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珉丨《老龄化时代的居住环境设计——协助生活设施的创新实践》推荐序
设计老人的居住环境,考虑无障碍设施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老人#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工作室团队编译的《老龄化时代的居住环境设计——协助生活设施的创新实践》中文版已于今年10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具有怎样的特色呢?让我们从周燕珉教授为本书撰写的推荐序中获取答案吧。
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接近2.5亿,并且未来10年仍将以每年1200万的速度高速增长。如何解决持续增加的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龄、失能和认知症老人的居住和照护问题,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关注的重点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养老设施数量持续增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但与此同时,由于相关经验不足,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养老设施环境机构化、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等,亟待解决。
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经历了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历程,在应对老年人的居住与照护问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成熟的模式体系。对于养老服务业发展尚处在“懵懂期”的中国而言,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维克托·雷尼尔教授撰写的《老龄化时代的居住环境设计——协助生活设施的创新实践》,正是对全球老年居住与照护问题最前沿研究与实践的总结,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图1 《老龄化时代的居住环境设计——协助生活设施的创新实践》中文版封面
本书传递的核心主旨和内容特点
这本书凝聚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和伦纳德·戴维斯老年学院的终身教授、美国老年建筑领域的重量级专家维克托·雷尼尔(Victor Regnier)近年来对老年居住空间与服务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传递的核心主旨是:“在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预期寿命持续延长的背景下,应打破传统护理院机构化的服务和环境现状,在新理念的指引、新项目的推动和新技术的支持下,密切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和照护服务。”
作者预测,随着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老年人从护理院转移到自己的家中,实现原居安老。荷兰生命公寓模式、小规模护理组团模式和居家照护模式是未来最值得参考的三种养老居住服务模式,本书的内容也主要围绕这三种典型模式展开。
全书共分十二个章节,深入探讨了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需求特征、全球老年人口的发展变化趋势、长期照护的居住选择与服务理念、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要点与实践案例、以及新技术对老年人居住生活的影响等热点议题。在内容组织上体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全球化的视角。本书的内容非常国际化,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时代背景,汇集了全球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书中不仅包含大量来自美国的数据和案例,还引用了来自荷兰、丹麦、瑞典、芬兰、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案例,分析了加拿大、德国、日本、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数据资料,内容丰富详实。
图 2 “第8章 21个建筑案例的研究”样页
二是前瞻性的思考。本书内容立足当下,更面向未来。作者通过对全球人口增长历程的回顾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了平均寿命延长将为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无人驾驶、机器人、虚拟现实、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的展望,分析了科技进步即将给老年人居住生活带来的重大革命,提醒我们做好更长远的准备。
图3 “第11章 新技术将如何帮助人们保持独立生活、避免机构化的生活环境?”样页
三是跨领域的融合。本书内容除建筑学外,还涉及老年学、护理学、医学、人口学、心理学、管理学、人机工程学、互联网技术等诸多学科,充分体现了老年居住建筑这一专业领域的综合性。作者不但深耕老年建筑领域,而且在以上其他相关领域均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思考,并将相关内容整合到了本书的话语体系当中,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
图4 “第4章 人口统计与居住安排”样页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是作者数十年研究积淀的精华。语言表达逻辑清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读起来如同作者就在你面前,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娓娓道来,既有真实客观的陈述,又有观点鲜明的表达,令人酣畅淋漓、受益匪浅。本书在美国出版发行以来,得到了读者们的高度认可,并已经或正在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发行。
我眼中的维克托·雷尼尔教授
本书作者维克托·雷尼尔(Victor Regnier)是美国老年建筑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在过去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当中,他一直以教师、研究者和建筑师的多重身份,致力于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在学术和行业领域享有很好的声誉,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他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伦纳德·戴维斯老年学院终身教授,被美国大学建筑学院联盟(ACSA)评为“杰出教授”称号,深受同事和学生的爱戴。
作为一名研究者,他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同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和美国老年学会认证的专业会员,足以见得他在这一领域的专业地位。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了20余个研究项目,在老年居住建筑领域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60篇、并担任多个专业期刊的审稿人。他乐于分享,在行业论坛、学术会议或大学讲座上,经常能够看到他的身影,至今已在超过300场行业和学术活动中发表研究成果。
作为一名建筑师,他参与了超过400个建筑项目的设计咨询工作,项目遍及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家,获得了超过50个国家级或州级的设计奖项,被誉为全球老年居住建筑设计思潮的引领者。
如今,维克托教授虽已年过古稀,但依然活跃在学术和行业领域当中,并且笔耕不辍,将自己四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凝练出来,分享给大家,非常值得尊敬,也非常令人感动。
十几年前,我去美国考察时就收藏了维克托教授的书,他的书在当时是为数不多的关于老年建筑的图书之一,再加上书中内容干货满满、实用性强,因此令人格外印象深刻。
图5 维克托·雷尼尔教授早年出版的专著 Design for Assisted Living——Guidelines for Housing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Frail一书封面
2017年9月,我和我工作室的成员们前往美国洛杉矶考察当地的养老设施,期间有幸到南加州大学拜访了维克托教授,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维克托教授分享的研究内容对于正处在高速老龄化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令我们很受启发。
图6 2017年9月周燕珉教授带领工作室团队前往洛杉矶考察养老设施期间,到南加州大学与维克托·雷尼尔教授和乔恩·皮诺斯教授交流
2018年4月,我们邀请维克托教授来清华大学参加了全国高校首届老年建筑研究学术论坛和第10届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他精彩的发言得到了在场听众的高度评价。此后,我们也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图7 2018年4月 维克托·雷尼尔教授在清华大学参加全国高校首届老年建筑研究学术论坛和第10届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的场景
中译本的出版始末
2018年10月,维克托教授第一时间与我们分享了新书出版的消息,并寄来了他的新书。新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传递了很多最新的理念,我们读后收获很大。得知教授有意向委托我们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出版,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并欣然答应。在维克托教授、美国威利(Wiley)出版社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本书的翻译工作。
图8 Housing Design for an Increasingly Older Population原著封面
本书的译者秦岭、陈瑜和郑远伟都是我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指导的博士生,他们从本科和硕士阶段就跟随我从事老年建筑的设计和研究工作,硕士毕业后又在这一领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他们对国内外养老建筑的发展状况形成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因此能够较好地胜任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为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作者的意图,同时符合中国读者的认知习惯,他们对翻译稿进行了多轮的讨论与修改。其间,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反复推敲了国内外专业术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多次与原作者联系,确认内容当中的细节信息;不断优化语言表达方式,使内容更加清晰、明确,更具可读性……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翻译成果具有专业水准。
本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空前的,无论在人口基数、老年人口增速还是抚养负担方面,比任何一个已经经历了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达国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把握好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窗口期,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走错误的老路,紧跟国际前沿动态,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行动。
希望本书中译本的出版能够帮助广大从事老年居住建筑开发、设计、运营和科研工作的读者们了解全球更加先进的养老服务和老年居住理念,并运用到实践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受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本书中所涉及的国外先进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还需读者们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吸收、借鉴和发展。
周燕珉
2019年4月于清华大学
本书的网络预售已开启,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进入购书链接。
结合本次新书发布的机会,我们将于11月底邀请维克托·雷尼尔(Victor Regnier)教授来访清华大学,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活动详情和报名方式将于近期发布,敬请关注。
编辑:王墨涵
本文内容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与我们联系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责任编辑:
网址:周燕珉丨《老龄化时代的居住环境设计——协助生活设施的创新实践》推荐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83323
相关内容
老龄化时代的居住环境设计面向大众的无障碍住居环境设计
【三联生活周刊】改造出一个适合老人生活的家,有哪些容易忽视的细节?
居住环境的绿色设计
适老化居住空间设计原则与实践:打造安全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
基于人本需求的老年家居生活环境设计
周燕珉:老年人对房间功能布局的需求
老龄化背景下居住空间设计.doc
践行积极老龄观 推进全龄友好社会建设
首部老年宜居环境蓝皮书发布 老人住房适老程度低