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专业教育提质扩容家政服务专业化发展
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生活知识# #家政服务#
■本报记者 王静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家政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家政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态势。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经营规模达到5762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业人员总量已超过3000万人。权威人士分析,我国家政服务业具有成为万亿级别产业的潜力,发展前景非常巨大。
相形之下,多年以来我国家政服务业都处于低端水平,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农村转移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各地家政服务企业发展不规范,“小、散、乱”特征突出,部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弱、信用程度低,一些地方家政服务成为投诉新热点。间或发生的负面事件中,凸显“信用不靠谱”和“权益保障难”的双重困境,殃及整个行业口碑,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人才发展瓶颈亟须突破
当前,日渐凸显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催生了老年护理专业的火爆,城镇职工大部分时间难以兼顾高强度工作与有品质生活,需要更精细的家庭服务,因此家政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可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家政服务人才月薪过万、千金难求的局面,高素质的大学生护理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一方面是市场需要却找不到“高端保姆”,一方面是有大专文凭的家政专业毕业生不愿做保姆而纷纷改行。在家政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高校家政专业面临的尴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推动行业职业化、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但是人才发展成为了瓶颈,家政服务人才中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仅有14.1%。
今年9月,河北师范大学新设家政学专业正式招收新生,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开设家政学相关专业的一本高校。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相关专业。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说,《意见》明确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今后在每个省份都可以读家政专业。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向家政等领域倾斜;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支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通过高职扩招专项考试、专升本等多种渠道来提升学历。
家政学是以人类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强化家庭成员素质、造福全人类为目的,指导人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感情伦理生活的一门综合型应用学科。
家政服务设立本科专业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家政服务优质资源,也将进一步填补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和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所造成的家政服务业的人才缺口,进一步解决消费者对家政服务升级的要求与高质量家政服务缺失之间的矛盾。设立家政服务本科专业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就业难题,培养出更多高端家政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更能够促使民众享受的家政服务更专业,质量更高,更加满意放心。
然而,家政学专业是一个长期被误解的专业,而误解多来源于不了解和社会上的偏见。
家政学本科招生难,除了社会对家政学的理解存在偏差,更说明家政教育的定位需要明确。目前市场不仅需要一线的家政服务员,更缺少行业的顶层设计者。
“学了一堆没用的”“家政就是做保姆”“毕业就变成无业游民”……不看好家政学的声音像潮水一般涌来,选择家政服务学科的大学生之中有人倍感委屈。
“大学生保姆”的冷与热
提起家政服务,很多人会疑惑:“做家政还需要读大学吗?不就是洗衣服做饭收拾家务打扫卫生这些吗?在大学里还能学什么?”这些问题常常让“家政学”这个学科尴尬。
不仅如此,早在前几年,针对家政学开设课程广泛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杂而不精”“万金油”等说法。“好像什么都学了,但又什么都没有学精”,成为了部分家政学学生的困惑。
从高校家政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从事家政服务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家政服务行业之后真正的感触有哪些呢?近日,经过多方联系沟通,在北京从事家政服务的小王(化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小王是安徽人,大学所学的专业主要是高端礼仪和烹饪,“大学毕业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做家政,先后应聘了房产经纪、酒店大堂副理、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助理等工作,可是这些工作干的时间都不长,主要是感觉这些工作不适合自己,自己也不太喜欢吧。”
在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和了解之后,小王先是选择了做上门厨师,“自己学的是烹饪,可能感觉还是先选择烹饪吧,这样上手快一些。后来去一些高档住宅小区上门做厨师服务的时候,有些顾客会说,‘能不能帮忙把垃圾归置扔掉’‘能不能把厨房清理一下,给你加点费用’‘可不可以帮忙把下顿饭的菜品切好调料配好’等之类的要求。”
通过一段时间,小王慢慢的发现,高档住宅或者高级公寓对精细的家政服务需求还是很有市场空间,“过了一段时间,我就除了做菜之外,还做了打扫厨房、替客户买菜备菜、清理生活垃圾、洗衣之类的活,收入比光做烹饪的时候要高一倍。”
对于“大学生保姆”这样的词语,小王并不反感,“家政的活总要有人干,大学生也得干,我只是洗衣买菜做饭简单收拾家务和打扫卫生,我不看孩子不喂奶不住家,不是全职保姆。”小王笑着说
当本报记者问及“大学生家政和小时工”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小王说,“高档住宅小区或者高级公寓对家政服务要求高,要求干的活更精细更专业化。小时工多以年龄偏大的阿姨大妈为主,她们对家电的使用、对菜品的品种以及口味掌握不是那么好。”
本报记者经过梳理资料获悉,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10年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开设了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2012年还增设了养老机构管理方向和婴幼儿养育方向。
尽管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相继开设了家政、养老等相关专业,但在一些考生和家长心中,这些专业还不太被认可。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认可是非常好的,相比其他专业,他们的实习工资、起步工资都高得多,但是在报考时候,家长,包括学生对这个专业的认知度不是很高。
比如,国内最早开设本科家政学专业的吉林农业大学,每年仍有50%的学生都来源于调剂。外界对于家政学的不了解和偏见,让这个专业始终显得小众和冷门。但也有学生对家政学专业的前景保持乐观,认为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和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家政是一个朝阳产业,国家政策的提倡也让他们更有信心。
对家政等职业教育的偏见亟待纠正
2017年6月,330名上海首批拥有家政服务专业大专文凭的毕业生,在上海开放大学参加了自己的毕业典礼。这批被业内人士称为“科班保姆”的家政从业者,在读期间学习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法律、沟通技巧等理论知识,以及保洁、烹饪、家庭插花、孕产妇照护、养老护理等家政技能。
在完成专科课程后,这批学员还参加了“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中、高级技能考试,毕业时拥有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仅有三十多所本科类院校、二十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家政学或相关专业,学科基础相对薄弱。
本报记者了解到,曾经被誉为家政学界的“全国之冠”的河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2019年首次招收家政学本科新生,首批招录30名本科一批考生。
本报记者看到,在学前教育学院官方网站专业设置及介绍栏目里显示,家政学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掌握家政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有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有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能够在以家庭需求为指向的机构、公司、企业、社区、院校从事研究开发、教育培训、中高级管理等工作;能够成为具有家政情怀,热爱家政事业,践行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知识型、智慧型、专家管理型家政学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报记者看到,学院设置的13门专业必修课包括家庭社会学、家庭教育学、家庭经济学等,20门选修课则包括了婴幼儿照护、养老服务、家庭教育等具体技能。
河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冯玉珠表示,家政不等于“保姆”,家政是指家庭事情的管理,理论基础是家政学。“办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们就想着开放办,让学生在一入学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校外企业导师,大学毕业之后就能够走上中层管理岗位。”
我国传统教育的观念对家政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家政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地位较低的劳动力,一直以来不重视对家政专业的人才培养,全社会对家政行业从业者存在偏见。
还有多数人认为,高校开设家政专业是培养保姆,是浪费人才。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其实,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市场的需求上看,家政行业人才紧缺,尤其是高素质家政人员。所以,在大学设置家政专业是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网址:依托专业教育提质扩容家政服务专业化发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6321
相关内容
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正当时商务部:优化银发消费发展环境 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多棱镜)
促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为幸福生活“加码”
数字化赋能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消费视窗·完善社区服务 提升生活品质)
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消费视窗·完善社区服务 提升生活品质)
“家政=保姆”?家政专业教育面临市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