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迭代整理记录体系
手游的更新迭代,持续带给玩家新体验。 #生活乐趣# #游戏乐趣# #手游#
在上篇帖子承诺给大家分享我的记录体系,虽然上周就写完了,但是别的平台一直卡着我,等了一周文章都没审核完成,索性不等了,直接给大家分享吧。
在2021年发过一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OneNote,对于整个记录体系只是简单提了一嘴。原文如下: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0988649/?_i=05639188d6ee2f3&dt_dapp=1
如今已经2年过去了,对于记录软件的选择和使用又有了很多新的思考,想跟大家分享我现在使用的整个记录体系。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开始前,请简单思考
如同前篇文章开篇所写,建立自己的记录体系,最重要的是要考虑自己的需求和使用场景。他人分享的软件可能看起来特别炫酷,但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
每种笔记软件和记录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强行All-in-one的体验也不一定最佳。大家在选取的时候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即可。
在讨论记录体系时,总会有自嘲的声音,“只是用看似炫酷的软件,记下wiki或者网页的存档,谈不上什么智慧,更写不出深入的思考。”用这样的论调抨击普通人没有谈论笔记体系的必要。
诚然,大多数如我一样的普通人似乎无法写出深刻的洞见,也没有创作出惊世骇俗的作品。但我们普通人的记忆也需要承载,也有收集喜欢文章的需求,更可以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不必为这种论调所困扰,继续找到合适自己的记录方式吧。
个人记录体系
简单概括本人目前的记录体系:
Obsidian:电子剪报本,聚合各处的信息,沉淀一些自己的思考。
优点:所有的设备都能同步;剪切存档流畅;主题已经调教到80%符合自己的审美了缺点:在iPad和iPhone上查看编辑不方便;图片处理不方便;通过iCloud同步,没有与家人同步协作Day One:日记,记录每天的生活、同步豆瓣书影、微博动态;图片笔记本,存档软件操作
优点:主题设计非常美观;方便插入图片;那年今日很舒服缺点:时间线翻阅1000+条日记,无法准确定位,会出现卡顿情况,付费软件,每年付费148元滴答清单:每月Check、每日Check,跟家人同步待办
优点:整理思路;方便回顾了解做了什么;跟家人同步协作缺点:强行To-do-list有心理压力,收集还没有调教到最舒服的状态Apple备忘录:记录已经成熟的清单、临时速记存档、电子草稿本
纸质记录本:贴一些喜欢的、有回忆价值的票据
Obsidian
之前用了4年的OneNote,在经历了数次查不到想找的笔记、复制文字无法顺利粘贴、无法组织笔记成为新的文章后,我终于放弃了OneNote,开始寻找新的主力软件。
个人对于主力软件的定位是电子剪报本,我需要主力软件能够存档网络文章、记录读书笔记、存档个人作品,形成自己对某一个主题的思考。
在反复试用了市面诸多软件后,最终决定用Obsidian作为我的主力软件。
启用的原因如下:
本地化笔记,打开速度快,无需等待,不用担心笔记丢失。使用iCloud同步笔记,可在Mac、iPad、iPhone、Windows设备上同步。配合 MarkDownload - Markdown Web Clipper 浏览器插件存档网页极其流畅、配合 Notepal 浏览器插件存档微信读书笔记也非常顺畅。Obsidian的迭代速度快,插件市场的插件丰富,功能足够满足我的需求。但是Obsidian本身有一定的学习成本,在这里仅引用一句话:“Obsidian本身是一个纯文本数据库,使用Obsidian的本质上是对纯文本的处理,可以结合多种软件处理纯文本”。
推荐3份我学习Obsidian的资料,供初学者查阅:
小红书博主:小白薯爱学习 - 图片美观、文字思路清晰少数派作者:闲者时间_王掌柜 - 发布过一系列的Obsidian教程文章,这是他的第一篇文章:《[玩转 Obsidian 01:用 Obsidian 打造「知识循环」利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例如,我本人就没有把Obsidian做成笔记本的需求,因此对于设置日记的文章就没怎么查看。B站up主:Johnny学 - 发布过一系列Obsidian的视频,内容非常多,可以算作百科大全。但每个视频的时间都很长,重点不突出,有时间随便看看即可。Obsidian有中文论坛和诸多以此为主题的博客,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家遇到问题或有想实现的功能,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相关关键词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案。
个人Obsidian使用方案我的Obsidian大致的工作流程:收集(通过浏览器插件保存文章或微信读书笔记)- 整理(阅读文章,划高亮,如果是特别重要的文章,写summary,批注产生的想法和问题)- 把文章归置到相关的主题。
如下是我的Obsidian目前的结构:使用类似Notion的主页,通过Homepage插件默认打开 “看板”这个文件,在这个文件中,通过双向链接来搭建个人兴趣主题和学习的主题,在每个主题中再放置同一类的文件。
碰到无法分类的文章就放到“难分类的文章”好了,留一个文件夹塞下现在无法理清头绪的文章也好。
与传统的文件夹组织的形式相比,在一个文件夹中归置相关的主题更方便直观感受进行的事务。
例如,这是我的“饮食健康”主题和“居家家事”主题。
Day One
从大一开始感受到记忆力有限,决定开始用笔记日记,我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已经记了7本日记。苦于厚本不便携带,开始摸索启用电子日记。
日记更像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很多不想分享到社交媒体的想法,全都写在这个私人APP里好了。
做年终总结的时候,回顾了从刚工作到现在的所有记录,能明显感受到自己心态、想法的变化和对个人边界的探索。
我在2019年开始使用Day One,目前已经使用了5年,虽然错过了早期用户限免时期,每年需要付费148元订阅Day One的高级功能。对于个人来说,这笔钱花得还是特别划算的。
使用Day One的原因很简单,软件UI设计特别美观,同步速度快,打开不卡顿,多张图片排版堪称一绝。
Day One默认的是按时间线视图、查看的时候还有媒体视图、地图视图、日历视图。
从左到右,依次为时间线视图、媒体视图、地图视图、日历视图
Day One的那年今日功能也是一大亮点,每天闲来无事查看一下,感叹自己还曾经写过这样的思考,有这样的傻话。
目前建立了6个文件夹:
由于Day One没有pin/钉起来的功能,建了一个文件夹存档反复需要查看的条目。
其中,对于用IFTTT自动同步微博内容、豆瓣观影读书记录,用Day One写图文笔记,我在之前撰写过一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这篇文章:https://sspai.com/post/81200
滴答清单
目前还在用的待办清单App是滴答清单,免费版的功能已经足够我使用了。
主要的应用场景是个人待办思路的梳理、与家人协作待办以及定期摘要回顾。
个人清单-待办梳理个人清单主要是以下内容:
每日待办,通常命名为“日期-Check”的形式,梳理每天要做的事,一项项完成。每月待办,每个月都有需要重复做的事情,例如更换净水器的滤芯、洁厕宝更换、报销费用、话费充值后订阅服务。通过设置重复清单,理清每个月需要做的事情。承诺他人的事项、Flag、想解决但是目前还无法解决的想法。滴答清单的免费版也开放了与他人协作的功能,且在国内的同步速度比较快。
一般会跟爱人分享待办,例如旅行目的地中想看的地方、居家待办、想要购置的物品、2个人一起建立的菜单。是的,滴答清单是可以写协作笔记的,而且查看的效果真的很好。
滴答清单的摘要功能做得特别好,特别方便回顾一个时期内做了什么。
不过很多随手做的小事都直接做了,并没有记录在滴答清单里,这样回顾会漏掉一些内容。
我很喜欢用 ❌ 这个emoji来对没有完成的事项进行批注,由于复杂的原因,很多待办可能没办法如愿完成,积累着反而有心理压力,干脆用❌做个批注,附上没有完成的原因。过一段时间再检索“❌”,这样所有这样的待办都可以被检阅出来,随着阅历和经验的增加,可能有的待办就没那么重要了抑或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法。人还是得放过自己。
Apple备忘录
个人比较喜欢用Apple备忘录记录已经成熟的清单,例如之前发布过的 “5mins可以做什么?”、“家务”、“消耗品补货”、“出行Tips”。不用滴答清单记录这些清单的原因是,滴答清单的免费版对于每条清单的待办记录有上限。虽然可以通过在滴答清单建立笔记,再用笔记写Markdown To-do list的方式记录,但字体太小了,最终还是选用Apple备忘录。
既然有纸质草稿本,为什么不能有电子草稿本?在某次更新后,Apple备忘录多了快速备忘录的功能,可以通过Mac的触发角 或者 iPhone的小组件触发。日常记录中,如果有需要临时速记的内容,直接打开快速备忘录记在电子草稿本上即可。
之前也在本组分享过帖子,链接如下: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0026043/?_i=0563939016d3395&dt_dapp=1
纸质记录本
现在我用纸质本记录很少了,主要是贴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票据、纸制品,虽然这些东西可以扫成PDF传到电子日记里,但是我还是比较懒。
结语
目前我正在运行的这套体系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还有如下想实现的效果没能实现:
菜谱表格:本地化的database表格,方便筛选定位账本:自动化导入、回顾的账本,类似表格的形式?目的是对钱的价值有更具体的感知做过项目的沉淀、自己的感知,做个本地化记录把图书和电影做个简单的分类:是否会二刷Obsidian如何实现类似Notion comments的批注效果特别欢迎各位能对如果实现这些效果提一些建议,毕竟我个人的想法和经验还是比较浅薄的。
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了,这篇文章只是想给大家启发,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就好。如果你有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且整个体系运行的十分流畅,完全可以忽略我以上的屁话,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吧。这篇文章能有1-2个点能给读者小小的启发就好。
网址:持续迭代整理记录体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7553
相关内容
新消费产品如何实现持续迭代与创新?从用户反馈到产品迭代:在线教育直播平台如何持续优化
技术内卷激烈,扫地机器人持续迭代能否实现真正的革新体验?
厨源新品首发AWE2024 持续发力中式炊具升级迭代
城乡生活迭代
用迭代法求x=√a求平方根的迭代公式为
手把手教你强化学习 (四)动态规划与策略迭代、值迭代
家庭“大件儿”加速迭代
个体心理辅导记录
如何用模板管理时间,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