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看《日常的深处》,有生活质感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4-12-10 05:06

'简单的事物蕴含着深邃的生活哲学' —— 日常哲学思考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日常哲学思考#

简箴 评论 日常的深处

2024-05-03 22:26:03 已编辑 陕西

《日常的深处》,主要通过分析日常之物在日常场景之中的变迁来反思我们的生活是如何被改变了。读书的时候,我时不时联想到上个月读的《技术与文明》,这本书里也多处引用芒福德的话,但两位作者对待技术的态度截然相反。《技术与文明》出版于1934年,《日常的深处》是去年刚出版的一本新书,我惊叹于芒福德在90年前就对技术有了超乎时代的认知和乐观,那个时候技术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而本书的作者总是站在新技术的背后惦念旧生活,不一定是跟芒福德相对的悲观,但包含着许多沮丧。

很神奇,两本书的跨度将近一百年,就像是穿越了一个世纪的对话。也很有意思,两本书的封面色调出奇得一致,都是橙黄的风格,不同的是看《技术与文明》的封面我联想到的关键词是工业风、城市化,看《日常的深处》会想到陈旧、瓦房、土路、光影和黄昏。

从技术层面来看本书无非是批判,其中关于电视、影像、手机和微信的“驳斥”(或许我用“驳斥”这个词有点重了,但是作者字里行间都表现出对这些“现代文明”的情绪抵抗,很理想化,我理解他本质上不是反对技术之物,只是在怀念没有被技术沾染之前的质朴生活。)在传播学里早已司空见惯,也没有什么新意,考研答专业课题目的时候但凡涉及到技术专题谁都能高谈阔论几句,zui终都会归结到“人的异化”。所以本书对技术的讨论不能简单归于我们传播学里媒介环境学派的那一套,它更偏向社会学,是更有生活质感的哲学思考。这种质感在断舍离与囤积癖这一章中zui让人触动,通过旧物去讨论过去和未来,原来人和物还有这种关系,这种深处的关系。

本书的文字表达和情感抒发特别细腻,比如作者形容小时候“心灵粹白,世界充满浮力”,再回过头看“时间还是蛮锋利的”。读这样的文字就感觉耳边有铅笔在写字,沙沙作响,声声入耳。

虽然作者总是怀旧又略显伤感,但我作为读者看这本书没有丝毫不快和悲伤,反倒非常畅快。或者说以前我觉得旧物都是心结,作者帮我把结都打开了,让我不去纠结旧物之旧,不再只是追问,通过小路去过简单具体的生活就行。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简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日常看《日常的深处》,有生活质感的哲学思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1184

相关内容

哲学的“日常生活”
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界限消弭的哲学思考
日常生活和经济中的哲学思维
【学点哲学】哲学就是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的体现.pdf
生活哲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体现.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的表现
论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
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智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