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面料再造设计

发布时间:2025-11-26 09:38

科技改变了服装设计,出现了智能面料可以调节温度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服装科技#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精选十篇)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 篇1

原创的设计肌理和丰富材质的全新塑造是面料再造设计的价值所在,从而使面料实现震撼性新视觉效果,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将当代服装设计推向一个全新境界,迅速成为潮流意向和设计趋势,拓展了服装设计的新思路,为服装的个性化、风格化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创意空间。在国内著名的明瑞杯礼服比赛、真维斯休闲装比赛、北京大学生国际时装周“新人奖”等服装比赛与展示中,富有创意的面料再造成为服装设计作品的看点与卖点,也使许多年轻设计师在服装大赛中脱颖而出、备受关注。有的比赛还设置了“最佳面料再造创意奖”,历数近几年的“汉帛杯”获奖作品,无不以精致的面料再造细节给人强烈的心灵共鸣与可欣赏性。

因此,《服装面料再造》课程成为服装艺术院校的核心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创意灵感的捕捉、再造思维的创新,是决定面料再造设计作品的关键,而优秀的设计理念是好作品的依托。如何启发学生寻找独特灵感、设计出既外观新颖又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再造面料作品,成为课程提升与改革的关键。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致力于将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课程,使课程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地域文化是某一时空、区域内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等,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上[2]。陕西文化形态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魅力独特,反映在历史遗存、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陕西地域文化特点蕴含了传统的民族精神,既具有中华文化的普遍性又带有鲜明的地方独特性,辉煌的周秦汉唐文化题材,给人以绵延不断的创作激情,也同样为面料再造设计构思提供了无限宽广的素材,历史古迹、绘画雕塑、舞蹈音乐、民族风情、民间美术都可给设计者以无穷的灵感来源。因此,以丰厚的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寻找设计灵感是进行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基础和切人点。

1.将陕西绘画艺术融入课程。陕西古代壁画遗存丰富,例如,精彩纷呈的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靖边大夏壁画、横山县元墓壁画等,这些跨越时空的形象、线条、色调、笔触、格局等独特艺术元素,展示了历代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丰富景致,传达了先人的理想、感情和意蕴,展现了时代特征和艺术演进与发展。如天籁之音奏响人文华章,像春风清扬将文明的色彩宣扬,笔墨叠变着岁月的玄思,又激发当代人的心灵共振,这种源自内心的感动和对古代艺术的震撼都是面料再造设计的源泉。

当代陕西国画也成就非凡,长安画派、黄土画派成为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国画神在象外,象在言外,言在意外,注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若拙的浪漫飘逸境界,更强调神似的精神追求与面料再造设计有相似之处。例如,(图1、图2)这组作品灵感来自中国画水墨交融的神采,以蒙眬纱料和太空棉填充结合,巧妙表达水墨意趣淋漓的视觉效果,表现了材料和手法高度的概括与想象。

2.将陕西建筑语言融入课程。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技术工程手段与艺术手段缺一不可的立体艺术,它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各相关艺术的结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和实用价值。陕西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宗教园林,规模宏大,表现出浓郁地域与环境特点。陕北窑洞连绵纵横,关中民居稳健平和,陕南建筑又具有温婉秀丽的江南特色。这些饶有特色的建筑布局、造型、空间、结构、比例、风格等综合性处理手法又使我们在处理面料再造设计的层次和空间时得到启迪。

(图3、图4)这组设计作品灵感源自关中的建筑,使普通蓝色牛仔面料通过折叠、抽纱、腐蚀、磨毛和镂空的处理生动表现了关中八水环绕建筑的静穆与流动,仿佛让我们从空中、侧影等不同视角欣赏到关中建筑的方方正正和有序构成,在鳞次栉比中领略到独立与群化的协调与虚实,再造的手法表现出特定的地域主题,给人以美的感受。

3.将陕西工艺美术特色融入课程。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工艺品以视觉造像和材料的加工而完成,是实用目的与装饰趣味的统一。陕西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陶器、石器、青铜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刺绣、砖雕、竹编等种类繁多的工艺品数不胜数。半坡陶古朴浑厚、陕西石刻磅礴大气,例如,小小的陕北炕头石狮子风格粗犷洒脱、憨稚喜人的特征,与威严肃穆的陵阙、庙观石狮居然有别,并体现中国民间雕刻工艺特有的精美与成熟[3]。它们为我们在作品立意主题的博大、材质的对比、色彩纹样的精美、比例尺寸的和谐、风格手法的统一中提供设计经验。

例如,西安半坡彩陶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对生命和繁衍的讴歌,彩陶图案里大量的几何纹、织物纹印等构图繁密,丰富的漩涡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回旋多变,二方连续构成具有虚实相生之妙,彩陶艺术的成就也是我们随手可以借鉴的资源。(图5)陶红与土色和谐自然的面料再造作品,借鉴了彩陶的水波纹、漩涡纹、几何纹等节奏感,特别是毛线与粗麻布材质更突出了古朴庄重的主题。

4.将陕西书法文字融入课程。中国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的,以象形、会意、形声来表情达意,以结构、布白、用笔来表意抒情,是东方艺术的精髓和代表。陕西有着甲骨文、篆、隶、楷、草、金文、石鼓文等各书体的遗存,例如,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西安碑林就是一座书法文化艺术宝库,集中展示了历代名家书法精粹。在《服装面料再造设计》课程中,如果将面料的形态、色彩、纹样和书法的笔墨、结构、急缓、轻重、提顿、舒敛、浓淡、方圆、枯润、疏密等艺术语言有机结合,可以在多样统一中显示整体的凝神、和谐布局,启发学生在最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无限的启迪。若以书法、文字和篆刻为灵感,麻、竹等材料巧妙应用,形态各异,古趣拙朴,可以表现文字多姿多彩的风貌,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精神(图6)。

5.将陕西民间艺术融入课程。陕西的华阴老腔、华县皮影、千阳木偶、宝鸡社火等,都属于民间艺术,是秦人秦地千百年来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可以汲取陕西延川布贴画贴补、拼接、镶嵌、编织的方法,可以融入陕西民间刺绣红线绿缕的色彩表现出原汁原味的粗犷西北风格。陕西剪纸彤红艳丽的色彩、镂空的形式、纯粹烂漫的风格本身与面料再造镂空的工艺十分吻合。(图7)借鉴剪纸满幅匀称重叠、平面铺陈的手法不仅造就了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面料的容量,提高了形式美感,强烈的对比色彩和厚重的呢绒又突破剪纸的特点。

6.将陕西丰富的服饰材料特色融入课程。材料是服装的物质载体,是赖以体现面料再造设计思想的基础,服装材料的发展引导着服装潮流的变迁,也创造了服饰文化的历史。用兽皮和植物纤维为人类幼年御寒遮体,到随着人类的探索创新而渐渐从自然界中提取更多材料麻、棉、丝、毛来制衣御寒,每一次材料的创新都掀起了服装的新改观。陕西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商周就已有了绫、罗等丝织物。而我国西北地区还是毛纺织的起源地,中国毛纺织技术的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主要是西北游牧地区少数民族的贡献[4]。

因此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必须要就地选材,除了发挥利用陕西传统的羊毛、兔毛、麻等原料,还要挖掘陕西特色材料,例如,陕南富饶的丝绸、蒲城绿色土织布、陕西秦绣等。同时,还要创新利用各种新型材料。服装材料的面貌日新月异,求变求新,已经从单一性的服装面料延伸至多元化的综合性材料,例如,包括了皮革、塑料、金属等,综合材料不断更新换代。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和特性是面料再造设计诱发创作灵感和诠释设计理念的依托,并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这组作品通过设计师在家乡发现和探索,以陕北薄毛毡为主要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图8、9)。

陕西地域文化是祖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是民族宝贵的财富,积淀深厚而兼容并包,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当今社会,尤其对于设计提出要求,要深刻理解陕西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并对特色性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应用于面料再造设计,设计出富有时代特色的优秀服饰作品。

参考文献

[1]石历丽:《服装面料再造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9,第1页。

[2]段金娟:《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装饰》2013年第7期,第127页。

[3]朱尽晖:《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0,第205页。

浅析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 篇2

【关键词】服装设计;面料;再造;设计

一、面料再造

1.面料再造的艺术特点

面料再造就是根据设计需要,在现有面料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工艺处理和加工设计,使之产生新的艺术效果。在服装设计中,款式、面料和工艺是三大要素,而面料再造设计在其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单一陈旧的面料已经成为过去时,而面料再造工艺成为现在服装设计的主导,服装设计师所体现出的情感因风格而异,有繁复的华丽之美,也有朴素的优雅之美。。

2.面料再造的形态美感

在研究服装造型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面料再造的形态美感,可以运用比例分割、节奏呼应、对比与错觉等方法。服装面料的形态美感主要体现在材料的肌理上,肌理的视觉效果不仅能丰富面料的层次,而且具有创造性表现主义的审美特点。形态多元化的构成可以将相同元素以不同疏密程度,结合面料的质地和凸凹有致的变化形成丰富的肌理对比。也可以将不同特征的元素以不同的形态特点和规律整体组合,运用错视的方法创作新的单元组合,使面料形态产生不同的纹样肌理变化。

3.面料再造与服装的关系

面料再造首先要以服装为中心,以各种面料质地的风格为依据,然后融入设计师的观念和表现手法,来表现面料独特的风格特点。面料的风格会直接影响到服装设计的艺术风格,不同质感的面料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我们所追求的就是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面料的潜在性能,使面料风格与表现形式相契合,从而达到面料再造设计与内在品质的完美统一。工艺制作与设计理念的表现是服装面料再造的重要部分,同时要求设计师在对面料的了解和选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加工技艺的协调运用能力。服装面料不仅是服装造型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简洁的款式造型可以与肌理突出的面料结合在一起,来表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面料再造与服装的造型、色彩间相互搭配的关系,已成为贯穿现代服装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二、面料再造的设计手法和原则

1.面料再造的设计手法

(一)面料再造的立体设计

在设计中,我们通常利用传统手工或设备以及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改变面料原有的形态,在服装局部采用堆积、抽褶、层叠、褶皱等方法形成立体的或浮雕般的肌理效果。总之,在采用这些手法时,材料的选择、加工的手段以及如何结合其他材料产生对比效果,是对设计师创意能力的挑战。

(二)面料再造的加减法设计

加法就是用一种或几种材质在现有面料的基础上进行黏合、热压、车缝、绣等工艺手段形成立体而多层次的设计效果,也可以将亮片、布片、扣子、碎金属、线绳等钉缀在面料上来设计造型。镂空是减法设计的典型代表,在设计中根据需要在面料表面做出空洞的效果,按设计构思对现有的面料进行破坏,形成错落有致,虚实结合的效果。

(三)面料再造的编织设计

随着编织服装的再度流行丰富多样的钩编技巧已日益成为时尚生活的焦点,运用不同质感的线绳、皮条和丝带用钩织或编结等手段,形成凸凹对比、交织连续的视觉效果。过去的编织一直都停留在平面造型上,现在设计师力求采用新的技法将编织做出立体而丰满的效果。

(四)面料再造的综合设计

为了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往往会将各种设计手法自由组合搭配,先扎后染的扎染和防染工艺的蜡染就可以在基础面料上进行加工处理来设计造型。

2.面料再造的原则

面料再造首先要围绕服装整体风格的需要来确定主题和进行构思,才能达到设计与面料内在品质的协调统一。面料再造不是简单地运用工艺手段,而是运用现代造型观念和设计意图对主题进行深化构思。例如三宅一生的设计,他将日本宣纸、白棉布、针织棉布、亚麻等传统材料,使现代技术和他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创造出各种肌理效果的织料,被称为“面料魔术师”。

三、结语

服装本身是一门永恒变化的艺术,与面料本身的发展变化是息息相关的,而现代的服装设计与面料设计已融为一体,作为服装的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但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而且直接影响着服装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不断推陈出新的面料再造艺术,不仅是材料风格的创新,还是服装设计师观念的传达和个性风格的表现。设计师要想追求独特的个性风格,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就必须不断的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因为,完美的设计一定要有好的面料形态加以配合和表现,这已经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共同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冯祎,苏洁.服装造型设计中面料再造的探索及实践[J].丝绸.2008(07)

[2]杨威.浅谈服装造型设计[J].丝绸,2005(05).

作者简介:姓名:朱莹莹,性别:女,所在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

面料再造在皮革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篇3

1 皮革面料再造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皮革制品有真皮和人造皮革两大类,作为世界皮革和革制品的生产大国,我国的皮鞋、皮衣、包袋的产量始终处于世界首位,但是品牌效应却并不突出,因为在如今时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潮流背景下,人们对皮革服装的追求已经不满足于款式、工艺结构或者配饰辅件的设计,过去片面强调造型、色彩的设计方法已逐渐失去市场,因此,皮革面料的创新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师必须从新的角度和高度,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为皮革服装进行大胆而充分的诠释。当下流行的各种皮革面料,除了纹样、色彩仍在永无止境地翻新变化以外,着意强调肌理变化和面料再造的皮革服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再造后的皮革面料打破了以往面料的单调感,提升了皮革服装的视觉审美风格和艺术品味,最终使产品附加值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艺术和情感消费需求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2 皮革面料再造的材料和方法

皮革面料再造的材料可以是各种可能适合的材料,包括各种皮革面料、裘皮、各种纽扣、亮片、珠子、亮钻、石材、珍珠、贝壳、绳子、花边、缎带、丝带、羽毛、拉链等,设计师可以根据款式特点以及设计风格来选择适合的材料以实现其独特的表现语言。

皮革面料再造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它体现出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想要追求独特的个性风格,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设计师也必须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实际运用中,皮革面料再造的创作思路大致可以归结为加法、减法、变形法以及综合法四类。

2.1 加法

加法是皮革面料再造中比较常见的运用手法,主要体现为添加的手法,并通过添加改造使皮革面料呈现强烈的体积感和量感,加法可以加强和渲染整个皮革服装的表现力,为服装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加法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有绣、染、印、绘、拼贴、填充、缝、叠、堆等,并通过这些方法来实现皮革面料层次美和节奏美。

(1)刺绣: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皮革面料的再造设计中,刺绣技法的运用也比较普遍,它是在皮革面料上运用不同的针法迂回穿梭形成点线面的变化,使再造后的皮革面料具有精致细腻的装饰效果和强烈的民族文化艺术。

(2)珠片绣:也称珠绣,它是以空心珠子、珠管、人造宝石、珠片等为材料,绣缀于皮革面料上使其产生耀眼夺目的效果,并增添皮革面料的高贵和华丽感。

(3)镶钻:将各种烫钻组成符合一定审美标准的图形,用烫机或是电熨斗压在皮革面料上,使之形成效果精美并具有立体效果的图案。

(4)贴布绣:将皮革面料或者其他面料按图案要求剪好,贴在皮革面料上,再用各种针法锁边,形成的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致大方,也可在贴布与面料之间衬垫、棉花等物,使图案隆起而有立体感。

(5)绳饰:在皮革面料上装饰不同质地、色彩或者形状的绳状饰物,并形成具有美感和装饰效果的图案。

(6)印花:印花技术包括染料印花、涂料印花和热转移印花。皮革热转移印花是当前颇为流行的印花技术,在特殊的膜(纸)上镜像印刷上图案,然后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便可将图案留在皮革上,使原来单色皮革变成有各种图案的印花皮革,也可根据流行趋势印出符合时代流行的花色及图案,使皮革面料呈现出新颖别致的效果。

(7)手绘:用专业的皮革颜料膏在皮革面料上用手工绘画的方式,使面料呈现出具有浓烈手工韵味的图案。

(8)染色:是指在皮革面料上处理出多变的色彩,包括纯染色和利用物性染色。纯染色就是利用笔刷或者其他工具上色,物性染色又包括油染、水染、颜料染、蜡染、糊染、水晶染、绑染、幻印染等。

(9)叠加:是指将一种或者多种元素在皮革面料上进行反复重叠运用,形成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效果。

(10)堆饰:将面料堆积或者集中装饰在一个部位,使其具备强烈的形式美感。

(11)拼帖:采用不同色调、不同质感的皮革面料或者其它面料进行拼接,以呈现丰富的、强烈的质感对比。如皮革面料与皮毛、针织、丝绸、牛仔等材质的结合。

(12)填充:通过在皮革面料之间增加填充物来改变面料的体积,呈现凹凸不平的外观效果,使再造后的皮革面料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13)各类手缝:在皮革面料上用各种材质和颜色不同的线进行规则或不规则的线迹装饰。通常用于服装的分割线或者结构线,特别是在色彩单一的情况下,手缝具有较强的手工质感,也可以丰富皮革面料的肌理变化。常用的有麻线和皮线,麻线手缝比较纯粹优雅,皮线手缝显得粗犷并略有嬉皮味。

2.2 减法

与加法所表现出的雍容华贵和妙趣横生的风格相反,减法所表达的则是一种简洁大气、欲说还羞的含蓄美。如今,人们对皮革服装美的追求存在双重性,既追求纷繁复杂的华丽之美也讲求简洁优雅的朴素美,因而,减法也是皮革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皮革面料的再造中,减法的表现形式则体现在使完整的皮革面料通过镂空、雕刻、剪切、切割、磨洗、打孔、电烧等手法除去或者破坏局部,使皮革面料呈现出空透的美或破旧感。

(1)镂空:选择专业的皮革镂空雕花机或是激光切割机将皮革面料局部出去,并形成一定的文字或图案,镂空的手法在皮革服装设计中是很常见的手法,它可以使皮革服装呈现出虚实的强烈对比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2)雕刻:激光雕刻技术目前在皮革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指通过镂空雕刻和不穿透的盲槽雕刻,制作出深浅不一,具有层次感的各种优美图案。也可以以手工的方式采用旋转刻刀或印花工具在皮革面料上进行刻画、挤压、推拉、敲击等,形成效果精美的立体图案。

(3)磨洗:通过水洗、砂洗或者打磨等方法,使皮革面料质地柔软,并呈现一定的破旧感,还可形成各种形状的浅色图案,形状有直条形、横条形、蟹爪形、随意形等。

(4)破坏:将皮革面料通过各种人为的方法改变原来完整的面貌,使之呈现出粗犷和陈旧的艺术效果。也可以选择手工的方式进行剪、烙、烧等方法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图案.

(5)打孔:用专业的皮革打孔机在皮革面料局部通过挖、掏、捅等方式达到通、透的空漏状效果。

(6)电烧:电烧是一种类似素描的绘画技巧,以电烧笔为画笔,直接在皮革面料上自由画出图案,利用不同的温度或速度,在碰触皮革面料是产生烙印,达到不同深浅或粗细的艺术效果。

2.3 变形法

在服装设计领域,对面料的变形处理已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变形处理后,原本平整单一的皮革面料可以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变形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褶皱、抽缩、折叠、编织等。

(1)褶皱:将皮革面料用机器热压定型或者手工抽缩,形成单向或者多向的褶皱效果和立体效果,有叠褶、波浪褶、活褶、抽褶、褶裥等形式,褶皱的运用可以使皮革服装显得更与众不同,皮革服装带来优雅的魅力。

(2)编织:将皮革面料剪切成细条状,用编或织的技法形成特殊的纹样和机理效果。

(3)塑型:利用皮革面料的可塑性,将皮革面料拉扯、捏、搓揉或者挤压形成半立体或者立体的造型,常见的表现内容有人物、花卉、动物等,也可以做出强烈的独创性风格。

2.4 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在皮革面料再造的过程中,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种表现手法。为了突出个性化的设计思想和意图,设计师可以根据服装的特点和风格随意选择表达技法,在一件完整的皮革服装中运用综合法对面料进行改造和创新设计可以使皮革服装的外观更加丰富和生动,创造出令人惊喜的视觉效果和表面肌理,如加法与减法的同时运用可以带来强烈的对比效果,变形法与加法同时运用则会形成更加细腻精致的视觉外观。

无论任何表现技法的运用都必须服装增添美感,而不是画蛇添足,改造后的面料要能体现服装的整体风格,使整个服装更具美感和艺术感。

3 面料再造在皮革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面料再造在皮革服装设计的局部应用

皮革服装设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面料的性能和特色,在现代服装艺术中,装饰技艺的发展已颇为引人注目,装饰技艺的运用更可以提高服装的价值。特别是对于真皮服装而言,价格和原材料决定了皮革服装在造型分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局部的装饰就显得更加不可缺少。

由于再造后的面料已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将它运用于服装的局部,即使原本简单平凡的款式也会显得精致而生动。但是,局部的装饰也必须与服装的整体设计密切相关,再造后的面料在局部运用时必须与整个服装的造型和风格相协调,色彩或形状的衔接过渡要和谐、统一,达到主题突出、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通常,局部装饰主要运用于服装的领部、肩部、胸部、腰部、袖口、下摆、门襟等,常见的装饰方法有统一法、对比衬托法、点缀法等。

(1)统一法,即是局部的装饰与整个皮革服装的造型或色彩都一致,这种方法比较轻易出大效果,也利于设计师把握服装的整体风格和特点。

(2)对比衬托法,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局部的装饰与服装整体设计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曲折变化的效果,如粗糙与光滑、轻薄与厚重、柔软与坚硬,通过这种手法可以更鲜明地强调皮革服装的特点和个性,给人们带来深刻的视觉感受。

(3)点缀法,是指在对皮革服装进行装饰时,要注意突出个性和特点,强调局部特色,一般来说,点缀的面积不大,但与大面积对比时可以起到一种强调的效果。

3.2 面料再造在皮革服装设计的整体运用

时装大师费雷的设计经验告诉我们要以材料为先导,以艺术为创新的设计是现代服装设计新的模式,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面料艺术已成为服装时尚潮流中最有魅力的艺术手法之一。再造后的面料运用于服装的局部,可以起到衬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将再造后的面料贯穿运用于整个皮革服装的设计中,则会赋予皮革服装独特的个性,并充分体现出面料再造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在高级时装或表演服装的设计中,面料再造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它可以为整个服装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达出设计师独有的设计风格。并能不断地激发设计师的灵感和激情,让设计师有更广阔的创造和发展空间。

将再造后的面料运用于皮革服装的整体中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设计的度,因为经过再造的面料已经具有丰富的视觉外观,如果结构分割过分复杂反而会破坏面料的肌理效果,所以通常服装的造型、分割都以简洁大气的设计为主,以便更好地突出面料的特色。

4 结论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手工艺术总是伴随着服装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从古至今的服装,从冠帽、上衣、下裳直至鞋袜,几乎所有的服装都采用过手工装饰技术。正是由于手工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才使服装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变化。在如今的皮革服装市场,单纯地从款式色彩进行创作的服装已经不能满足个性市场的需要,皮革服装的设计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因而,皮革面料的再创造丰富与拓展了皮革服装设计的新思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现代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不断推出新的皮革面料再造技术,不仅是材质风格的创新,更是设计师观念表达和创意手法的更新,通过对皮革面料的再创造,可以使皮革类服装设计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皮革面料的再创造已成为皮革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中一朵怒放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刘薇.皮革服装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邓玉萍.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面料再造在霞帔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篇4

关键词:霞帔;面料再造;手工扎染;陕西秦绣

1 霞帔的应用价值与当代再研究的意义

1.1 霞帔的当代应用价值

据记载,霞帔形式的服装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得以定型。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是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明代时得此名——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霞帔形式的服饰在中西方的服装体系里虽然名称不同,但都属于女性最常用且用途广泛的辅助性衣物。在名称上中国传统有霞帔的称谓,也有叫“云肩”的相似服饰。它是披风、斗篷的传统演变形式。在现代服装中,以大披肩款式加一字领开口的形式出现得比较多,既可作为大围巾围裹在身上,也可以穿在身上做各种款式的变化,更可作为一种裹被使用。由于这种极强的实用性,故在当代服装体系中被广泛运用,而国内外大多是结合本国服装传统的特色或以传统工艺加以改造,或用现代加工工艺予以处理,在应用研究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总的来说是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即实用又极易与各种工艺相结合,所以传统霞帔在当代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1.2 霞帔当代再研究的意义

对霞帔应用价值的再研究能在当代服装业中起到一个以小见大、以点寓面的实例示范作用,对服装业能起到重要的启发与研究样板意义。它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与多用性。霞帔在当代的实用作用是多样的,既可围、裹,也可穿、盖。若能利用当代面料再造艺术把传统扎染与秦绣工艺运用进来就能以传统服装经典充实当代服装设计。在实用性较强的衣物上注入品质内涵,丰富其文化艺术的品质精神,就可以逐渐占据服装设计的上游环节,为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具有艺术内涵的高档品牌服装作基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当代服装典范。

1.3 面料再造在霞帔设计中的当代特色

面料再造是当代服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如何运用现代手法将特色的材料及特色面料运用于当代服装,并挖掘本民族的服装特色。此次是以传统霞帔为研究对象,研究传统服装形式的当代性改造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当代纤维面料再造艺术把传统扎染工艺以及陕西秦绣绣法表现出来,以两种传统手工艺作为面料再造艺术的基因元素而进行当代性的应用研究。以传统霞帔为范例,利用传统服装因素进行当代的面料再造处理,从面料、实用性、形式三个方面完成传统服装向当代的转换。

2 面料再造在霞帔设计环节中的研究

2.1 面料再造在霞帔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霞帔现存的形式即大方巾加一字领开口,在基本款式造型不变的前提下,发挥面料再造工艺在扎染的面料上施以陕西秦绣的技艺,解决如何使扎染较自由的效果与具体的秦绣相结合的关键问题,有机地融合这两种面料再造的方式并使之浑然天成,发挥各自的工艺特点,实现优势互补,达到高品质服装的自身质量与触摸、视觉等感官效果的统一,形成一种独特的服饰形式,既是延续也是创新、融合、再造,传承纯手工工艺表现形式的工匠文化精神。

2.2 面料再造在霞帔制作工艺上的应用

面料再造在霞帔上表现的方式方法很多,就面料再造自身这方面就有非常丰富的再造手法。例如,面料之间的加减法再造手段的应用,各类刺绣技法的应用,印染技术的应用,丰富多样的装饰材料的应用等等,这些都可以应用于霞帔或者说服饰面料之中。本次工艺特色主要是以陕西地域特色的刺绣——秦绣和手工扎染进行的有机且独特的结合法进行霞帔的面料再造上的创新与设计,视觉上既有一种平面的抽象晕染效果,又体现了秦绣工艺针法的立体视觉感。

陕西秦绣是一种高品质工艺手段,它的特点是技法精粹、效果丰富、针感具体,但霞帔是相对休闲与自由的服饰形式。而以扎染自然天成的秦绣施针前的底纹基料基础后将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综合各自的工艺优势。先行处理的扎染过程将以方巾的大小确定扎染的大小图案,确定形态与分布密度并完成其色彩的处理,这一过程是在设计前提下进行的。

扎染的效果往往带有较多的偶然性、随意性以及不确定性,使用扎染是霞帔面料再造过程的第一步,即在原始面料上先再造一个较自由幻化的基底图案。陕西秦绣是面料再造的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此时的秦绣图案是以纯抽象方式进行的,即不施可视的具象图案,而以扎染图案为蓝本,抽象地运用秦绣的施针方式,选择好的面料纤维施针,发挥秦绣施针的抽象针法美,使绣线以针法的形式沿扎染的自由抽象图案展开来,抽象地解构了秦绣的传统针绣图案外形,保留了它工艺美里的形式美,即面料本身的纤维美感、抽象的针法美、绣线的材料美,并结合扎染幻化神奇的自由性或自然性。

把扎染与秦绣以面料再造的形式运用到“霞帔”的设计上是本论文的重点。这两种传统工艺不是被动简单相加在一起,而是一种重构,一种打破原本结体的重组。扎染只是取其浑然天成的基底,虽然用的是传统手艺,但扎染不是最终的目的与效果,而秦绣才是本次应用研究的核心。此条件下的秦绣已经是一种被附以当下意义的传统工艺,它已没有形的躯体,更没有外形的约束,在扎染的框架下它只有形式美、工艺美以及材质美,它有了更多的美的精神与现代感,只保留了秦绣的抽象针法与材料,秦绣有了更纯粹的意义,它们又是以实用的霞帔为蓝本的,达到了实用性与工艺美的完美结合。

3 结语

面料再造在皮革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篇5

目前, 市场上流行的皮革制品有真皮和人造皮革两大类, 作为世界皮革和革制品的生产大国, 我国的皮鞋、皮衣、包袋的产量始终处于世界首位, 但是品牌效应却并不突出。在如今时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潮流背景下, 人们对皮革服装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款式、工艺结构或者配饰辅件的设计, 过去片面强调造型、色彩的设计方法已逐渐失去市场。因此, 皮革面料的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师必须从新的角度和高度, 采用新的思维方式, 对皮革服装进行大胆而充分的诠释。当下流行的各种皮革面料, 除了纹样、色彩仍在永无止境地翻新变化外, 着意强调肌理变化和面料再造的皮革服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再造后的皮革面料打破了以往面料的单调感, 提升了皮革服装的视觉审美风格和艺术品味, 最终使产品附加值得到极大的提高, 并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艺术和情感消费需求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2 皮革面料的再造

皮革面料的再造是指运用各种传统和高科技手段对现有的皮革服装面料进行再创性的设计加工, 使其表面产生丰富的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艺术和技术被前所未有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样, 人类对皮革的运用也随着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得心应手。皮革服装的款式设计呈现多元化, 对皮革材质的运用手法也越来越丰富。

3 面料再造在皮革服装设计中的局部应用

皮革服装设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充分发挥面料的性能和特色, 在现代服装艺术中, 装饰技艺的发展颇为引人注目, 装饰技艺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服装的价值。对真皮服装而言, 价格和原材料决定了皮革服装在造型分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局部的装饰就显得更加不可缺少。由于再造后的面料已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将它运用于服装的局部, 即使原本简单平凡的款式也会因此显得精致而生动。但是, 局部的装饰也必须与服装的整体设计相一致, 再造后的面料在局部运用时必须与整个服装的造型和风格相协调, 色彩或形状的衔接过渡要和谐、统一, 达到主题突出、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通常, 局部装饰主要运用于服装的领部、肩部、胸部、腰部、袖口、下摆、门襟等, 常见的装饰方法有统一法、对比衬托法、点缀法等。

统一法是局部的装饰与整个皮革服装的造型或色彩都一致, 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出大效果, 也利于设计师把握服装的整体风格和特点。

对比衬托法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局部的装饰与服装整体设计借彼显此, 互比互衬, 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 达到集中曲折变化的效果, 如粗糙与光滑、轻薄与厚重、柔软与坚硬, 通过这种手法可以更鲜明地强调皮革服装的特点和个性, 给人们带来深刻的视觉感受。

点缀法是指在对皮革服装进行装饰时, 要注意突出个性和特点, 强调局部特色, 一般来说, 点缀的面积不大, 但与大面积对比时可以起到一种强调的效果。

4 面料再造在皮革服装设计中的整体应用

时装大师费雷的设计经验告诉我们, 以材料为先导、以艺术为创新的设计是现代服装设计新的模式。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 皮革面料艺术已成为服装时尚潮流中最有魅力的艺术手法之一。再造后的面料运用于皮革服装的局部, 可以起到衬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将再造后的面料贯穿运用于整个皮革服装的设计中, 则会赋予皮革服装独特的个性, 并充分体现出皮革面料再造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在高级时装或表演服装的设计中, 皮革面料再造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 它可以为整个皮革服装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传达出设计师独有的设计风格。并能不断地激发设计师的灵感和激情, 让设计师有更广阔的创造和发展空间。

将再造后的面料运用于皮革服装的整体中, 要注意把握好设计的度, 因为经过再造的皮革面料已经具有丰富的视觉外观, 如果结构分割过分复杂反而会破坏皮革面料的肌理效果。所以通常服装的造型、分割都以简洁大气的设计为主, 以便更好地突出皮革面料的特色。

5 通过皮革面料再造提升皮革服装的艺术与内涵双重价值

皮革面料形态的创造, 不但要有优选的新型皮革面料, 还要不断创新工艺加工技法。不断创新表现技法是皮革面料形态设计的关键, 如立体肌理形式的不断变化、各种加工工艺的创新及综合运用, 传统手工艺的介入, 都能为皮革面料再造注入极富魅力的艺术本钱。即使成本较低的皮革面料, 经过设计师的处理, 很可能成为天价奢侈品。如三宅一生的一生褶皱, 三宅一生直接将设计延伸到面料设计领域, 他用现代科技手法, 结合个人对服装的人性化理解, 把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织物, 打造成独特而不可思议的褶皱面料。至此, 他被人们称为“面料魔术师”, 也使他的设计作品醒目而与众不同, 从而跻身于世界奢侈品之列。无论是皮革面料还是成品皮革服装的再造设计均价格不菲, 除了原材料的高附加值因素外, 最主要的成本还体现在工艺的复杂程度上, 这些工艺因材料、色彩、款型、肌理手感和工艺要求均很难控制, 高昂的价格便在情理之中。

现代服装设计师应该注意掌握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 如拼接、镂空, 及传统手工艺如贴皮绣、转印等 (如图1~4所示) 。随着科技的发展, 同时还可利用许多高科技手段来改造皮革面料的形式, 这些都需要成本的投入, 服装本身的价格也随之提高。有些成功的皮革服装设计, 在造型和服装结构上都没有不凡的举动, 却效果非凡, 其制胜之宝就是高超的皮革面料再造加工工艺。如立体钉珠、贴布绣及拼缀等工艺手法。通过这些工艺手法的综合运用, 把握形态传递方式, 为皮革服装提供更多的附加艺术内涵, 创造出更多可唤起时代联想的作品。再造后的皮革面料具有丰富的设计语言, 有其独特的魅力。所以, 如果将再造后的皮革材料用于整件皮革服装的制作, 在款式上应该力求简洁, 把设计的重点定位在材料上而不是款式上, 以便使再造的效果放大与突显, 使设计层次与内在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示。

6 小结

放眼当今的时尚T台, 麦克奎恩的叠饰、三宅一生的褶饰和加里亚诺的堆饰都是面料创意设计的突出典范, 他们通过面料的再创造来成就其不同凡响的惊艳之作, 这都充分表明了面料再造所产生的强大影响力, 同时也代表着当前服装设计创新变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皮革服装也不例外。在如今的皮革服装市场, 单纯地从款式色彩进行创作的服装已经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要, 皮革服装的设计必须要有突破和创新, 皮革面料的再创造丰富和拓展了皮革服装设计的新思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现代设计师关注的焦点, 不断推出新的皮革面料再造技术, 不仅是材质风格的创新, 更是设计师观念表达和创意手法的更新 (如图5~8所示) 。通过对皮革面料的再创造, 可以使皮革类服装设计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皮革面料的再创造已成为皮革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中一朵怒放的奇葩。

摘要:随着国际开放程度和制革制衣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皮革服装已经不再单纯只是为了御寒, 而是朝着御寒与美饰双重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服装设计上, 服装面料的组合和再造逐渐成为服装设计新的突破点, 并成为提高服装产品附加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面料再造,皮革服装,设计

参考文献

[1]廖俊.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新锐设计师[J].广西轻工业, 2008, (12) :45-46.

[2]鲁葵花, 秦旭萍, 徐慧明.服装材料创意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4:7-8.

面料肌理再造的工艺方法设计 篇6

面料作为服装设计的要素之一, 不仅可以体现服装的风格和特性, 而且直接影响服装色彩和造型的表现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服装衣着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讲究。服装面料的批量生产所出现的大众化和单一性的面貌已成为服装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问题[1], 促使设计师们在服装面料的创新上下功夫, 在服装面料上做肌理再造设计的理念也就应运而生。通过对现有服装面料施行剪、挖、贴、绘、绣、缝、烧等工艺手段, 改变其原始材料特性, 重塑面料肌理达到服装造型所需的面料表现效果。恰到好处的面料肌理再造工艺方法的设计, 可以看作是服装设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在服装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面料肌理再造的艺术体现和要素分析

1.1 面料肌理再造的艺术体现

面料肌理再造工艺可以使面料以二维或三维立体空间加以体现, 它不但可拓宽服装材料在艺术创造中的空间地位, 还更能丰富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是设计师设计创造理念的具体体现, 也是各种材质形态通过服装本身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 使面料肌理再造工艺在服装设计中获得无限的应用空间。

面料肌理再造是以服装设计需要为前提, 运用各种服饰工艺手段对现有的服装面料进行肌理再创造的设计加工, 使面料表面在视觉上和触觉上体现出新的肌理和新的图案、纹样[2]。面料肌理再造的效果具备一定的艺术体现, 其艺术体现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1.1.1 再造面料的视觉体现

视觉上强调图案、纹样、色彩等在面料上的创新表现, 或这几种元素的综合运用体现。

1.1.2 再造面料的触觉体现

触觉上强调面料的立体造型、凹凸效果和新的肌理手感。

1.1.3 再造面料的听觉体现

听觉上强调面料摩擦时产生的声音质感。

1.2 面料肌理再造的要素分析

面料肌理再造的工艺设计方法很多, 设计师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创造思维及运用不同的技法对面料肌理进行再设计, 设计出适当的风格来表现自己的服装作品, 从面料肌理的根本再造 (如羽绒服的填充式) , 到复合再造 (如薄料粘贴在厚料上构成两种面料性能的新面料) , 再到现代的立体造型再造 (如在面料上堆砌、做褶、镂空、缝制图案、绣珠片等对原有面料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 , 使面料的性能和外观变化风格与服装造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成功地完成面料肌理再造, 需要掌握好以下三个基本要素[3]。

1.2.1 材料的运用

运用合适的服装材料是面料肌理再造的最重要环节。不同的服装面料性能各异。要对面料肌理进行合理的再造设计, 关键是要充分把握好决定材料的因素, 如面料肌理的质感、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1.2.2 面料的空间效应

面料肌理再造的空间效应是再造设计所体现的重要视觉效果之一, 因为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常将面料的二维形态向更高层次方面升级。所以, 设计前, 必须对面料的张力及与其搭配的各种材料的组合关系进行研究, 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法, 构成理想的空间设计效果, 如经褶皱、堆积再造所形成的面料立体效果。

1.2.3 面料再造的工艺技法

面料再造的工艺技法能使面料肌理再造后达到设计师最终想要的形态造型。面料再造的工艺技法花样繁多, 常见的有镂空、剪切、抽纱、层叠、堆砌、挤压、撕扯、刮擦、烧烙、粘贴、拼凑、编织、绣缀和手绘等[4]。

2 面料肌理再造的工艺

服装面料肌理再造设计的工艺方法有很多, 主要有立体再造工艺设计、加法再造工艺设计、减法再造工艺设计、变形再造工艺设计和复合再造法工艺设计等。

2.1 立体再造工艺设计

立体再造工艺设计是通过工艺手法, 改变面料表面形态, 形成立体效果和浮雕感, 产生更为丰富的肌理效果, 有强烈的触摸感觉。比如皱褶、叠加、绗缝、压花和编织等。

2.1.1 皱褶

面料的皱褶是使用外力对面料的局部进行挤压、堆积和旋转处理, 改变面料的表面肌理形态, 使其产生光滑到粗糙的转变, 并产生立体感, 见图1。面料的皱褶设计可以运用到局部设计中, 并与其他平整的面料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面料的肌理感和空间感, 形成特有的艺术效果。

2.1.2 叠加

面料的叠加也是塑造面料立体感的手段之一, 通过层层面料的叠加营造面料的立体造型。面料的叠加可以采用相同面料之间的叠加和不同材质面料之间的叠加等多种组合的方式进行, 见图2。每层面料因为材质的不同、粗细的不同、凹凸对比, 使服装产生层次感和丰满感, 获得醒目的表面装饰效果, 对视觉产生了冲击。

2.1.3 绗缝

绗缝是指在带有填充物的面料上绗缝形成花纹图案的工艺, 使面料肌理外观饱满、凹凸明显, 有浮雕感, 加上缝线的色彩、光泽、粗细的变化及花纹图案的变化, 使面料表面显出很强的艺术感, 见图3。

2.2 加法再造工艺设计

加法再造工艺设计是指在服装面料的表面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服装材料, 运用刺绣、贴补缝钉和手工印染等工艺方法, 对面料进行装饰和美化, 使面料产生新的肌理外观效果。

2.2.1 刺绣

刺绣一般应用于表面平整的单色面料, 通过刺绣, 形成具有立体感的花纹图案, 丰富面料的色彩。刺绣的形式有绒线绣、绳带绣、亮片绣和珠绣 (见图4) 等。刺绣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多种材料, 例如使用缎带、金属线等绣出图案。刺绣工艺给人以精致、细腻的感觉, 可以提高面料的艺术感染力。

2.2.2 贴补缝钉

贴补缝钉是一种将其他材料设计图案后用烫贴、缝钉或绣补 (见图5) 的工艺添加到服装面料上的加工工艺。例如, 用水钻拼成卡通图案, 然后烫贴在面料上。将各种不同花纹色泽的面料与基础面料绣补在一起, 形成层次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的装饰效果。通过在面料上缝钉配饰, 增加面料雅致的情趣效果。

2.2.3 手工印染

手工印染一般是专指以传统手工技艺所制作的染色、印花以及绘制等工艺和产品。手工印染可使成衣或衣片呈现出独特、丰富的色彩效果。在各类印染加工技艺中, 有其不同的名称、不同的特点与不同的风格。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扎染 (见图6) 、绘染、蜡染、型染、丝网染等。

2.3 减法再造工艺设计

在面料的再造工艺设计中, 减法设计主要指通过去掉原面料的某些部分, 达到破坏面料原有的外观性, 从而产生另类肌理的效果。常用手法有抽纱、镂空、做旧、打孔、撕裂、烂花等。

2.3.1 抽纱

抽纱是指抽取面料局部经线或纬线, 然后利用布面上留下的布丝, 用绣线进行编烧扎结, 加以连缀, 形成透空的装饰花纹图案, 见图7。抽纱部位具有独特的网眼效果, 典雅精致, 玲珑剔透, 装饰味重。

2.3.2 镂空

镂空是指在面料上剪出若干需要的空洞, 剪出的空洞可以是随意的也可以是特意的图案, 见图8。也可以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绣出多种图案组合, 使绣面上既有洒脱大方的实地花, 又有玲珑剔透的镂空花, 虚实相衬, 富有情趣。

2.3.3 做旧

做旧是通过水洗、砂洗、化学腐蚀、撕裂 (见图9) 、烂花等方法使面料产生颜色减退、磨损甚至糜烂的外观, 给人标新立异、与传统穿着观念背道而驰的叛逆感觉。牛仔服装就是通常使用水洗的方式使面料再造后达到柔软舒适、颜色陈旧柔和的效果。

2.4 变形再造工艺设计

变形再造工艺设计是指对面料肌理原有的外在形态, 通过利用缝线或机械设备对其进行拉伸或挤压, 使面料基本造型元素形态变形, 获得具有立体感和浮雕感等特征。例如立体刺绣、扳网、轧花和轧皱等。

2.4.1 立体刺绣

用缝纫线在面料反面规定的点上穿过、抽紧、打结, 将面料点与点之间进行连接, 形成凹陷或凸起的立体花纹图案的工艺方法。织物外观凹陷凸起整齐排列, 形成有序的立体花纹图案, 增强面料装饰的艺术效果, 见图10。

2.4.2 扳网

用不同颜色的缝线在面料上抽褶绣缝, 使面料产生皱褶, 缝线线迹形成几何纹样的加工工艺。扳网面料表面肌理感强, 彩色缝线线迹形成的网状纹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5]。扳网面料有一定的延伸性, 可用于服装的袖口和胸部等部位, 有较好的收缩和衬托形体的作用, 见图11。

2.4.3 轧花、轧皱

轧花面料是指利用合成纤维, 用机械设备按一定的花型或规律将面料压轧成形, 形成永久性的花纹或皱褶的加工方法, 使面料有很强的表面肌理感。轧皱面料是指利用非合成纤维, 通过化学预处理, 再用机械设备按一定的花型或规律将面料压轧成形, 最后经过化学的定型处理, 形成永久性的花纹或皱褶的加工方法[6], 使面料形成不规则的皱纹及产生雕塑的风格, 见图12。

2.5 复合法再造工艺设计

复合法再造工艺设计主要是指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和不同工艺设计来进行面料的肌理再造, 结合再造加工技术的开发创新, 可以使面料表现出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和丰富的肌理表现, 如图13所示的印染和贴补复合法再造。同时,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也使各种纤维的混合处理丰富多样, 让服装设计师有了广阔的选择和创意空间, 充分发挥各种材质的特性和复合运用的可行性。复合法再造设计时, 必须结合相应的工艺要求, 要考虑面料的实用性, 在追求设计效果时, 不可偏离设计效果的合理性与谐和感[7]。

3 面料肌理再造的应用

肌理再造后的面料具有立体的、多样的、变化的、生动的和丰富的特点。如果用再造面料进行服装设计时, 它可以用于服装的局部, 也可以用于整个服装设计造型中, 从而强调服装新颖独特的魅力。

3.1 在服装局部设计中的应用

依据服装的设计理念, 在服装局部运用面料肌理再造时, 要讲究统一性原则、对比衬托原则和点缀原则等[8]。统一性是指局部的再造装饰与整件服装的造型或色彩要统一协调, 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出效果, 也有利于设计师把握服装的整体风格和特点。对比衬托是指局部的再造装饰与服装整体设计要借彼显此, 互比互衬, 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 达到集中、曲折变化的效果, 如粗与细、轻与重、薄与厚、软与硬的对比等, 使设计突出较强的视觉感受, 强调服装的设计特点。点缀是指在对服装进行再造装饰时, 要注意突出个性, 强调局部特色, 通常, 点缀的局部面积宜小, 但与大面积对比时要达到强调的效果。如图14所示的面料再造在服装局部设计的应用。

一般局部设计的部位有领部、肩部、袖子、胸部、腰部、臀部、下摆或衣服边缘部位等, 以局部设计带出服装的整体变化,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2 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应用

对面料进行整体肌理再造设计加工, 是强化面料本身特有的肌理效果、质感和色彩的变化, 也是展示服装设计师对面料再造设计与服装设计两者之间的把握和调控能力。由于再造后的面料已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即使运用到最简单的款式也会显得精致生动。因此, 将肌理再造后的面料运用于服装的整体设计中时, 一定要把握好面料再造设计的尺度, 经过肌理再造的面料已经具有丰富的视觉外观, 对于服装结构分割的要求就不宜过于复杂, 在服装造型、结构分割上都要以简洁大气的设计为主, 以便更好地突出面料肌理再造的特色。如图15所示的面料再造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应用。

面料再造设计的整体效果使当今的面料和服装设计者着迷, 使之在服装的整体设计与创作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局部的应用要和整体的设计联系起来, 再造后的面料在色彩、形状等方面都必须和整件衣服的风格及造型相协调。

4 结语

现代的面料肌理再造设计已经和服装造型设计融为一体, 体现服装面料个性化质感和细节局部, 与服装设计的风格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其处理手法和工艺设计形式层出不穷, 是面料形成新特性的重要实现手段。面料肌理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可以充分展示服装鲜明的个性特征, 使服装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达出服装的时尚与本质美。面料肌理再造设计的不断创新, 能在提高服装服用性能的同时, 又带给人们新的审美感受, 将成为服装设计师们孜孜以求的新目标[9]。

参考文献

[1]曾真.浅谈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J].美术界, 2006, (1) :55.

[2][英]阿黛尔.时装设计元素:面料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0.

[3]冯祎, 苏洁.服装造型设计中面料再造的探索及实践[J].丝绸, 2008, (11) :53.

[4]陈敏, 周莉英.面料再造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 :57.

[5]马大力, 冯科伟, 崔善子.新型服装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6]刘国联.服装材料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本社, 2011.

[7]韩云霞.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研究应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7, (11) :79.

[8]邓玉萍.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6.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 篇7

一、面料再造的概念

面料再造是指在成品面料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采用各种工艺手段,来实现服装的独特设计风格。包括面料的形式、质感、图样等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变,使面料的展现形式完全不同,形成另一种别有韵味的艺术风格。面料再造是设计师展现设计能力、思维创意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为服装设计师尽情发挥灵感、创新能力提供的平台。近年来,人们对服装的设计风格、款式、面料材质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质量的提升,工艺精湛,更要求服装设计的新颖、独特。面料再造的完美设计是一名出色服装设计师走向成功的代表,更是服装设计师努力的方向与目标,目前,有很多设计师利用面料再造设计而功成名就,例如:吴海燕曾在《第一届中国青年服装大赛》中利用丝绸面料再造设计,设计出非常完美的“鼎盛时代”系列服装,荣获金奖,并因此出名,实现人生理想。

二、面料再造的表现手法

对面料材质、特性的了解是服装设计师对面料进行二次设计时应该掌握的基本信息,例如面料的强韧性、抗皱性、伸缩性、耐磨性等各种特性对面料再造效果的影响较大。由于面料材质多种多样,且每种材质的面料所制作成的服装即便款式相同,但是手感、质地以及服装性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能够达到与设计师构思相符的效果,就要对面料材质全方面了解,根据设计所需选择合适的面料或者根据面料材质特点进行相对应的设计,进而保障面料与设计相辅相成的效果。服装面料处理是面料再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促使面料能够达到设计效果的关键,根据设计风格、构思、要求的不同,处理方法也相对较多,例如:堆积、抽褶、层叠、凹凸、褶裥、褶皱是目前面料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下面对表现手法进行简单介绍:面料形态的增型处理:增型处理一般是选用单一的或2种以上的材质,在现有面料的基础上进行黏合、热压、车缝、补、挂、绣等工艺手段,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设计效果。如:点缀各种珠子、亮片、贴花、盘绣、绒绣、刺绣、纳缝、金属铆钉、透叠等多种材料的组合。面料形态的减型处理:按设计构思对现有的面料进行破坏,如:镂空、烧花、烂花、抽丝、剪切、磨砂等,形成错落有致、亦实亦虚的效果。面料形态的钩编处理:将不同质感的线、绳、皮条、带、装饰花边,用钩织或编结等手段,组合成各种极富创意的作品,形成凸凹、交错、连续、对比的视觉效果。面料形态的变形处理:变形处理代表性的手法是系扎法。基本方法:用针挑起面料上确定的点,然后抽成一点拉紧后打结。根据在面料上连线点的距离长短和连线点方向的变换,形成的图案可大可小,可连可断,并且耐水洗、不松散,这是一种独特的设计表现方法。

三、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面料再造中讲究的是以原面料所展现的服装形式为核心,掌握一定的基本规律以及法则,遵循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等各种形式美,保证再造的合理性。

1、在服装局部设计使用

在设计局部时,首先需要设计师明确设计理念,并针对性地为某一部位进行改造,使改造部位的面料与整体服装面料有较明显的对比。局部设计主要包括:衣领、肩部、衣袖、胸部、腰部、臀部、衣边部、下摆等多种部位。每个部位的再造设计都有一定的原则,既要与服装整体效果相符合,又要突出再造特点,使服装设计升华,例如:一般再造衣领或者袖口时,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填充绗缝的方法,突出再造部位的立体感,在整体服装中既不脱离原设计美,又形成一行新的对比感,使服装整体效果及特点突出。

2、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整体再造需要服装设计师对面料质地以及特性充分了解,并具备一定的掌控能力,能够对面料再造设计和服装设计进行合理调控,做到面料再造适当有度,并对服装美的基本法则以及基本规律了解与熟悉,围绕原面料服装设计构思与设计目的进行再造。整体再造主要是对面料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过程,从肌理、质感、色彩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面料再造在服装整体设计中主要是以改变面料为主,其款式要求不高,简单随意性加强。

日本的三宅是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他将面料再造设计手法充分的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并设计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荣获世界级优秀设计师称号。以面料再造设计为主的成功作品非常多,他曾经借鉴古代农民对面料的处理方法,再加上自己的设计构思,呈现出不同特色的服装,不仅外观美感倍增,同时还使服装外形添加更多样式。例如:他利用白棉布、亚麻等各种材料,再采用现代技术,与自己的设计构思相结合,对面料进行改造,从而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服装,实现服装个性化特点。

四、结语

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一种新的装饰手段,更是服装形式所需要表达的语言,充分展现出服装的内在美以及外观美,能够使服装设计进入更高的创新层面。而在面料再造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要对面料再造的可行性以及面料再造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观察与思考,保证面料再造设计与服装设计能够相互融入。面料再造为现代服装设计艺术提升创新与发展空间,对服装设计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爱丽.浅谈低碳服装趋势下的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31(21)

皮革面料加法式设计再造的研究 篇8

在皮革制品领域,皮革面料再造具有面料再造设计方法的基本共性,同时基于皮革面料具有不脱散、表面坚实、染料不易渗透等特点,在再造过程和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皮革面料再造方法分为四种,分别是:加法式设计、减法式设计、结构式设计与混合式设计。其中,“加法式设计”是皮革面料再造四大设计方法中最为基础、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指基于皮革面料并结合设计观念进行的以“添加”为制作形式的设计方法。从工艺方法上讲主要包含5种,分别为:①二次印染;②刺绣;③绗缝;④贴花;⑤拼接。在设计操作时,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相互结合应用。

1 二次印染

在皮革面料再造中“二次印染”是指面料成型后进行的印染设计与加工。

二次印染是面料再造中将趋于平面的皮革面料向半立体状态转变过程中最为接近平面的做法,通过二次印染在增强面料视觉层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给皮革面料带来丰富的图案形态,以丰富人们的视觉享受,不同印染材料也会带来不同的表面触感,使图案形态的视觉触觉感受更加丰富。

从形态上分看,二次印染造型包含有机形态和无机形态。有机形态是指具有自然特质的自由形态,给人以亲和自然的感觉,例如:自然图像、绘画等形态;无机形态是抽象的具有几何特质的形态,相对于有机形给人较为犀利冷峻的感觉。如著名品牌FENDI的LOGO包,图1为有机形态的LOGO图案,展现出质朴天然的气质,给人以闲适放松的心理体验;图2为无机形态的LOGO图案,展现出现代摩登的气质,给人以商务严肃的心里体验。

从概念上来看,“印”与“染”是两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印”是指经过制版将设计的图形图像内容转印到承印材质上,皮革面料再造中的“印”包含滚印、丝网印、转拓等工艺;“染”是指将染料涂层渲染至被染制的材料上,染制工艺是进行表面涂饰之前结合皮革材料进行的染制加工。在设计的实际操作中,“印”、“染”结合也是通常使用的手法。

按工艺方法,二次印染分为机械印染和手工印染。机械印染具有效率高、产量大、制作精准、利于大批量生产等特点。手工印染的表现力相对较强,虽然不具备机械印染的效率高、产量大等特点,但是具有非常强的随机性,自由度非常大,是设计师制作试做样品时的常用方法,由于其独创性强,也被时下流行的创意DIY设计所青睐。手工印染的“随机性”视觉效果多数是可以被机械印染再次复制的,但它“独一无二”的存在特质是无法被取代的,所以在一些高级成品或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中,经常出现“手工”的形式。手工印染可以是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个性化随机式设计,如著名皮具品牌Louis Vuitton大量的产品都含有手工印染的元素,此品牌同时提供专有定制性手工绘制服务,强调产品拥有者的专有性和特定纪念意义。如同当代先进的机械印染所完美体现的有机形态的自如感,手工印染的制作也可以是严谨工整的,优秀的手工印染师也可以绘制具有“机械美”的精准的效果。如图3、图4所示。

2 刺绣

刺绣从概念上讲是一个先“刺”后“绣”的关联行为,必须由工具做“刺”的牵引,才可以达到“绣”的效果。

刺绣为皮革材料带来丰富图案的同时,不同刺绣线材与皮革面料的结合也会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例如:在绣的过程中进行打结处理,使绣出的图案立体感更强;也可在绣的过程中加入其他材质,例如珠片、丝带等,使原有图案具有更多元的材质体验,形成更丰富的层次感。

从加工工艺上可将刺绣分为彩绣、包梗绣、雕绣、贴布绣、饰带绣、钉绣等,这些工艺均可灵活的应用于皮革面料上。但不同皮革面料和线的质感对刺绣表现效果影响颇大,对设计制作具有一定限制性,在皮革面料上进行刺绣设计时,较细的线会给人细腻雅致的视觉效果,一般用于较薄较软的皮革面料;较粗的线绳与皮条添加在设计中可形成粗狂豪放的感觉,因为面料受力的原因,一般用于较厚实的皮革面料。

刺绣从生产角度来讲,可分为机械刺绣与手工刺绣,简称机绣与手绣。机绣的效率高、成本底、精密准确,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机绣又分为整幅绣和定位绣。整幅绣是基于大面积面料生产的,这种形式一般用于产品的大面积基底设计和带状、面状图案填充,为了利于面料的设计生产及面料的大幅面应用,图案依据骨格进行连续式设计,并注重自然衔接。定位绣是打版裁片之后根据设计构想,在既定的位置上进行的局部机绣。此种刺绣形式针对产品外观或局部形状的设计适合性强,起到“因形而变”的作用,与产品造型结合浑然一体,具有强烈的整体感。如图5、图6所示。

当代的机绣工艺在精美程度上已经可以与手绣的视觉效果相媲美,并且更为均匀和顺,甚至可以达到多种工艺交叉使用的形式,但一些特殊的手绣工艺还是不能被机绣所代替,另外手绣具有浓厚人情味的“心理优势”,也是机绣无法替代与模仿的。由于手绣相对效率低、成本高、工艺从业人员少,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只能用于高级成品与地方性手工艺品的制作与局部添加。

3 绗缝

绗缝是一种古老的制作工艺,也是皮革制品常用的面料再造方法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各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绗缝是将棉絮固定在面料的反面,再用车线缝出图案。经过车线缝制后,由于绗缝部分立体感增强,反光点增多,从而更好的体现皮革柔软亮泽、凹凸明暗变化的品质。

在1929年及其后的26年中,著名奢侈品牌香奈儿将绗缝经典化,使绗缝这一工艺具有了优雅、温婉的全新气质。香奈儿已经将菱格式的绗缝应用到其品牌的大多数产品,使这样的菱格形式成为品牌的标志性特征。其实绗缝的形式很自由,可依照各种格纹的设计进行车线缝制,也可以是自由形态。例如香奈儿推出的“俄罗斯系列”,就是将经典的菱格图案与俄罗斯著名建筑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线条相结合构成的设计。另外,绗缝也可以与其他设计方法相结合来进行设计。绗缝的工艺使皮革表面呈现出一种规律朴素的凹凸感,从而传递出优雅、低调的美。如图7、图8所示。

4 贴花

贴花是皮革面料再造中立体感较强的设计方法。贴花中的“花”并不是自然形态中的花朵,它是指附着的装饰物,其中包含各种面料以及珠片、丝带等。从表现手法上分为粘贴与贴绣。

粘贴是利用黏合剂将装饰物粘贴在皮革面料上,分为累积式粘贴、平行式粘贴与分层式综合粘贴。累积式粘贴层次感最强,但在设计时层叠数量不宜过多,容易显得笨重,如图9所示;平行式粘贴层次感较弱,但效果较统一,如图1 0所示;分层式综合粘贴形态最为丰富,随着形态分布的情况会有轻松活泼的感觉,如图1 1所示。

贴绣是指用缝缀的形式固定各种装饰物,贴绣因为接触点比粘贴的小,装饰面料与基底面料接触较少,表现效果更为灵动,加入串珠元素后,更会给人一种摇曳生辉的感觉。贴绣分为点式贴绣、线式贴绣、小面贴绣等。

点式贴绣与线式贴绣由于与底料接触面积小,贴绣装饰附着其上动感较强;面式贴绣与底料接触面积大,相对比较稳固,动感弱,但实用性相对较强。贴绣也可以根据设计预想像粘贴一样,进行层次上累积的设计,但一定要注意连接材质的承受强度,如果连接材质耐受性差,在进行累积式设计时就要注意:层数不能过多、材质不能过硬,否则会影响使用寿命。如图12、图13所示。

贴花设计也分为装饰性设计与功能性设计,装饰性设计单纯起到美化与装饰的作用,功能性设计在具有装饰效果的同时,还兼具一定功能性,例如依照产品设计的结构,在易折损易变形的部分进行添加设计,来巩固结构,使产品更坚实而不易磨损;而在易摩擦的部分不宜采用贴花设计,因为使用时的摩擦会使凸起的贴花损耗得很快。如图14所示。

从材质上贴花又分为同一材质与多样材质贴花,同类材质容易形成统一感,多样材质容易形成对比感,但在应用时要注意变化与统一的协调,既要避免过于统一而造成的呆板与单调,也要避免对比过于强烈而形成的杂乱无章。

根据设计的需求也可进行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密集等构成形式的变化,以优化设计元素的合理配置。

5 拼接

拼接是指产品面料之间相互搭接与拼凑的设计方式。在皮革面料再造中,拼接最早是对小块面料的优化利用,在制作过程中,独特的构成形式产生的自然朴实的美感为人们所发掘,并加以利用,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设计手法。

拼接分为平行式拼接与叠加式拼接两种方式。平行式拼接是指没有压合关系的拼接,一般会选择厚度相当的材质或在下层加有可联合的材料,拼接后的效果可形成较为统一的平面。在设计的构成形式上,可以根据产品造型,进行规律性骨格构成或者非规律性骨格构成,也可根据设计理念,加入仿生元素。如图15所示。

叠加式拼接是具有压合关系的拼接,拼接后的效果具有层次感,触感上更为丰富。在叠加式拼接中,如果上层材质是流苏或皮毛等具有通透特质的材质,会与下层的颜色相调和,在形成层次感的同时,也会具有较为生动摇曳的视觉效果。如图16所示。

6 结语

面料再造的“加法式设计”是以添加为表现方法的设计形式,这种结合设计风格和款式特点,将现有的面料作为设计基础,运用新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改变现有面料的外观风格的方法,可以使面料本身具有的潜在美感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提升其品质和艺术效果,增强设计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通过对面料的再造设计,同样的面料可创造出不同的效果,从而增强面料的半立体状态,进而强化肌理感受。结合产品结构,对面料进行半立体结构处理,可增强其肌理感与层次感,增加人们对产品的视觉及触觉享受。但在具体设计时,要美感与功能并重,并遵循材料与工艺的高度统一。因为皮革制品是具有装饰效果的耐用品,一切装饰都要合乎情理,在对的位置以对的方式存在,不可本末倒置,同时要巧妙的利用“加法式设计”,加强产品的结构感,增加产品的耐磨性,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添加带来的沉重感。

参考文献

裘皮面料再造的工艺方法研究 篇9

关键词:裘皮;面料再造;工艺;设计

2016年各大时装周上裘皮被广泛地应用。据北美世家在sagafurs.com网站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秋冬在Fendi的秀上,所有的41件作品均选用了皮草;Montcler Gamme Rouge 的48件作品中47件使用了皮草。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裘皮也迈入多元化的发展中,裘皮工艺设计方法的运用可以使服装增强设计感,多样化的裘皮面料再造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品牌的重视。

裘皮面料相较于一般的纺织面料,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毛皮具有松软柔软、体积感强烈的特点;第二毛皮独特的绒毛肌理和斑纹,给人柔顺光泽、手感舒适的视觉和触觉的感受;第三毛绒的生长具有方向性,顺毛有光泽;第四毛皮材料拼合的位置或者拼合的方式不同,会出现拼合后的新型图案和面料肌理。对裘皮面料肌理再造最主要是利用裘皮面料的特点,把握材料色彩、结构、质感的应用,这也是裘皮服装重要的设计要素。[1]

1 裘皮面料再造工艺——毛皮拼接设计

毛皮拼接工艺的创新,使的裘皮面料肌理也随着时尚潮流,不断推陈出新。“毛皮编织工艺”、“毛革两用”、“质感重塑工艺”以及“镶嵌工艺”都是近年来的流行热点。[2]主要的毛皮拼接工艺有网格工艺、窗口工艺、扭转工艺、马赛克工艺、管状工艺、八抓鱼工艺、流苏工艺、毛皮重塑工艺、瓷砖工艺、蛇形工艺、绞花工艺、楼花锯工艺、貂皮流苏工艺、花边工艺、鱼鳞工艺、造花工艺、狐皮链条工艺、菱形拼接工艺、凸起工艺、延长工艺、3D工艺、空气加仑工艺、毛皮切除工艺、编织工艺等。

2 裘皮面料再造工艺——特殊处理设计

2.1 印花

任何图案都能转印或压印在皮革上。印花图案可以是单色、多色或扎染的。

2.2 压型

通过压型获得理想的褶皱、卷曲、线条或任何外观。压型工艺可以为皮革增加立体效果,为设计增添魅力。

2.3 激光处理

激光技术可通过显微镜在皮革上精确地印刻图案、图像或纹理。激光带来无限可能性,也可以为产品打上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标签,增加产品附加值。

2.4 漂白

漂白可以添加特别效果。可以让皮毛呈现冰霜色泽,或者改变皮毛色泽,从深褐色漂成淡金色。又或者,可以仅漂白细长的针毛,令皮草尖端产生独特的色彩效果。

2.5 染色/褪色

可以将毛皮染成任意颜色,既可以选择单色以烘托毛皮的天然色泽,也可以选择多色以便在一块毛皮上呈现不同色彩或者形成褪色效果。

2.6 剪毛或拔毛

拔毛是拔掉针毛打造出丝绒顺滑的效果。剪毛是将所有细毛修剪成相同的长度,以制造出别样的独特效果。

2.7 印花

可以直接在毛面刻印品牌标识、条纹或其他装饰图案。印花技术可以使用套色或者亮色,为作品增添个性标志。但同时裘皮面料的印花设计还必须考虑毛长——较长的毛能营造出朦胧感,短绒毛或剪毛则能营造出均匀密实的外观。

2.8 激光处理

激光切割处理是一种精确的切割技术,可以为皮草平添美妙外观或独特图案。可以利用激光技术制造精妙效果、创作图案或者为皮草平添狂野外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毛皮的出现也使得裘皮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面料特征,也为服装设计增加了多样的灵感来源。

3 结语

裘皮面料的独特性,使得裘皮服装设计呈现与一般的纺织品设计不一样的特征属性,裘皮因为面料极富体积感,所以裘皮服装也有着不同于其他面料的强烈装饰性。根据裘皮的材质、手感、光泽、纹理等合理地进行面料再造,可以使裘皮呈现多样的面料肌理。[3]裘皮面料再造还可以增加设计元素,丰富裘皮的设计表现。

裘皮在古代更多的是服用材料,保暖性的需要,而现在裘皮服饰越来越作为一种装饰符号出现在服装的各个品类当中。在古代裘皮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有闲阶级的象征,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使得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裘皮的象征功能逐渐弱化,而在象征功能逐步减弱甚至消失的過程中,裘皮的装饰性便成为裘皮的主要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裘皮的面料再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工艺方法进行裘皮服装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对裘皮服装个性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刁梅.毛皮与毛皮服装创新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98-127.

[2]蔡凌霄,于晓坤.毛皮服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62-69.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 篇10

1面料再造的概念

面料再造又称面料再设计,指的是设计师结合消费者的审美标准和设计需求,运用现代的造型观念,遵循形式美法则中的重复、对比、韵律、节奏、均衡等规律对面料的二次设计。面料再造依据材料自身的特性,运用各种工艺手段对面料进行再改造;也可根据鞋靴设计的创作的需要运用各种装饰工艺手段,对现有的面料进行再创性的设计加工。

2面料再造对鞋靴设计的影响

随着鞋靴流行周期越来越短,款式变化越来越快,现有的面料已难以跟上流行的速度, 极大的限制了鞋靴设计师的设计思路,所以对现有材料的二次开发必要性已刻不容缓。

2.1面料再造是创新的重要手段

面料对鞋靴最终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在解读材料自身性能之后来寻找设计灵感。设计语言实现的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理解和驾驭材料能力所决定的,这也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消费者对时尚的疯狂追捧促使出现了个性化的理念,个性化致使设计师不得不在现有的材料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创新,将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2.2面料再造协调鞋靴造型

现代的鞋靴造型日趋多样化风格多元化,面料再造就是要协调处理好面料质感和肌理与不同造型的关系,进而实现面料与鞋靴造型的完美结合。 面料再造能够将鞋靴美感集中展现出来,将复杂的造型元素与面料质感和肌理结合起来, 凝成鞋靴外观视觉冲击力。

2.3面料再造更好诠释鞋靴色彩

面料、造型与色彩组成了鞋靴款式。俗话说“远看色,近看款”足以可见鞋靴吸引消费者的第一要素是色彩。但色彩不仅仅表现为鞋靴的视觉效果,而且与面料结构、肌理的等紧密相关。不同的面料结构肌理即使同一种色彩也会呈现出不同感觉。因此,面料再造就是分析面料材质自身特点,协调运用色彩语言的过程。

3面料再造方法

通过面料再造可以改变面料的原有面貌,将二维面料做成三维立体感,让传统的面料具有现代感,将已有的面料给人新鲜感,使一般的面料具有独特感等等。对面料再造设计时,应根据面料自身性能因材置宜,采用不同工艺手法对面料进行二次加工。

3.1同种材料构成

如果鞋靴帮面均由同一肌理构成会让人感觉枯燥单一, 产生审美疲劳,难以引起购买欲。设计师可以根据材料自身的特点,使用不同工艺手法,使相同材料产生不同肌理,从而营造出新鲜感来。具体工艺手法有以下几种:

3.1.1褶皱

面料的皱褶设计指使用外力对面料进行打皱、抽褶或局部进行挤压、拧转等定性处理, 改变面料的表面肌理形态,使其产生节奏感强层次丰富,有明显的触摸感觉如图1所示。

3.1.2镂空

对整体性服装材料进行破坏,采用挖、掏、捅等方式,营造出通、透、空、漏状。可通过挖花、剪花、镂空、激光等方法获得图2所示。

3.1.3拼接

这里说的拼接是同种材料的拼接,即可以根据材料表面纹理的顺序进行刻意的打乱或者颠倒,促使单一的材料出现变化,鞋靴表面效果越加丰富多彩。如图3通过对国旗的不同方向拼接形成独有的风格。

3.1.4磨洗

通过水洗、砂洗或打磨等方法,使皮革面料质地柔软,并呈现一定的怀旧感,还可形成各种形状的浅色图案。如图4所示,对小牛皮进行了水洗,营造出复古感。

3.1.5编织

如图5示,将皮革而料剪切成细条状,用编或织的技法形成特殊的图案和肌理效果。

3.2不同材料构成

不同材料的构成就是根据不同材料的质感差异实行组合拼接,在视觉上产生协调对比的关系,形成创新的形式美效果,是在鞋靴材料再造的重要手段。

3.2.1镶钻

将各种烫钻组成符合一定审美标准的图形,用烫机或是电熨斗压在皮革面料上,使之形成效果精美并具有立体效果的图案。如图6,给皮革表面镶钻体现出一种高贵感。

3.2.2绳饰

在皮革面料上装饰不同质地、色彩或者形状的绳状饰物, 并形成具有美感和装饰效果的图案。如图7,运用缝线将皮革进行了几何分割,使整款鞋充满力量感。

3.2.3珠片绣

又称珠绣,它是以空心珠子、珠管、人造宝石、珠片等为材料,绣缀于皮革面料上使其产生耀眼夺目的效果,并增添皮革面料的高贵和华丽感。如图8运用了珠绣工艺,创造出一款时尚与民族相结合的女鞋。

3.2.4印、染、绘

印是指在面料表面印上图案,有丝网印、胶印、加热转移印花等手法。染色是指在皮革而料上处理出多变的色彩,包括纯染色和利用物性染色。绘包括手绘和喷绘两种,是用专业的皮革颜料膏在皮革面料上用绘画的方式,使面料呈现出具有浓烈手工韵味的图案。如图9运用了手绘工艺,采用不对称样式使整款鞋灵动起来。

当然,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设计师有很好的美感和对不同材料的综合处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开发材料潜在能力。

4结语

鞋靴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设计师对于面料的巧妙运用,应当既有科学的头脑又富有艺术家的灵魂,面料再造设计是一把双刃剑,对设计师科学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材料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紧跟科技的步伐,同时又丰富了设计师语言,给设计师开拓了一条创新之路!

摘要:面料是创造鞋靴的必不可少条件,又是鞋靴造型与工艺技术表现的重要因素;面料再造设计是一把双刃剑,对设计师科学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料蕴含的物理性能、视觉特点、内在肌理等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鞋靴设计的最终效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网址:服装面料再造设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10666

相关内容

面料再创造服装设计
面料再造——16种服装面料设计方法
“织”识锦囊——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面料再造
面料再造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面料二次再造的技法在服装设计.docx
服装设计面料再造的创意思维方法
浅谈废旧服装的再生设计应用——评《服装面料艺术再造》
《面料再造设计》课件
浅析面料再造工艺在创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oc
服装材料的再创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