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
学习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的方法 #生活知识# #心理建议# #心理辅导课程#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他们的转化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为此,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我们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以便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学业不良状况,促使他们认知、情感和行为诸方面的健康发展。
学困生指“学习困难”,也称为“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的学生,最早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1963年提出的。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无明显缺陷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学习能力的获得或发展产生障碍,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
一、学困生的行为表现
经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学困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及特点:
1、学习不主动,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导致学习成绩差。
2、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上课听不懂会看其它书,上课会进行与学习无关内容或睡觉。
3、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同学纠纷,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如打架等)。
4、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同学或朋友,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
二、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从心理层面研究,学困生内在的心理有以下特点:
1、 消极心理: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差,成绩不好,没有得到师长的关注和帮助,导致对自己失望;有的学习成绩虽差,但劳动、纪律、体育等方面表现较好,却缺乏必要的表扬和赞赏,导致成绩落后。
2、从众心理: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此类心理。由于初中科目多,作业多,于是部分学生开始抄袭作业,而老师却没有发现。久而久之,产生依赖性,而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造成学习成绩落后。
3、逆反心理: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主要变化是开始努力发现自我。他们千方百计提高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注意自己在同学面前的形象,故意牢骚满腹,对集体不满,对老师反感,没有是非荣辱观念,导致思想滞后。
4、焦虑心理: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害怕作业,畏惧考试,不断自责;常担心老师批评,见了老师躲躲闪闪,又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
5、孤独心理: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终日吵闹离异,缺乏家庭的温暖关爱,因而无心学业,成绩明显下降;加之学校老师的疏忽,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关心,更感到自己的孤独无依。久而久之,造成内向孤僻、冷漠、不合群。
6、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差,面对一下子增加的初中功课不知如何下手,影响考试成绩。
7、麻木心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成绩好坏并不关心,也并不因此而忧虑,不思进取,落入学困生行列。
三、学困生的心理成因
在以往后进生研究中,人们发现和关注最多的是形成的外因,如: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误区等等。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认为,学困生形成 “学困”还表现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偏差,进而导致行为失范。主要有:
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同学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下才来学习的。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义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生学习策略如各学科时间分配失当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3、学习情绪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情绪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1)、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有些学生由于过分担心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的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因而随着考试临近,常出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失眠、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正常的学习或考试等,考试后又不能及时松弛下来投入下一轮学习。
(2)、抑郁——是个人焦虑不能改变或控制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压抑状态。其主要表现有: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学习、缺乏自信、自尊心减弱、经常失眠、食欲不振等。这种情绪常常给学生正常的学习形成阻力。在现实中,造成学生抑郁的原因有很多,如父母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紧张、生理异常现象等。
四、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策略
根据对学困生心理成因的分析,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使学困生摆脱困境,努力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强者。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几点学困生的心理层面的辅导策略:
1、培养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实现自我激励。
2、寻求需求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有需求,这是人们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抓住了学困生的需求点也就抓住了走进心灵的关节点。比如,离异家庭学困生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家庭的温暖,成功的喜悦,别人的理解同情。教育者要适时抓住他们的需求点,在班级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为此,需要要用动态的眼光来了解学困生,判断他们发展的动向,对于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力量。
3、抓住闪光点
接受和尊重个体差异,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一旦学生真正地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可能的时候,就将会创造出几乎连他自己都估计不到的成绩来。
教师对“学困生”不能和优秀学生一视同仁,要有点“偏爱”:课前辅导他们掌握好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掌握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堂内多关照,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对他们多提问,多板演,多鼓励,巡视作业时多在他们身边停留一会儿;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心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余时间常与学困生谈心,多做些调查,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网址:学困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48422
相关内容
如何辅导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学困生措施方案
学困生辅导计划
学困生的辅导方案
学习心理辅导
学生开学学业辅导与补习方案.docx
学困生辅导记录15篇
学生心理辅导方案.doc
学生心理辅导
学生学习策略的反思与辅导.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