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生活:成都锦城学院的学子既“拿得了笔”也做得了饭
做饭时,盐撒成了糖,甜得让家人直皱眉。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日常囧事集锦#
今年秋季学期,学校校园一角——“锦小苑”热闹非凡。成都锦城学院学生做饭烹饪工作坊在这里火热开启,烹饪课程一经推出,颇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关注和热议。工作坊每周准时开灶,“柴米油盐”走进校园,师生们买菜洗菜、切菜炒菜、处理食材、调料烹饪、精心摆盘……忙得不亦乐乎。灶台边,师生们换上“工作坊”的专属围裙,围在案板边,你来我往、分工合作,在锅碗瓢盆里抒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真实的人间烟火,蒸煮煎炒人间百味,品味“舌尖上的盛宴”。酸菜鱼、麻婆豆腐、回锅肉、口水鸡、糖醋排骨、莲藕排骨汤、冬瓜丸子汤、土豆丝、东北水饺……一道道亲手制作的美食端上桌,香气扑鼻、令人食指大动,师生围坐一起,其乐融融,温馨有爱,在碗筷碰撞中共度一段美好时光。
在“东北饺子课”上,创始人、终身校长邹广严来到现场,为现场50多名学子亲授“厨艺课”,他从揉面擀面、制作饺子馅、到包饺子全过程进行示范,“饺子馅要‘三七’搭配,即荤素要三七搭配,荤馅里要肥瘦要三七搭配,这样调制出来的饺子才更好吃。”邹校长边包饺子边给同学们讲解这一传统美食的制作“学问”,他把饺子皮里放上适量的肉馅,使上巧力一捏,一个像元宝一样的饺子就捏出来了。很多同学都拿出手机仔细记录着邹校长的授课细节和这一温情时刻。而对于学生们一连串的问题——“怎么煮饺子,水要多少,什么时候下饺子,什么时候起锅……”,邹校长都一样样细细道来,耐心而风趣地回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
校长王亚利、党委书记刘永湘、副校长冯正广也多次来到烹饪课现场进行指导并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关注同学们生活技能的提升,陪伴、鼓励同学们在非认知能力方面的学习、成长。“回锅肉的肉片一定要厚薄均匀,切蒜苗的时候刀要斜切,放点白糖提鲜……”校长王亚利、党委书记刘永湘与同学们切磋烹饪技巧,交流烹饪的体会。当问到哪道菜好吃,冯副校长真诚夸赞同学们:“同学们做的菜都很好吃,因为这些菜是倾注了同学们时间、心血以及热情的菜,每道菜都是满满的心意,‘高手’在同学们之中。”而在烹饪课上,更是有许多“隐藏厨艺技能”的同学大展拳脚,电子信息学院的高学良同学对烹饪十分热爱而且考取了中级厨师证,他被聘为做饭烹饪工作坊的“学生金牌导师”。高同学在烹饪课上认真教学,用他的丰富烹饪经验、娴熟的烹饪技巧为“烹饪小白”们讲解一道道经典川菜制作特点和要点,他还下厨展示出自己的拿手菜,引来现场阵阵掌声和赞叹。
锦城烹饪课已经开展了四期,同学们在烹饪课上真实地走进市集、走进厨房,学习基本的做菜技能,亲自参与美食制作的每一步骤。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积极生活、热爱劳动、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态度融入其中,真正做到会“动脑、动口、动手”,把“教学做”融会贯通,在一饭一餐、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获得体验、感受、改变,推动着自己在锦城的学习、生活朝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方向前进,一步步培养自己立足社会的生活能力,拥有面对人生更多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观点,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时代教育的指向,而我校师生也达成共识,坚持“认知能力”提升和“非认知能力”培育并重,是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关键。面对多变、复杂的现代社会,个体单纯的认知能力提升不足以支撑其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和行动能力对个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都要依靠真实的生活、体悟、养成、熏陶、感受来实现。“两商”(“情商”和“行商”)、“六力”(锦城学院研究筛选出的6种重要的非认知能力,包括3项“个体性非认知能力”:自制力、责任心、创新力;3项“群体性非认知能力”:社交力、亲和力、领导力)则是其中培养锻炼的关键,
我校从建校以来坚持的劳动教育正是我校非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探索,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设置2个学分,让劳动成为每一位锦城学子成长所需之课堂,18年来,2000多个班级近8万余名学生参加了劳动教育课程,完成劳动学时多达600万个。劳动教育成为了锦城学院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之一。
而此次生活技能教育平台的搭建以及相关生活类课程的探索与创新,体现了我校非认知能力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学校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非认知能力培育场景,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生活劳动实践,真正让学生联系社会、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让他们获得更加生活化、社会化的体验与感悟,这是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新的实践样本。
让每个学子都能学会一道菜、做一顿饭,不但让其得到生活技能、生活本领的提升,也有助于同学们在自怡、自洽中体会生活美学,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去拥抱生活、面对生活、融入社会,获得自我的成长,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塑美,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成都锦城学院)
网址:让教育回归生活:成都锦城学院的学子既“拿得了笔”也做得了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5761
相关内容
让教育回归自然,生活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土壤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 教育研究
试论回归生活教育学.doc
家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锦集14篇)
中学生家教随笔范文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集锦15篇)
幼儿教师生活教育心得随笔
呼唤生活教育回归
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家庭生活教育探析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