜡染十年再磨一剑
古树森森、梯田层层、流水潺潺,丹寨县扬武镇排莫村藏在一条穿越森林的山路尽头。10年前,宁曼丽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通车。但是,村里已经流传着“ 东方第一染”的故事。
1983年和1984年,村里一名叫王阿勇的妇女,曾两次被邀赴美国,进入白宫等地进行蜡染技艺表演,多幅蜡染作品被白宫收藏。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给了王阿勇“东方艺术家”的赞誉,得到了“东方第一染”的美誉。
宁曼丽是安徽人,2010年,第一次来到丹寨,也是第一次接触蜡染。 原本就做纺织行业的她,发现了这个商机,决定留下来,做一番大事。后来,她成立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致力于苗族蜡染的挖掘、传承与开发,少数民族蜡染饰品的设计、制作、加工、销售等。
10年前的排莫村十分闭塞,村民们热情地欢迎着宁曼丽的到访,却客气并坚决地拒绝她到县里做蜡染的要求。“ 在他们心中,蜡染是人人都会的生活技能,不值钱。也不相信有人会请人做蜡染,还包吃包住、发工资。”
工作中的“染娘”
为了说服村民,宁曼丽从丹寨县来回排莫村数次, 30多里路,每次都是步行。
最后,终于说服3个胆大的妇女出来试试。一个月后,她们领到了600元工资。第二个月,3人变10人。如今,以前小小的工坊已发展到180多人的企业。
温暖大家庭 山里的工作艺术
妇女们在县里上班,丈夫们在家里种蓝靛草,宁航蜡染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提供就业岗位百余个,他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
在宁航蜡染上班的画娘、染娘们是来自排莫村的村民,她们之间大多是亲戚,如今就有母女6对、姑嫂4对妯娌3对。更有王春英一家,祖孙四代都在基地工作、生活, 74岁的奶奶、47岁的妈妈、20多岁的女儿是基地的得力画娘,还有1岁多的小孙女是大家的开心果。
没有上下班打卡、没有纪律条规、计件算工资,在基地上班的画娘、染娘们十分自由,农忙的时候可以种田,农闲的时候可以上班。其实,在创立初期,宁曼丽也曾用过城里的管理模式。
可是,村民们并不吃这一套。没有时间观念,唱歌聊天不耽误,曾有画娘告诉宁曼丽:“ 时光不等人,快乐来了我们要先去快乐。”慢慢的,原本想要将城里的快节奏带到山里的宁曼丽却被山里的慢性子“同化”。
“ 一辈子、一群人、一件事”,这是丹寨宁航蜡染传习所走廊上的一句话,宁曼丽常常称画娘、绣娘们为“ 农民艺术家”,她们把祖传的蜡染手艺做成艺术品,把工作生活过成了乐观开朗的样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呢?
撰文 | 董容语
编辑 | 涵哥
编审 | 陈洁
网址:「黔文话」惊艳!来自丹寨的蜡染 登上伦敦时装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10453
相关内容
胡兵亮相伦敦时装周 展现健康生活态度与时尚影响力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与景区化发展中的资源凭借——以黔东南郎德上寨“招龙节”为例
“天才妈妈”寻梦敦煌,以“匠心”叩问“匠新”
来自伦敦的创意开放式储物架
中国户外品牌PELLIOT伯希和亮相2024伦敦时装周
来自伦敦的创意开放式储物架—新浪家居
伦敦必去的六家素食餐厅(上)
伦敦去伦敦买什么划算?去哪里买?伦敦购物攻略
黔东南凯里家具电话
《伦敦新闻画报》创刊174周年纪念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