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和经济中的哲学思维
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无处不在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理财生活智慧# #生活经济学#
哲学家有学派和学术范式的考量,但哲学不是哲学家独有的学问,哲学“青睐”每一位有生活阅历的人。光有日常经济学不够,还得有日常哲学,除了从经典和大师的论述学习哲学,还可以从人生阅历中品味和理解哲学的思和思的哲学,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收录了几条网友的今日“语集”:努力的意义就是当好运降临在身上时,我觉得“我配”!用生活的感悟去读书,用读书的感悟去生活;请做一个“花心”的女人,花时间在身材上,花时间在容貌上,女人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人生很长,余生很短;这辈子一定要有一次值得怀念的旅行;任何人和事,时间终会给我们答案,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不说永远,只说珍惜!
人们对金钱和时间的成本有不同的感悟和看法,非常有钱的人在意时间的成本,不在意金钱或资金成本,十分没钱的人在意金钱或资金的成本,不在意时间的成本。马老师说过“钱算什么”之类的话,格力的董小姐近日发出肺腑之言,“我不为钱而活着”,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在“遇见大伽”的节目中说了自己二次创业动机的“三个不是”:不是为钱,不是为了财富榜单的排名,不是为虚荣。
IT行业的劳模雷军在第一次创业时开发了金山软件,已是亿万富翁,第二次创业时找到了智能手机的“风口”,成为了财富榜的一线人物,赚钱早已不是雷军人生的主要动力。网上有很多网友嘲笑和讽刺马老师“不就是钱么”、“996工作制是福分”等言论嗤之以鼻,很多网友基本不属于十分没钱的人,但“贫穷限制了想像”,只有当马老师不在意钱的时候,钱在马老师手里才能很好地发挥社会效用。
钱多有钱多的中产阶级,钱少有钱少的中产人士。网络上有一个“常态化”的话题:有多少钱才算中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经济“发烧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降低中产阶级财产和收入的门槛,中国的中产人数高达4亿,平均每3到4个人有一个是中产人士,共同富裕之路惠及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国家人口。抬高中产阶级财产和收入的门槛,中国的中产家庭只有3000万,总人数回落到了1亿以内。有网友认为,农村自建别墅和庭院,开10几万的普通私家车,这不算中产;有网友认为,有房有车,每月收入1万;一线城市有商品房,没有房贷;开几十万元的高端车,每月收入4到5万,年薪50万左右,银行存款100万,才算得上中产。
有经济学网友把中产人士定义为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一类人,他们在北上广深的净资产为2000万,在杭宁苏的净资产为1500万,在成都、武汉和长沙的净资产为1000万等。全民奔小康,中产人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呈较快上升的趋势。理解了经济哲学的相对性原理,网友可避免“采坑”或掉入数字化的“中等收入陷阱”,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不可混为一谈,在三、四线城市有房有车,月入3000,无债务压身,无疾病困扰,过上了有滋有味的中产阶级生活,但三、四线城市的中产人士可能是一、二线城市的低产人士。
当把差异化原理作为基础性原理时,从差异化原理推出了哲学的相对性原理,反之,当把相对性原理作为基础性原理时,从相对论原理推出了哲学的差异化原理,一种理论框架下的基础性原理变成了另一种理论框架下的应用性原理,反之,一种理论框架下的应用性原理变成另一种理论框架下的基础性原理,事物认识和从事物认识中概括出的原理都遵循科学哲学的相对性原理,举例说来,GDP高的省市通常有高的银行存款和财政收入,但GDP 和银行存款与财政收入的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过去12年,财政收入排前五名的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财政收入与地方GDP的排名基本匹配,2022年,全国财政收入排前6位的地区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
居民存款排第一位的是广东省(32.23万亿),存款排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江苏省(21.86万亿)、浙江省(19.63万亿)、山东省(14.60万亿)。GDP、财政收入和银行存款的三项指标有变动关系的一致性,但不一定表现一一对应的关联性,山东省的GDP明显高于浙江省,但浙江省的财政收入和银行存款明显高于山东省,类似的现象还有苏州市的GDP远高于杭州,但杭州的财政收入和房价远高于苏州。高GDP和高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房价遵循经济哲学对应性的相对性原理或相对性的对应性原理。
从经济哲学的等效原理推导了替换性原理,从替换性原理推导了竞争性原理,市场经济的商业竞争为经济社会带来了前进的动力,均衡价格的形成为消费者带来了公平而实在的利益。ChatGPT的“狂飙”没有出现产品垄断的局面,国内外的商业媒体近日报道,人工智能开发领域的重量级公司GoogLe计划推出一款聊天机器人Bard。OpenAI公司推出了“智慧大脑”ChatGPT,GoogLe公司推出了“人机聊天”Bard,两大产品将在语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搜索的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目前,谷歌公司的员工正在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对Bard进行榜样式和示范式的学习与训练,通过深思熟虑地答问练习和模式改进,Bard会变得随和、有礼貌和平易近人,养成无偏见和中立的语气,避免年龄和性别、文化和宗教等社会意识的误解和冲突。
经济学家没有将竞争原理收录到经济学的10大理论中,但新经济哲学将竞争性原理看成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经济哲学的悖论原理适用于经济行为的竞争关系,竞争结果不一定只是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竞争会导致经济资源的重新分配,竞争甚至造成了资源垄断,比如:腾讯开发的微信和阿里随后开发的来往在产品性能上的差别很小,但占有先机和用户习惯的微信几乎没有给“来往”任何出头的机会,阿里浪费了研发和推广“来往”的资源。虽然阿里的支付宝占有先发和用户习惯的优势,但微信的受众群体达到了10亿以上,微信支付效仿阿里支付,企业微信效仿阿里钉钉,在推出后的很短时间就占据了互聪网支付和企业社交的半壁江山。
网址:日常生活和经济中的哲学思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59967
相关内容
超实用的生活常用哲学思维,收藏!哲学思维与生活艺术.pptx
【学点哲学】哲学就是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哲学的“日常生活”
【笔谈】陈赟:面向日常生活经验与“做中国哲学”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界限消弭的哲学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文史哲·哲学讲谈】守护在世生活:中国哲学的独特运思方式和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